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十年发展历程中,在数字零售业务、探索普惠金融创新等方面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推动了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而赵卫星作为民营银行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高管,一路带领浙江网商银行和四川新网银行在初创期创造出不俗的成绩,并见证和推动了民营银行的发展。如今,在富民银行成立8周年之际,赵卫星获批任职富民银行董事、行长,在当前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下,赵卫星将带领富民银行走出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

摒弃规模情结 逐步实现价值驱动发展

富民银行于2016年8月26日开业,是经原银监会批准设立的中西部地区首家民营银行,由瀚华金控、宗申集团等七家重庆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注册资本金为30亿元。成立8年以来富民银行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去年资产规模已突破600亿元,净利润超4亿元,在19家民营银行中处于中上水平。

但近年来随着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行经营重心不断下沉,普惠金融市场竞争加剧,进一步挤压着民营银行的生存空间,个人客户及小微商家客群进入了存量时代,民营银行规模扩张步伐逐步放缓。在赵卫星看来,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中小银行要摒弃“速度情结”“规模情结”,实现从规模驱动到结构驱动再到价值驱动,仅投资那些能够带来价值产出,且具备能够规模化、集中化运营潜力的业务。

赵卫星认为,当下民营银行业务模式要从“助贷、联合贷”向“自主获客”转变。近年来,富民银行一直在加大公域转私域及自主运营的转换率,近期进行组织架构改革,把前台的业务部门集中到中台,进一步加强了自主获客能力和运营管控能力,从目前来看,公域转私域的转换率远好于预期。

同时,这几年富民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在8%~9%区间,在全球银行里处于中上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间。赵卫星表示,富民银行不再单一追求业绩规模,而是追求提升净资产收益率。富民银行在摒弃部分业务后,将加大布局数字化企业、供应链业务,通过与保险公司、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不同金融机构形成生态合作,运用更多金融牌照来服务企业、产业,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从而提升净资产收益率。

产业金融大有可为 分三步实现战略目标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富民银行管理层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一家富有特色的产业生态银行,构建“科产融”生态,做最懂产业、最有温度,能聚集产业并连接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银行。执掌富民银行的赵卫星成为这一新战略落地的操盘手,对于富民银行如何实现战略目标,赵卫星给出了清晰的路径规划。

首先是提升产业链生产效率和经营稳定性。赵卫星表示,这需要通过深入进行产业链分析,设计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再根据平台数字化协同的产业链环节的差异,以及产业侧和金融侧各自的问题和诉求,选择相应的数字技术,把具有协同效应及“相乘”效果的机构有效地组织在一起,从而有效提升产业链生产效率和经营稳定性。

其次是定制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赵卫星表示,经过8年的发展,富民银行在电子化票据业务方面为超100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处于民营银行甚至整个银行业的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富民银行通过数字化方式,结合企业采购链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信息,打造产业生态场景,并围绕产业供应链场景推出了针对细分产业场景极速贴、极速保、极速宝、极速贷、极速付的新产品体系,目前富民银行已在大宗商品、医疗等八个行业里布局数字化企业业务,未来会覆盖更多行业。

最后则是跨界融合资源业务和联合打造服务模型构建政产融生态。赵卫星介绍,富民银行在打造出针对产业的专业金融产品后,将根据产业供应链场景和产业零售场景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构建起基于产业生态的数智金融服务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科产融”生态,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同时赵卫星敏锐意识到升级风控体系的重要性,推动富民银行探索与之适应的风控体系,确保能高效应对复杂多变的风险场景。

过去十年间,赵卫星的职业生涯与民营银行紧密相连,一路见证并推动了民营银行在探索数字零售业务的过程中实现发展。如今赵卫星在股东大力支持下,带领富民银行进入到服务数字化企业、产业供应链的新领域,致力于将富民银行建设成为富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生态银行,为银行业打造出新的产业金融样本。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