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客户置顶的银行,才能最终穿越周期。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那么,如何理解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我认为,简而言之,就是要“以客户为中心”。过去银行是将“以产品为中心”作为经营理念,这一理念上的转变,绝非一蹴而就,面对这个银行业的共同课题,光大银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2024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光大银行营收698.1亿元;归母净利润244.9亿元,同比增长1.72%;资产总额接近6.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0.35%;贷款总额3.8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8%;不良贷款率1.25%,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172.45%。同时,光大银行优化负债结构,推动存款量价双优,实现净息差1.54%,与一季度持平。

可以说,光大银行的业绩呈现出“稳中求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形成了规模、质量、效益和结构相协调的内涵式发展模式。

北极星指标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转型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转变,传统业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体验,这就倒逼银行重新审视和转变服务观念。

为了推动这种转变,光大银行将三大北极星指标(即对公综合融资规模FPA、零售资产管理规模AUM和同业金融交易额GMV)作为对公、零售和金融市场业务的目标,这些指标促进了光大银行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

通过“三大北极星”指标,光大银行将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可量化的数字指标,形成了一套包括记录、跟进、反馈、迭代在内的闭环机制,以此推动银行内部组织与运营的持续优化,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

对公业务以FPA为引领,将持有的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通过多种金融服务如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同时,针对重要领域如制造业、民营企业以及房地产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和支持,建立“阳光兴农”、“阳光普惠”等特色品牌,并实行了以“战略客户、潜力客户、基础客户”为核心的分层分级分群的客户服务模式。

上半年,公司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57.01亿元,FPA总量站稳5万亿大关;对公客户达到99万户,战略客户近2万户,较年初增长6.43%;产业集群新开对公客户717户,贷款余额1800多亿元;基础客户贷款规模4283亿元,较年初增长12.62%。

零售业务以AUM为牵引,充分发挥理财市场优势,打造以手机银行、云缴费双APP为核心的“财富+”开放生态模式,优化财富管理产品谱系,优化零售客户结构,提高综合价值贡献。截至2024年上半年,光大银行零售AUM突破了2.8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5.4%,位居股份制同业前列;零售存款规模日均规模增幅达到5.8%,存款成本显著优于同业平均水平;零售客户达到1.55亿户,其中财富客户131.1万户,私人银行客户6.7万户。

金融市场业务以GMV为导向,光大银行围绕“数字化+生态圈”战略架构,通过多元化同业金融场景赋能客户价值提升,提升市场研判能力和债券组合管理的前瞻性和灵活性。截至6月末,光大银行实现GMV总量1.48万亿元,阳光同业平台签约客户192户,为5588家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新增客户1200户;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同比增长接近50%。

光大银行的这三颗北极星,最终都指向了客户,在对公、零售、金融市场业务中以客户价值,而非银行自身收益,来衡量银行的绩效。

挖掘客户潜在需求高质量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

光大银行深刻理解“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统筹好功能性和营利性的关系,将功能性前置,合理安排各项资产增量计划,以满足实体经济所需。

截至6月末,光大银行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先进制造业三大新赛道重点发力,其贷款增速高于一般贷款增速,其中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3510亿元,战略新兴产业贷款规模2844亿元,绿色贷款规模4034亿元,普惠贷款规模4293亿元。

在光大银行郝成行长看来,科技金融通过一系列金融工具、政策制度的落地实施,推动了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技金融方面,光大银行积极构建了“1+16+100”的专营化组织体系,涵盖了从总行到分行再到特色支行或直营团队的全方位布局。“1”代表一个牵头部门,“16”代表16个重点分行,“100”代表100个特色支行或直营团队。通过推出一系列政策组合工具箱,光大银行打造了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方案,上半年科技型企业贷款和战略新兴产业贷款分别增长了31.4%和28.5%。

绿色金融是光大银行另一个重点发力方向。光大银行支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工业绿色化转型建设以及绿色交通、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绿色金融+”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截至6月末,光大银行绿色贷款、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分别增长了28.6%和28.3%。

此外,光大银行在普惠金融方面,加大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服务乡村振兴,普惠贷款和涉农贷款分别增长了13.2%和5.6%;养老金融方面,发挥一个“光大”协同禀赋,打造“养老账本”和“养老规划”两个专业工具,网点适老化改造全面完成,养老客群AUM规模达到1.45万亿,较年初增长4.2%;数字金融方面,光大银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存、贷、支付结算”为核心,推动重点业务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生态化,手机银行活跃客户达到2262万户,同比增长9.08%。

从数据上可以看到,光大银行在做好“五篇大文章”时,对客户服务的能力已经到了下一个level。

加快数字化建设提升服务客户核心本领

当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数字化渠道来获取金融服务,这就倒逼着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释放更多服务动能。通过科技赋能,光大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已初见成效。

战略体系上,光大银行建立“全行战略规划、数字化转型规划、科技战略规划”三位一体数字光大战略框架,深化建设“123+N”数字银行发展体系,即“一个大脑+两大技术平台+三项服务能力+N个数字化名品”,发布实施了《科技战略规划》,推动全行数字化转型进程,重点聚焦客户、营销、智能运营、智能风控等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建设。

业务角度看,光大银行部署了百亿级参数的模型,如“光大智能知识辅助助手”,实时为远程银行客户提供支持。当客户提出问题时,该助手能在后台即时检索并总结答案,预计未来将覆盖15种业务场景,并处理大约70%的客户咨询。

客户角度看,光大银行围绕数字民生、数字产业和数字政务三个领域,拓展了像云缴费、物流通、安居通等多个特色产品,旨在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当前,光大银行累计建设近300个营销模型,孵化七大类43个数字化工具箱,助力分行快速复用、灵活拼装,提高重点业务产能,提升综合服务价值。

此外,在风险防控上,光大银行整合反诈平台,统一线上线下渠道管理,布设1390项风险监测指标;推出智能体检系统,定期检查贷后管理,预防潜在风险。光大银行正将资产与负债客户的独立风控、营销模式,转为面向所有客户的统一风险营销智能运营。光大银行建立“授信客户白名单”,运用风险筛查、动态评级和营销线索挖掘等技术手段支持客户管理,同时设立数据分析师认证体系,支撑业务决策与风险控制。

数字化能力的提升为光大银行注入了新动力,提升了服务客户的能力,同时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

光大银行始终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回归客户本源,赋能经营一线,聚焦价值创造,防范金融风险,实现光大银行的高质量发展。

在助力实体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银行自身经营质效的提升,其根本在于深入践行客户服务的初心使命。光大银行立足于“国之大者”,发挥“光大所能”,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锚定三大北极星指标,持续关注客户长期利益,通过精准施策和差异化服务,为银行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智能的金融服务。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