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锻科技

“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想落后都落后不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巨人同行,你就能迅速进步。如果你都要重新走一遍,则别人永远领先,你就只能跟在后面。尤其是搞研发创新,一定要走出去,不要闭门造车,方向对了,事情就好办了。”

作者:中外管理传媒 辛国奇 任慧媛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传媒出品《迈向工业文明——太平洋精锻30年成长启示录》

从2015年开始,随着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不再订购单一的齿轮,而是直接订购差速器总成。太平洋精锻为了适应新形势,开始转型升级,一方面引入多条差速器总成生产装配线,另一方面开始做差速器轻量化、智能化的研发。

但基础理论不掌握,新设备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只能再次从零开始。太平洋精锻不仅组织工程师团队多次前往海外学习先进经验,同时还积极与国内大学合作,经过二次创新,转化成自己的技术。

“太平洋精锻一开始不懂精锻齿轮技术,早期时难免要请教、借鉴、学习,跟在别人后面模仿,但我们并不止步于此。对标其实就是为了‘集大成’,然后再内部创新。”夏汉关(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结说。

除了去海外优秀企业参访学习,专利分析也是太平洋精锻进行创新的一大突破口。在他们的专用计算机中,专门安装有国外发明专利“数据库检索”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在系统中查找国外同行发明专利中相关联的信息。

专利信息是世界上数量最大、信息最全的信息资源之一。有统计显示,世界上每年发明创造成果的90%至95%在专利文献上记载。世界上约90个国家、地区及组织用大约30种文字每年出版约100多万件专利文献。

遇到需要突破的难题,太平洋精锻的技术团队会先请来懂专利的专家讲解欧美同行相关专利的申请过程并分析专利创新思路。专利分析本质上就是对专利信息资源的深度研究,挖掘背后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

这不得不提到“TRIZ理论”(发明家式的解决任务理论),这是苏联科学家阿奇舒勒在1946年创立的一套理论,他在苏联里海海军的专利局工作时,经常处理世界各国著名的发明专利,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

答案是肯定的!阿奇舒勒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主动进行产品设计并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阿奇舒勒通过对20多万份高价值专利的研究得出的一套解决发明创新问题的方法论,解决了成千上万个新产品开发中的难题,被欧美一些国家称为“神奇点金术”。

太平洋精锻的很多专利就是通过TRIZ理论的思维发明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了解了同行的思维方式之后,会发现在同行的思路之外,还有另外的思路,然后再把创新点找出来,形成新的专利。

比如,在结合齿、锥齿轮类产品制造工艺以及生产效率进一步改进方面,“太平洋团队”先从专利系统中检索到美国同行的一件锻造专利以及锻造装置,在运用TRIZ理论对专利信息分析之后,总结出了专利中的思路。在此启发下,继而对结合齿、锥齿轮类产品工艺流程和模具结构作出了创新性的改进设计,并最终形成了自主专利。

这项改进,不仅大大提高了太平洋精锻齿轮类产品的精度和生产效率,而且一年的模具制造成本就降低了360多万元,利润增加了近千万元。

太平洋精锻发明专利的这种热情与方式,很快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推荐为创新代表应用典型,并引起了时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冯长根的重视,他专门带人前来调研。随后,太平洋精锻也在全国科协创新专题(部长级)大会上,以“专利信息利用”为主题做了案例分享,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一条,基本功做到位。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想落后都落后不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巨人同行,你就能迅速进步。如果你都要重新走一遍,则别人永远领先,你就只能跟在后面。尤其是搞研发创新,一定要走出去,不要闭门造车,方向对了,事情就好办了。”夏汉关说。

的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前辈传承的基础上进行追赶。只有先研究先进同行的成长经历,把原理搞明白,才会与他们的先进思维同步,才能跟上时代潮流。然后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心得总结出来,形成二次创新。

夏汉关的这一观点与海尔张瑞敏不谋而合。海尔的创新不仅表现在产品等有形的东西上,更多的还是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创新。与其他企业的创新方式相比,海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集成创新的能力。尽管海尔也和众多因改革开放而带来生长机遇的家电企业一样源于“舶来”,但海尔没有止步于“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境地。

对于海尔在创新技术方面走过的路,张瑞敏曾深有感慨地说:“海尔在技术开发上,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要从零开始。海尔人把这种集成创新的能力称为整合力,这就好比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只要站在巨人的肩上,就可以比巨人高。”

太平洋精锻之所以能够在创新方面获得显著的成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不仅博采众长,而且将其植入了自己的创新基因,通过消化、吸收,实现了从“为我所用”到“以我为主”的转变。同时,他们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所有人都深刻地意识到,必须战胜自我去创新,否则企业将没有立足之地——这种力量,自发而强大。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