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光伏行业深陷泥沼挑战重重。随着产能大量释放,光伏组件价格出现大幅下降,从2023年年初1.9元/瓦到2024年年初低于0.95元/瓦,降幅超过50%。

市场周期底部的挣扎、产品技术的转型风暴以及产能的优胜劣汰等状况,如层层阴霾笼罩着光伏行业。

TCL 中环,置身其中,并非高枕无忧。TCL中环日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预计净亏损29亿元到32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45.36亿元。

即便是行业的产能进入到过剩阶段,但整体行业的需求仍在增加。虎嗅发现,在下行周期中,多家光伏企业在缩减产能,对比之下,TCL中环的开工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部分工厂则是满产的状态。这便是Konw-how、柔性制造和工业4.0转型为TCL带来的穿越周期的韧劲。

TCL晶体生产整体拉晶工序自动化率已实现90%以上,核心工序的人机比从4台/人升至384台/人,2023年末TCL中环晶体总产能达到180GW,继续保持全球单晶规模第一。

持续推动的数字化、工业4.0制造转型,究竟是果敢的破局之举,还是冒险豪赌?

技术落地层面,柔性定式库与对外协同规则,真能如预期般打通产业链数据、实现互惠共赢?

橄榄型组织变革,强调人的价值,鼓励底层员工跃迁,这会不会只是一场华而不实的美梦?人管生产要素和资料,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工业4.0转换效率,口号喊得响亮,实际操作中又会遭遇多少难以跨越的障碍?

TCL中环向工业4.0行进到现在,过程中分为哪几个重要的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阶段之间的关联是怎样的?

基础的自动化、信息化是走向工业4.0行业的标配。TCL中环基本算是3.0起步,3.0阶段的目标是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业财一体。

3.5阶段是在基础的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精益管理之上,形成柔性之道。我们想要的柔性即兼容性更好。

在制造过程中,有产线的柔性;从产品上来说,响应客户的需求也是一种柔性。可以说,中环的柔性是全方位的,涵盖从前端到制造端到产品端。这样的柔性需要底层的数字化、自动化、精益管理等融合在一起来支撑。

4.0阶段可以定位成智能工厂、数字孪生。我们目标是使用不同技术解决不同场景下的问题。工业4.0、智能工厂是以相关的AI、算法等底层技术作支撑,基于柔性加上大数据、大模型,结合已经在做的自动化,形成整体智能化解决方案。

企业在制定以工业4.0为目标的战略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到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第一,企业的制造文化非常重要。中环强调“工程师文化”,即一线的指导文化,这是支撑能实现工业4.0最基本的文化基础。

第二,要有相关knowhow沉淀。有了制造文化以后,才能培养工人,形成自己的knowhow沉淀。

有很多工厂,尤其是人力密集型工厂,老板看成本,追求利润,很难实现真正的所谓工业 4.0 和智能工厂的建设,因为他们看重的都是投资。

第三,要看长线和切入时机。一个行业发展是有一定阶段的,这个阶段里会具备一个切入时机。我们不能说工业资产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上,没有基本的信息化记录、孵化基础是不能做的。

光伏的自动化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因为这是个新行业。原来的产业一条线,自动化设备需要大量的人工,经过两三年的时间,从一条线 100 多个人到现在十几个人,自动化的迭代非常快,所以切入时间非常重要。

制造文化和其他文化的根本性特点体现在什么方面?

体现在如何看待工人,如果把工人纯粹当成工具去使用,可以外包。

但TCL中环基本不会用外包工单,我们要求我们的工人,第一是支持型的,第二我们尊重我们的劳动者,第三我们要减轻生产者一线生产的负重。

只有站在工人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时候,才会思考怎么样让他们更舒适地工作,会考虑怎样的自动化方式,能够减轻他们的生产负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培养我们的工人成长。

工程师和商人的区别是商人获取利润,考虑的是加工成本要低。而工程师从自己干,到操作机器干,这本身是一种以人为本,体现的是我们对于人的尊重。

工业4.0转型,这个过程当中的一些关键点是什么?

这个过程中的关键点,第一是标准化。光伏行业十多年发展,有很多设备标准化不够。标准化不够就是基础不够,做任何数字化,前期的数要准。

第二,统一语言,理解要一致。这个目前都不具备,去年我们做组件,发现不同设备的设备状态标识有两种情况,有的是四个状态,有的是五个状态。

例如,备用设备必须是好的,随时可以启用,此外还有热备、冷备,这些标准的名词术语行业目前没有统一。这就是标准没统一,大家的理解不一致。

统一标准、统一语言,才有数据,这是基础。标准化做完以后做数字化,在数字化基础上再做柔性化,通过算法去支持我们的柔性优化。

柔性具体指哪些方面?制造的柔性是指能够兼顾大量的SKU产品的生产吗?

柔性体现在,第一,原料端,同样生产某个产品,别人这个原料可能不能用,TCL中环或许会有更好的兼容性,会有更好的优化配方。

第二,产品端,能更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别人生产不了的产品,TCL中环可能生产,或中环可能以更低成本生产,有更高效的供应链供给。

第三,从中间产线来说,制造方式柔性可以有更少的浪费,因为TCL中环有很多线及很多自我生态的产品。即使换一种产品,因为有信息化、数字化体系的支持,就能够预测更准,可以实现不停切线,自动分配,柔性会更高效,实现更小浪费,更好质量。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