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SH600887)$

本期核心观点:

1. 伊利市场地位优势明显,但业绩压力空前

2. 乳制品产业链复杂,投资大、运营难、盈利性低,客户没有忠诚度

3. 乳制品社会价值极大,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4. 坚定不移推动第二增长曲线才有持续增长的希望

5. 减少对海外市场的期望,海外是资本的游戏,中国才是消费的中心

6. 减少广告投放,持续提升社会价值,才能真正成为消费者热爱的品牌


--正文--

01

2024年上半年,伊利市场地位仍在,但业绩压力空前

2024上半年实现营收 599.2 亿,同比-9.5%,归母净利润 75.3亿,同比+19.4%,但扣非后净利润 53.2亿,同比-12.81%,归母净利润增长的原因是公司转让股权的投资收益。

2024年第二季度压力更大,Q2实现营收273亿,同比-16.5%,归母净利润16 亿,同比-40.2%,扣非后净利润 16 亿,同比-35.6%。

可以说伊利的经营业绩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从产品别上看,现有业务市场地位提升,但增长乏力,新业务突破存在瓶颈。

液体乳上半年实现收入368 亿,同比-13%,其中Q2 同比-19.6%。

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收入 145 亿,同比+7.3%,Q2 同比+16.5%,市场份额看,婴配粉市场份额同比提升 1.7个百分点至16.9%,成人奶粉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同比提升 0.5个百分点。

酪业务线下零售市场份额同比提升 1.2个百分点。

冷饮业务实现收入73.2 亿,同比-20%,Q2 同比-44.3%,市场地位仍保持第一。

水饮等新业务其他产品实现收入 4 亿,同比+26.6%,Q2 同比+13.9%,增长明显放缓。

海外业务收入同比+4%,其中东南亚业务剔除汇率因素的增长率为7%。

盈利能力,毛利率提升,但销售费用率提升更高

原奶价格低利好利润端。毛利率看,H1 毛利率同比提升 1.6个百分点 至35%,其中,液体乳毛利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奶粉及奶制品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冷饮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 1.9pcts;Q2 毛利率同比提升 1.1个百分点至 33.8%,净利率5.9%,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上半年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 23.3%,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Q2 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 至 20.5%,导致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 2.1个百分点。

02

乳业是一个好的投资行业吗?答案是否定的。

乳业从来就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行业,投资大、运营复杂、盈利性低,客户没有忠诚度。乳制品产业链非常长,全世界来说,在中国做乳制品可以说是最难的

首先,受过去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消费者的信心仍不能完全恢复。

很多消费者心目中仍然以为进口产品比国产质量更高,特别是婴幼儿奶粉,进口奶粉的价格仍然高得离谱,当然,消费信心已经大有改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相信中国品牌,飞鹤奶粉的崛起是很好的样板。

其次,中国监管部门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比国际标准更高。

比如对奶制品各项指标的要求,大部分标准都是高于欧盟标准,而且检测的项目也远超西方国家,还有对自有控制奶源的要求,婴幼儿奶粉必须得有自控奶源,所以企业必须还得建立牧场自己养牛。

第三,上游的核心技术仍然未能完全掌握。

比如种公牛的培育技术,基本上是西方国家尤其美国牢牢掌握,其培养的冻精直接影响到了奶牛的产奶量和产奶质量,所以中国仍需要大批量的进口奶牛或者种牛,一头优质幼种牛的拍卖价格甚至可以高达几百万美金。还有像奶牛饲料里面的必须添加的苜蓿燕麦等中国仍需要大量的进口。

第四,产业利润整体非常低。

国内乳制品价格是远超国外的价格的,但是利润率确实低的可怜。伊利作为龙头企业,毛利率为32%,净利润也就8%左右,而海天味业毛利率34%,净利率高达22%,饮用水的龙头企业农夫山泉的毛利率更是高达60%,净利率高达28%,如果和酒水企业比较,那就更是低的可怜,可见整个乳制品行业在食品饮料里面属于低附加值产业,龙头企业都是如此,更何况中小企业了,更是无利可图。

