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一刻都没有为中上游的惨状哀悼,立刻赶到战场中央的是——工商业储能。】


撰文 | 临渊

出品 | 星球储能所

最近的储能行业什么话题最火?那肯定得是价格底线突破0.6元/Wh的工商业储能。


就EESA储能展上,去年才被美的收入麾下的储能行业老兵科陆电子就为其Aqua-E系列工商储产品打出了“0.598元/Wh带回家”的标语,吸引大批观众驻足。


即便在其采用宁德时代电芯的版本,价格也仅为0.68元/Wh起步。


也有将产品价格压到0.58元/Wh的沃橙新能源,甚至开出“0元体验、安装后6个月付款”的优惠条件,试问哪个业内人士看了不直呼“离谱”。


要知道,向来在储能价格战中冲锋在前的“卷王”中车株洲所,7月底最新公布的工商业储能产品综合单价才不过刚刚逼近0.7元/Wh。


而就在去年几乎同一时间,2023年9月6日,阳光电源公开发布的工商业储能新品基准价还在1.56元/Wh。


至于今年以来的大储的招标价格,在接连不断的破底之下,反倒让人有些“谈之无味”。


2023年底中标均价尚有0.79元/Wh的储能系统招标,在6月中旬突破五毛大关后,到上个月已经有企业以0.435元/Wh的超低价完成中标。


与令人瞠目结舌的低价几乎同期发布,储能产业链上各大上市公司半年度财报已然新鲜出炉。


由此,我们得以从另一视角窥见在刀刀见血的惨烈厮杀中,相关企业究竟境况何如。


图表:储能相关上市企业盈利情况

整理:星球储能所


从以上百家储能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表现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储能行业高呼了许久的“寒冬”可能确实已经来了。


只不过,这个寒冬似乎还不太冷。

从各环节上市公司盈利及变动情况来看,尽管有大量企业上半年开始出现盈利下滑,却少有企业降幅超过50%,且鲜有企业如光伏赛道出现大范围由盈转亏的情况。


事实上,上半年储能行业处境最为艰难的,多数集中于中上游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企业。


其中,尤以锂业“双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的业绩表现最为惨淡。


前者上半年净利润亏损足达52.06亿元,较去年同期骤降180.68%;后者虽未达到如此天价亏损,却也从去年同期的58.5亿元净利润,一举跌落至亏损7.6亿元。


而在材料环节,已经将负极材料业务做到全球第一的杉杉股份亦成为盈利下滑的典型代表。


归根结底,中上游企业所面临的周期性下行困境,无外乎是上一轮天价碳酸锂及后续锂价断崖式下跌所造成的行业后遗症,这也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受行业产能供过于求及下游电池客户去库存的双重影响,中上游企业毛利率普遍收窄,部分企业价格甚至在成本红线上徘徊,盈利空间的不断缩小也成必然。


然而,比起“闷头血亏”的中上游企业,作为储能产业“最会哭的孩子”,锂电、储能赛道上的诸多企业却显然没有到日子过不下去的程度。


诸如欣旺达、中创新航、孚能科技、蔚蓝锂芯等锂电企业甚至都拿到了60%以上盈利增长的业绩喜报。


这一点从公司毛利率情况来看也可窥见一斑,目前储能产业核心环节的毛利率水平仍然相对可观。


极端者更如阳光电源,到今年上半年,储能系统业务的毛利率已从2023年的37.47%飙涨至惊人的40.08%。


又如宁德时代,尽管上半年营收出现了自2020年以来的首度下滑,净利润却有所增长,呈现出“增利不增收”的最终业绩表现。


其中,公司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26.90%,储能电池系统毛利率28.87%,二者各较上年同期增长6.55%与7.55%。


储能行业的“寒冬”究竟有多温暖,从隔壁挤破了头想进来的那些光伏大厂想必最有心得。


光伏行业排名前五的阿特斯,今年上半年的总体业绩表现并不乐观,然而早自去年以来“储能收入的增长就对光伏所导致的营收下滑实现部分抵消”。


今年上半年,其储能业务实现销售2.6GWh,同比增长3309%,第一季度大储交付量就已经与2023年全年持平。


总览上半年业绩变动情况,其实不难发现,目前体量较小的企业已率先显示出行业下行的不利影响。


这既来源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竞争力与经营灵活性有限的先天劣势,亦与储能行业当前的主要竞争逻辑息息相关。


目前,储能行业“内卷”的竞争核心仍在于产业链中上游降价所传导的利润空间,而非技术壁垒或其他绝对优势,这也是如今价格能做到迅速“腰斩”乃至“膝斩”的根基所在。


“便宜”还是“好货”,在当下仍是业内讨论的重点,这一点在工商业储能的竞争中尤为显著。


如文章开头提及的沃橙新能源,以目前价格来看,还远远无法覆盖主流一线大厂的产品成本,势必要采用二流厂商或是更加普通的电芯。


但若据当前浙江分时电价计算,能以半年账期内的收益覆盖近半成本,其价格诱惑力也实在是毋庸置疑。


当然,像宁德时代那样做到用“CATL Inside”打出溢价,自然也不失为行业健康发展的一条道路,更令头部企业皆心向往之。


此外,在寒冬的紧张情绪中,海外市场的含金量水涨船高。这也是头部厂商相较于中小型企业稳坐泰山的另一关键基石。


海外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储能企业寻求高毛利、高回报的“财富密码”。40%毛利率的阳光电源,即在包括欧洲、美洲、中东、亚太等海外市场大肆扩张。


近五年来,公司境内外营业收入占比已几乎持平。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