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ST舜天”事件再次将ESG报告的真实性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ESG报告的信任危机:“ST舜天”事件敲响警钟


江苏舜天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受到了中国证监会的严厉处罚,包括对公司责令整改、给予警告,并处以千万元罚款,并对时任董事长高松实行3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此外,自7月9日起,该公司的股票也被实施了其他风险警示,A股简称变更为“ST舜天”。

图源:中国证监会官网


然而,在今年4月30日,江苏舜天发布了长达75页的ESG报告,涵盖了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供应链管理等五大内容,并自称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持合规经营。这与被披露的财务造假大相径庭。


此事件凸显了一个重要的问题:ESG报告的可信度如何保障?


强化第三方审验:提升ESG报告可信度的重要举措


ESG强调内部的治理结构,规避非财务性风险,尽管其报告写得很完善,但实际上江苏舜天内部治理存在严重缺陷。


目前,我国对于ESG报告的披露要求尚未强制要求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审核,企业更多的是基于自愿原则来编制和发布这些报告。这种做法虽然鼓励了更多企业参与到报告披露与可持续发展实践中,但也为部分企业提供了“漂绿”的空间,即通过夸大或虚构其ESG表现来美化自身形象。如果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企业可能会利用ESG报告来掩盖其内部治理上的不足,甚至进行虚假宣传。


“ST舜天”的案例提醒我们,ESG报告应该作为一份真实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情况的文件。作为投资机构和市场监管者的重要参考资料,ESG报告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为了提高ESG报告的质量和真实性、可信度,ESG报告第三方审验的重要性亟需得到重视。通过专业的审计机构对企业ESG报告中的数据和声明进行核实,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漂绿”行为。


此外,监管机构也应该加强对ESG报告的审查力度,建立更完善的ESG报告披露准则,明确报告的内容框架和质量标准,并对不实报告的企业施以相应的处罚措施。只有这样,ESG报告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投资者评估企业长期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能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