- 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发出用于全固态锂硫电池的新型硫化锂正极材料,能量密度超600瓦时/千克,与已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相比,能量密度高出1倍有余,且成本更低,该材料还可有效解决液态锂硫电池“穿梭效应”等问题,在电动汽车行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南都电源研发的2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循环寿命2000次,已通过热箱、短路等国际安全测试,其固态电池产品可用于无人机、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场景,现有一条中试产线,可实现小批量交付。

- 鹏辉能源发布第一代全固态电池,循环寿命600次,能量密度280wh/kg,预计2025年能量密度达300wh/kg以上,其选择了氧化物路线,号称实现了固态电池在工艺和材料的双向突破,解决了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工艺技术难题,大幅降低了固态电池成本。

- 企业布局:

- 全球范围内众多固态电池研发企业纷纷取得技术突破,并在产能规划、配套装车及融资等方面加快布局步伐。包括丰田、quantumscape、solidpower、清陶能源等主流固态电池研发厂商,大多计划在2025年至2028年间实现小规模量产(试产)。

- 国内的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广汽集团、比亚迪等企业也在固态电池领域有所布局。例如,赣锋锂业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与土耳其的yigitaku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在土耳其建设年产5gwh的锂电池项目,并成立研发中心;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研发成果已于2024年4月发布,已突破车规级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量产关键技术;比亚迪早在2016年以前就开始投入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工作,目前在国内的相关专利数量众多。

- 此外,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多家上市公司被问及固态电池相关问题,如科恒股份表示其正极材料可应用于固态电池正极部分,南都电源透露其固态电池产品的相关进展等。

- 发展趋势:

-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自2024年以来,我国固态电池行业已迎来多个重要里程碑,半固态量产车型的成功上市以及半固态电池装车渗透率的显著提升,标志着固态电池产业化信号已经明确。我国凭借技术路线低风险、产业化节奏稳健以及丰富的产业化条件等优势,有望在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下半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业内人士介绍,当前我国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究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固态电池的初步商业化试点,但在产业化进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固态电解质的性能问题、高性能正负极材料体系的选择以及电池生产制造成本偏高等。

- 财信证券预计,全固态电池有望2027年开始量产装车,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中的渗透率预计在10%左右,其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