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A(SZ000002)$$万科企业前文我们提及万科的三大属性,如今万科半年报公布,大亏近百亿。借万科公布半年报之机,我们再进一步汇总来分析万科。万科这样差的业绩前面已经有预告,也就是说这个大亏的信息应该是包含在如今万科的股价之中了。

上半年万科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27.8亿元,同比下降 2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8.5亿元,同比下降199.8%。基本每股亏损0.83元,同比下降198.6%。

分业务类型看,集团营业收入中,来自房地产开发及相关资产经营业务的营业收入1234.0亿元,占比86.4%;来自物业服务的营业收入160.0亿元,占比11.2%。

报告显示,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一、开发业务结算规模和毛利率下滑;二、计提减值;三、部分非主业财务投资出现亏损;四、为更快回笼资金,公司对资产交易和股权处置都采取了更加坚决的行动,部分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截至报告披露日,本年度万科集团已完成73亿元的境内公开债券和折合人民币约104 亿元的境外公开债券的偿付,年内尚有9月到期的20亿元境内公开债券待兑付。

亏损有经营层面的,也有对于可能出现的亏损的预提。债券需要兑付的部分已经较少了,公司的资金链风险已经大大降低。

也就是说,万科未来破产的概率进一步降低了,不过万科现在的估值很难估,从市净率来看,显然是低估,但是如果考虑破产风险,万科如今的市值还在800亿以上,又显得高估。还有个情况需要注意,即如果万科最终没有破产,但是其因为这场风波而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排名掉队了,比如掉到五名开外,万科的这个市值显然也撑不住了。

因此,万科其实是两大风险(破产风险与掉队风险)外加一个低估,就是如今的显状。如果这两大风险可以解除,也即不破产,不掉队,那么,现在万科的股价,特别是港股的价格,简直是白捡,市净率到0.16倍,上周五涨了一点也只到0.18。这意思就是按净资产,其股价打了1.8折,这是清仓处理价了。

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两大风险的情况。

先看破产概率,万科现金流最为紧张的时间段应该是上半年,如今从财报角度来看,这个风险应该是大大缓解的。因为,迄今为止,万科没有发生一笔兑付违约,偿债高峰暂时已经过了。

上半年万科集团全力销售,回款率超100%,二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较一季度明显改善,实现42亿元正向现金流,年内已无境外公开债。此外,万科积极主动转变融资模式,融资渠道保持畅通,获得主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万科上半年经营性物业贷落地219亿元,“白名单”项目“应报尽报”。

万科的融资渠道保持通畅,同时其融资成本并没有显著上升,平均的新增融资的综合成本3.66%,略有上升,在如今的降息的大背景下,这个利率有些偏高,但是还算是较为合理的。

对于万科这个体量级别的企业来说,大进大出,大借大还,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人将万科比之恒大,但是恒大的融资成本几乎从来就没有低过10%,其暴雷几乎铁定,其后面已经丧失正常银行渠道的融资能力,需要靠非法集资,以及一些商票来周转,注定难以为继。

具体来说,上半年,集团合计新增融资、再融资612亿元,其中新增融资的综合成本3.66%。经营性物业贷合计落地219亿元,其中表内新增150亿元;“白名单”项目申报175个;银团贷款有序推进,5月获得招商银行牵头的200亿元银团贷款。此外,6月落地交通银行65亿元固融资产包融资。没有来自国有四大行的贷款,但是这两家偏向民营的银行还在给万科放贷,说明万科的抵押物足够。

融资渠道还保持着通畅,掉不掉队后面关键还要看万科的经营,它是不是还能保持行业前排地位,其经营产生的现金流是不是能完全覆盖负债,同时还能贡献经营利润,则一方面取决于其过去几年所拿地块建成房子之后的销售情况,另一方面则是取决于万科健身廋体,降本增效的能力;其投资能力(选地所建房子是不是能契合市场需求)与经营能力(作为链主企业是不是能保持住房供应链全链条成本较低)是不是还能保持正常非常关键,也将最终决定万科的生死,以及其股价未来的空间。能好好地生,未来股价还会回去,如果是苟活,这个市值也是高估了;死了,股价也就归零了。

这背后还有一点,是万科也无法控制的,就是房价在如今这个价位上是不是能止跌,不能止跌,比如在此基础上再跌个30%,那后果相当严重,那么就不光是万科不保,整个房地产行业也将再次重创,而中国经济再次遭到重创也将是必然,毕竟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房地产,作为人们衣食住行娱当中最大的支出消费的“住”,还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底座基础,以房地产作为经济根基是中国一直以来的现状,要改变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能改变的,从有得住到住得好,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核心需求之一,未来房地产的改善性需求还会旺盛,这将会是以万科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的机会。如今政策层面已经处处体现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呵护,房地产的底部是不是确定,后面是反弹后再下跌筑底,还是L底,还是直接再暴跌硬着陆,则取决于政策的落实与执行。但是这些层面恐怕更多还是干扰,市场的自我平衡与选择,人们预期特别消费预期能不能转向,改善性需求是不是能一直维持,都更加关键,未来房地产行业也必然是分化的,谁能更好地满足改善性需求,谁能具备上述更好的投资能力与经营能力,才会是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赢家。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