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SH601838)$  尊敬的各位投资者、媒体朋友们: 上半年,成都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特长,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抓手,坚持在服务区域发展与社会民生中创造金融价值,整体经营情况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态势,改革发展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在财富中文网发布“2024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中,我行首次入选排名第359位,是入围的成都本土上市企业中的2家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聚焦主责主业,业务规模实现高位求进 坚持“稳定存款立行、高效资产立行”经营方针,多措并举推动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上半年,全行存款、贷款业务实现800亿左右的量级新增,是过去三年年均新增规模的约70%,半年增幅基本维持两位数。一是资产总量稳中有升。截至6月末,我行总资产达12003亿元,较年初增长1091亿元,增幅10%,延续千亿级增长量级。二是存款规模平稳增长。截至6月末,存款总额达8567亿元,较年初增长763亿元,增幅9.8%。一方面,存款本埠竞争优势稳步扩大,自2021年存款规模跻身成都市前3后,与排名1、2位同业的规模差距呈现大幅收拢趋势。另一方面,异地分行成为存款增长新的“动力源”,上半年全行新增贡献超过四成,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三是贷款投放保持领先。截至6月末,贷款总额达7077亿元,较年初增长820亿元,增幅13.1%。 二、聚焦提质增收,盈利能力保持稳步增长 在银行业息差收窄、盈利增速下滑的背景下,我行通过以量补价、拓展非息收入、优化结构等系列措施稳收增收。上半年,全行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利息净收入占比78%,同比增长1.91%,是唯数不多实现正增长的上市银行。一是通过以量补价奠定量的基础和价的贡献。上半年全行新增贷款规模820亿元,其中多数源于1季度贡献,为全年收入企稳奠定了量的基础,同时也带动1季度净息差的回升。在新增规模贡献下,1、2季度贷款生息资产占比分别环比提升2.2和1.7个百分点,对稳息差形成结构性贡献。二是财务期间的交易性损益波动影响较小,债券投资沉淀了相应规模的价值储备。我行债券投资配置主要以收取持有期间的利息为主,摊余成本计量债券投资占比超过75%,现阶段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价值增长和浮盈储备。 三、聚焦降本增效,净息差表现结构性趋稳 净息差下行是行业性趋势,资产、负债两端的降息影响呈现非对称性特征,于银行个体而言,有结构性差异。以我行情况来看,上半年净息差1.66%,其中,2季度净息差相较1季度有所下降,主要是受5年期LPR下调25BP的贷款利率重定价拖累,本次重定价于我行而言有一定集中性,多数影响在当季释放,导致净息差受挫。然而,短期的不利也可以是未来的有利,以更长期限来看,净息差趋稳判断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一是基于非对称释放期的有利条件已经形成。截至6月末,2022年以来历次LPR下调的贷款利率重定价累计影响已大部分释放,而定期存款利率下调的重定价累计贡献仅少量释放,于后期利率重定价影响对冲、以及净息差修复将形成关键性支撑。二是存款成本的结构性抬升影响正朝有利性方向改善。一方面,我行个人存款余额占比已近50%,新增贡献约6至7成,随着规模扩大与占比差距的缩小,对全部存款成本的抬升效应呈边际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调,现阶段主力定期存款,以1年期和3年期储蓄存款为例,挂牌利率期限点差已缩小至55BP,相较2023年6月收缩了50BP,定期化的结构性抬升影响也得到有效改善。 四、聚焦风险控制,资产质量维持向好趋势 我行始终坚守资产质量生命线,坚持管好风险就是创造价值,尤其是在净息差下行挑战下,更加考验信用风险管控水平和质量。首先,通过趋势变化看特点,我行不良贷款率已经是连续八年实现下降,近两年不良贷款率稳定在0.7%以下的低位区间,总体趋于审慎和稳健。其次,通过关键结构看压力,我行已经连续四年(含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核销小于5亿元,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不到10%、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不到0.1%,是不良新生成维持低位的重要保障,也是信贷成本有条件稳步下降的前置基础。同时,我行不良新生成率连续四年维持千分之5以下水平。此外,拨备覆盖率接近500%,全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