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今天正丹股份做完。

再看看整体情况。


8月国内股票市场继续调整,市场情绪持续走低:

一是成交量继续萎缩,各个指数的月成交量均下降至2021年初的50%左右,来到一个比较极致的状态。

二是经济高相关度的行业持续下跌,从中报来看确实压力较大。

三是从跨市场对比来看,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等8月份是略有上涨的,和A股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短期看,2024年中报数据显示,上市公司整体的利润同比下滑、利润率下滑,需求不足、内卷加剧的压力很大。中期看,不少产业走出通缩还需要时间,如房地产、消费,连牛奶、矿泉水的价格也在下降,如光伏锂电、电动汽车,产品价格过去2年下降了很多。长期看,国内人口压力、国际贸易和技术壁垒、地缘政治问题,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构成了持续的压力。

资本市场短期看永远是个“投票器”,市场好的时候大家会“短期景气长期化”,市场差的时候大家又会“宏大悲观叙事短期化”。在我看来,我们看到的“隧道中的黑暗冲击波”,起码有三方面不能忽视:

(一)产业发展总是周期性的,过剩行业的龙头公司开始脱离行业周期。中国过去几十年发展产业的优势之一,就是“对增长的追求”,十几年前钢铁、煤炭、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过剩,和今天的光伏、锂电池、电动车如出一辙。当下这几个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利润率困境,是2019-2022年“大干快上”的结果。从2024Q2开始,在光伏、锂电池、电池材料等环节开始看到产能投资放缓、存量产能停工情况,预计2024-2025年将是“供给侧出清”阶段,之后这些领域同样会迎来“剩者为王”的好时光,一如近几年的煤炭、钢铁行业——事实上部分领域已经看到,尽管行业整体压力大,但龙头公司的经营周期已经向上走了。

(二)资本市场看问题的角度也都是周期性的,当下的绝望是未来的希望。如果说2020-21年,对“高成长”“高ROE质量”的定义,是带着相当大程度“后视镜视角”的,从而错误的给予了“极高估值”。那么当前市场对“没有成长”“价格通缩”的定义,也同样带有相当大程度的“后视镜视角”——光伏组件价格约从1.5元/W跌到0.8元/W、锂电池价格约从1元/Wh跌到0.5元/Wh,包括房地产价格2年不到下跌约30%,这都不是未来可重复出现的事情。当下市场的绝望,给一批优质公司带来了“低估值+高股东回报+重回成长期权”这样的基本面和股价组合,这会是市场未来放光芒的希望。

(三)股票市场资金的流出接近尾声,优质公司的稀缺性更加突出。过去三年的资本市场是典型的“减量”状态,从外资大量流出A股、港股市场,到近期热议的“三年封闭基金”打开造成的赎回压力。但实际上到现在,权益基金构成中被动ETF已经超过主动,固收类基金也已经成为投资者热捧有了一段时间——3年多后的今天,看到这些现象,我们需要的是恐惧,还是贪婪?2010年之前的中国股票市场,更多是经济的大Beta波动时代。2010-2020的中国股票市场,行业的结构性机会突出,行业Beta远远大于宏观波动。现在的中国经济继续降速,行业Beta的机会也已经变少,股票市场进入个体优质公司的稀缺性时代。中国股票市场,将进入明确强调股东回报的优质个股时代,未来市场的资金Flow很明确的会流向这样的方向。

“隧道尽头的亮光”市场已经期盼了很多次,有点累觉不爱。但客观分析当下,我们需要看到,内外部环境都有些变化。海外从现在来看,美国经济应该处在降温的状态(还不能称为衰退),在这个过程中,利率的环境应该是得到优化的。其实我们也能够从中概、港股等一类资产中,看到一些积极的一些变化。国内经济目前还没有看到明显改善,理性推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到了可以发力稳定经济的时间窗口。——在对比国内外经济的时候,我觉得也不要妄自菲薄,美国的货币政策空间很大,但国内的财政政策空间同样很大,考虑到人民币汇率、美国选举等边界条件的存在,往未来3-6个月看,情况更糟糕的概率不大。

市场的底部漫长且难熬,但是也带来了优质成长股的布局良机。基于选股框架,结合成长股的行业景气、优质公司股东回报,希望在黎明到来前后,把握好优质成长股的“击球区”。

这里从基本面聊一聊重要行业:

1. 锂电池这个行业,现在很多人都觉得产能过剩,没有投资价值。

产能利用率比较低是事实,但投资价值还真不一定,中报有数据拐点的意味。

2. 白酒行业,最主要的原因是跌的多了,营收的泡沫挤掉了一些,不太好继续看空。

3. 。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