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Con(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技术和BC(Back Contact,背接触)技术是光伏领域中两种不同的电池技术路线,它们在**技术原理、转换效率以及成本**等方面有所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1. **技术原理**
- **TOPCon**:TOPCon电池,即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通过在N型硅片背面沉积超薄的氧化硅层和多晶硅薄膜来实现背面钝化,从而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和整体转换效率[^3^]。
- **BC**:BC电池将正面的金属栅线放到电池背面,减少阳光遮挡,提高转换效率。BC电池的优势在于转化效率高、短路电流大、填充因子高,并且比较美观。其结构更为特殊,所有电极的正负极都在背面,从而减少了正面的栅线遮光[^1^][^4^]。
2. **转换效率**
- **TOPCon**:TOPCon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极限高达28.7%,量产转换效率已超越24%[^3^]。
- **BC**:BC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极限为29.1%,略高于TOPCon[^1^]。BC电池的平均量产效率在26.5%左右,隆基绿能的HPBC产品量产效率已经突破25%[^5^]。
3. **成本**
- **TOPCon**:新建产线单GW投资额在1.6-2.0亿元,随着产线工艺进一步成熟,设备端的降本空间很大,预计到2023年普遍降至1.8亿元/GW以下[^1^]。
- **BC**:BC设备的投资较高,约是TOPCon的两倍。经典BC设备投资达到3-4亿元/GW[^1^]。
4. **双面率**
- **TOPCon**:TOPCon电池目前双面率可以达到85%左右[^1^]。
- **BC**:BC电池因PN结和金属接触都设于太阳电池背面,对背面发电增益产生影响,当前双面率只能达到50%左右[^1^]。
5. **美观性**
- **TOPCon**:传统的TOPCon电池在外观上没有特别的设计,主要考虑效率和成本[^3^]。
- **BC**:BC电池在外观上更具优势,由于正面无栅线遮挡,更适合分布式应用如屋顶、外立面等场景[^1^][^4^]。
6. **市场定位**
- **TOPCon**:短期内BC技术并不会对TOPCon构成实质性冲击,预计至2030年TOPCon电池市占率将接近45%,远高于BC电池约10%的占比[^1^]。
- **BC**:BC技术作为一种平台型技术,适合与多种电池类型结合,适用于特定的分布式应用场景,尤其在美观上有明显优势[^4^]。
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市场趋势**:关注各大厂商的技术路线选择和扩产计划,特别是隆基绿能、爱旭股份等公司的BC电池产品性能和市场反馈。
- **技术创新**:留意BC电池技术的改进和成本降低的进展,包括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 **政策支持**:了解各国政府对光伏技术的支持政策,这可能影响技术路线的市场接受度。
- **环境适应性**:分析不同技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表现,如高温、强光等环境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BC电池在转换效率和美观性方面具有优势,但其高昂的设备成本和较低的双面率限制了其在大型地面电站的应用。相比之下,TOPCon电池在成本控制、双面率和市场接受度方面表现更佳,尤其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尽管BC电池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有其独特的应用优势,但从综合性能和成本效益来看,TOPCon技术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