英国超市的乳制品价格-来自超市实拍

第五,产品保质期短,运营难度大

乳制品和其他食品饮料不同,产品的保质期均比较短,常温牛奶的最长保质期6个月,3个月以后就需要做促销清理库存,而像冷藏酸奶、鲜牛奶保质期不超过1个月,需要很强的物流支持,并频繁的调货,对于供应链的管理要求极高。

第六,品牌难以打造,消费者没有忠诚度,需要持续产品创新和广告曝光

乳制品属于民生保障型食品,但又不是消费必需品,全国性品牌和地方品牌众多,竞争异常激烈,本地品牌往往占据供应链的优势,尤其是短保质期的产品其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加上地方品牌的亲和力,往往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更高,此外,消费者除了关注品牌以外,对产品的差异化要求也很高,尤其是对口感的要求,一旦口味不对,马上会更换其他品牌,因此,品牌忠诚度很低。

总的来说,在中国做乳制品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而且利润还比较低。

03

乳制品社会价值巨大,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中国乳企为提升国人健康做出了杰出贡献。

早在20多年以前,伊利蒙牛还没有真正成为全国性品牌,那时的牛奶主要还是以地方乳企为主,但产品大多主打低温鲜奶,这种消费习惯与西方发达国家类似,低温鲜奶好喝、新鲜,但保质期短,大多只能在城市流动,而偏远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渗透率就非常之低。农村的孩子想喝上牛奶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伊利蒙牛通过引进利乐的超高温无菌灌装技术,生产的常温UHT牛奶,把保质期延长了6个月同时保留了牛奶的营养成分,进而推动了牛奶的全国普及,可以说为偏远地区尤其农村地区孩子的营养健康成长贡献了很大的力量,而伊利蒙牛也顺势成为了中国的龙头企业,这是社会价值助推的结果。

未来的乳业发展依然很艰难,但中国的乳制品渗透率、人均消费水平依然处在较低的水平,通过产品的不断创新,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意识不断加强,相信未来仍然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乳品企业也一定能大有可为。

04

作为乳业龙头企业,如何提升业绩的持续增长

第一,应该坚定不移地推动业务转型,打造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

尽管乳制品行业发展仍有空间,但也面临困难重重,尤其人口下滑因素的影响,推动快速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推动第二曲线的增长是必由之路。其实像伊利蒙牛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布局产品的多元化,伊利把自己定义为健康食品企业,推出了包括植选豆乳、焕醒源功能饮料等产品,蒙牛和达能合作推出植朴磨坊植物蛋白产品,但目前看推进效果都不佳,伊利的植选、焕醒源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蒙牛也结束了和达能的合作,可以说在企业的转型过程中频频试错,也频频犯错。

当前,伊利把第二曲线的增长希望压在水饮料上,推出了伊刻活泉矿泉水、泡茶水,但目前看仍然没有步入正轨,未来的走势还得拭目以待,这一份努力值得期待。

第二,聚集国内,降低对国际市场的期望,国际市场只是资本的游戏,没有商业初心

过去10多年,伊利蒙牛频频出海,去海外获取奶源,海外并购品牌,但其实海外业务对业绩的贡献依然非常有限,而且资本游戏并没有产生很好的效益,反而国内的业务要反哺海外业务,其实,市场就在中国,何必舍近求远。作为食品企业,尤其是乳制品,中国出海没有任何产业链和品牌的优势,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当然如果出海是为了掌握核心技术,反哺国内市场,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路径,但目前看两家企业在技术突破上仍然没有太大的进步,也是非常值得惊醒的。

第三,减少社会价值不高的广告投放,多做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活动、多做公益事业

快消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铺天盖地打广告,不仅是乳制品,酒水、饮料等等都是广告满天飞,可是,广告其实是一种内卷,大量的广告费用最终都是消费者买单,只能助推产品价格的上涨,消费者又成了受害者。像伊利、蒙牛每天200多亿的销售费用,上百亿的广告费用,说夸张一点,这也算是赤裸裸对消费者的剥削。如果能够在社会公益、消费者利益方面做更多的投入,长期来看,一定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也一定能够成为消费者真正热爱的品牌,那时才能真正建立起消费者的忠诚度。

写在最后

对于乳制品行业来说,前方的道路依然很艰难,但只要牢记初心,坚定不移地为消费者利益着想,不断为提升社会价值奋力拼搏,企业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


--END--

原文首发 清和堂战略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