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工储能


储能电芯价格与安全问题“常看常新”。


近日,在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高端对话上,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就“储能电池价格”、“电池大型化与安全问题”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观点分享。

价格方面,刘金成认为未来储能系统的成本下降,主要依靠的不是电芯的成本下降,而应该是系统标准化的成本下降。

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储能电芯的价格总体应该保持稳定,甚至高一点,对产业才是健康的。

大容量电芯与安全方面,刘金成表示,储能系统安全性的症结点不在电芯,而在于连接产生的热和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

 关于储能电池的成本构成与价格走向

刘金成表示,在EPC能源管理系统之下,总成本在每度电1400元左右时,电池在储能系统中的成本占比只在20%左右。而未来储能系统的成本下降,主要不是依靠电芯的成本下降,而应该是系统标准化的降本。

此外,亿纬跟产业链上的朋友们在交流时发现,现在很多材料据说都是亏本在卖。一个亏本销售的大产业是不可以持续的,一定要跟产业链上的每一个有创新能力、有质量保证能力的企业留出他生存的空间,这个产业才能持续发展。

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储能电芯的价格总体上应该保持稳定,甚至高一点,对整个产业才是健康的,而这部分价格的构成对储能系统的总体成本下降其实没有太大影响。

从这样一个维度来看,亿纬有信心在电芯的角度把电芯的性能提升,就像刚才欧阳院士提到,把循环性能提高到7000次、8000次到1万次,100万支电池里面有一部分是1万次是不行的。

得100万支电池都是1万次,才能真正实现系统的1万次运行,才能真正把度电成本的瓦时成本用分母改善,除7000和除1万是差很多成本的。

电芯行业应该聚焦在技术创新和性能提升方面,提升储能电芯的市场价值,而不能再去靠一味降低价钱的方式竞争,这个方向是错的,到了完成转变的拐点时刻了。

 关于电池大型化与安全问题

刘金成认为大铁锂是标准储能电池的发展方向,且储能系统安全性的症结点不在电芯,而在于连接产生的热和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

储能电池除了解决消费电子有关的电动问题以外,和太阳能、风力发电的结合构成了新能源体系,储能电池的成本降到1毛5左右、甚至降到1毛,是必须要过的一个成本坎。到了1毛成本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拥抱储能系统的应用。

电芯成本下降对储能系统的成本影响已经很少了,未来成本降低的空间应该在系统、连接、集装箱整体的标准化、以及循环性能整体提升等方面。

具体来看,储能系统从7000次到1万次循环有50%的成本下降空间,如果系统标准化带来的成本再带来30%—50%的成本下降,就有可能实现欧阳院士刚刚讲到的从2毛降到1毛。

因此,亿纬几年前就提出大铁锂、大圆柱的发展方向。

刘金成认为,大铁锂的标准电池是储能电池的发展方向,亿纬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很多产品通过广泛的测试验证,特别是在模组系统级的安全测试,由于电池大了以后,比如从280升级到580,内部连接方式减少了,实际就带来系统连接发热带来的风险。

从电芯制程角度来看,电池的安全风险指数是非常低的,因为内部设计和制程是全面处于监测之下,所有电池的每个极片间的状态都是有数字化进行表达的。

所以,从储能系统安全性本身来讲,它的症结点不在电芯,而在于连接产生的热和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电力电子的问题会成为储能系统安全性的主要方向。

在此背景下,降低电池的储量、减少连接,如果能把这样的电池真正实现标准化、系统里面零部件连接也全部实现标准化: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从安全管理角度强制性地推行这种管理标准。

电芯、系统零部件的“标准化”会大幅度提升系统可靠性,而降低储能系统出问题的概率。从这个角度来看,刘金成认为大电池的发展到了呼之欲出的阶段,需要它来改变这个市场发展格局的时候了。

如欧阳院士所言,在电池内部,因为电池体积大了,能够分担的成本高了,增加了内部监测技术,可以监测电池内部的压力、温度。

而温度和压力的监控可以提前6个月以上感知这个电芯的劣化,相当于有6个月时间提前干预个别性能劣化的电芯,从而避免系统性问题出现,这是里程碑式的进步。

同时,内部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大电池内部的温度均衡,使其内部温差达到比它还小一半的电池还小的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电池主要产生问题的点来自热不均衡,把热均衡的问题解决,电池的循环性能会大幅度提升。

从这个维度考虑,刘金成认为储能电池也到了技术升级、技术突破,能够满足未来新能源发展、分布式能源增加,以及满足人工智能、芯片、大模型带来的算力所需求的能量增长、算力增长的新阶段。这是面向新时代的里程碑的进步。

——END——

欢迎留言评论,期待您的真诚见解。 
内容同步入驻今日头条、雪球、网易、搜狐。 转载需授权,违者必追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