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成就展上,江苏展区“产业板块”格外引人关注,这里不仅为投资10亿元的朗热酒村项目辟出独立展出空间,还展示出众多的“西藏首个”“国家首批”——西藏首家国家工业文化旅游示范区、农业农村部首批现代化农业示范园、西藏首个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农牧业示范区……

“对口援建,‘输血’更要‘造血’,‘造血’还要‘活血’。”拉萨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陈静说,江苏始终把产业培育置于对口援藏优先位置,以项目为抓手、以园区为载体,坚持不懈推动绿色制造、现代农业、旅游消费发展,招商引资实到资金、市场“小组团”援藏销售额均列全国援藏省市首位。

项目招大引强,

到位资金列全国援藏省市第一

投资10亿元的洋河朗热酒村项目效果图。

洋河朗热酒村项目位于达孜区拉萨河北岸,眼下施工正热。拉萨市副市长,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党委副书记潘文卿介绍,该项目集农业种植、工业生产、文化展览、旅游体验于一体,是西藏最大的产业项目之一,是江苏产业援藏的一个缩影,特别是去年以来一批江苏企业来到雪域高原,两地产业链接合作成为新热点。

达孜工业园。

与朗热酒村一河之隔,达孜工业园正按照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区、国家4A级旅游区标准升级改造。2002年,在镇江第三批援藏干部推动下,达孜工业园落成于拉萨河边的荒滩上。20多年来,经过一代代援藏干部接续努力,达孜工业园区培育中国驰名商标3个、自治区著名商标5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创成西藏首家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从达孜工业园到朗热酒村项目,江苏产业援藏筚路蓝缕、渐入佳境。墨竹工卡县矿产资源丰富,南京援藏干部、如今已70多岁的王文生清楚地记得,当年他为了摸清当地矿产资源分布情况,不顾高寒缺氧,多次骑马加步行前去考察,200多米的山头,要歇几十次才能登顶,有一次下山当天就出现了血尿,但最终找到了好矿源。发展到今天,绿色矿业已成为墨竹经济的“顶梁柱”。

从达孜工业园到墨竹绿色矿区,从朗热酒村到鱼跃医疗、藏建科技,援藏干部把江苏的招商经验、园区模式移植拉萨,一个个贴合拉萨发展需求又极具江苏产业优势的龙头大项目接连落户。园区经济升级迭代,达孜工业园利用高原特色生物及医药医疗、民族手工业产业基础,在达孜·丹阳眼镜城助力下,正建设以工业体验、观光科普、民俗文化为特色的工业旅游区。南京江宁开发区挂钩帮扶拉萨经开区,帮助建立了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制定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目录。

2023年江苏援藏项目集中推进现场会。

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重点,江苏援藏放眼全国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并建立健全专班跟进、并联审批、挂钩联系3项制度,2023年以来举办了十几场招商引资推介会,累计落实133个项目、总投资22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9.56亿元,占自治区援藏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和的近一半。

今年以来,江苏援藏指挥部招商组围绕五大主导产业打造“百亿产业走廊”,依托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文创园区4块“金字招牌”,认真谋划推动市场、文旅等“小组团”援藏工作。截至目前,累计落实援藏招商引资项目72个,其中新建36个、续建36个,协议投资额25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2亿元,带动就业1497人。

拓展“园区模式”,

创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

林周县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

江苏园区模式、产业经验不仅用于发展拉萨绿色加工、先进制造业,还延伸到现代农牧业,围绕特色林果、畜牧养殖等,形成墨竹“一桶油”、林周牦牛产业、曲水现代休闲农业等“一县一业”、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

在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栋栋智能温室大棚有序排列,西红柿、草莓、辣椒、黄瓜等长势喜人。园区总规划面积2万亩,核心区面积3000亩,总投资5亿元,由浪漫花卉展示园、高原优质种业示范基地和净土健康产业融合示范旅游区三大功能区构成,向全县推广经济作物10余种,带动增收超3亿元。

在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江苏累计投入援藏资金1.38亿元,帮助建设西藏首家红掌花卉生产基地,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玛咖加工厂、食葡加工厂以及80栋日光温室,实现产、学、研、旅“四位一体”,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农业科学院拉萨曲水净土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融合产业园区等荣誉称号。截至目前,在园区就业的西藏高校毕业生达50多人,产业工人就业超过70人,每年吸纳农牧民临时工1000多人,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在林周县松盘乡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内,绵延的群山下,成群的黑牦牛散布于广袤的绿色草地上。这个西藏首个全产业链综合性农牧示范园区,构建起草、牛、肉、奶一体化产业链,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仅2022年,园区就育肥出栏牦牛400头,收入近400万元。

林周县拥有505万亩天然草场,是拉萨第二牧业大县。这里平均海拔4200米,气温最低时仅有零下18摄氏度。此前很多牧民养殖的牦牛纯粹靠天生地养,“夏饱、秋肥、冬瘦、春死”,到了冬天就会大量减重,成活率仅60%左右。为此苏州市投入1.5亿元,在松盘乡建成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园,不但实现短期育肥出栏,还建设牦牛产业研发和服务中心,推广优良牦牛品种,用于牦牛制品的精细化生产、加工和销售。

每年夏天,墨竹3万多亩小油菜汇成金色海洋,吸引了川藏线上众多游客,榨出的菜籽油发展为当地富民产业。过去,本地榨油厂既没有收购资金,也没有很好的销路。南京援藏工作组成立了小菜籽产业援建“小组团”,从良种繁育、订单生产到品牌包装、渠道推广,进行全产业链帮扶,菜籽亩产从13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年产值达3600万元。

“造血”还需“活血”,

打好购物旅游“两张牌”

“产业造血”还需“消费活血”。江苏援藏指挥部一方面搭建市场“小组团”专班,做好“高原土特产”销售文章,一方面利用拉萨打造拉北旅游环线的契机,推动墨竹工卡、达孜开发川藏线景点景区,向内地推介拉萨精品旅游。

“这是用海拔7100米念青唐古拉山雪水加工的纯净水,冠名‘7100’,属于低氘水,有益于健康;这是‘西藏四宝’黑枸杞、石斛、桑黄、鹿茸;还有青稞制作的饼干、蛋酥,以及牦牛肉加工的肉干。”今年4月18日,首批拉萨精品好物自助售货机亮相江苏大剧院,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拉萨市副市长匡晖打开售货机向众人介绍。通过精选,青稞食品、牦牛肉加工制品、高原饮用水等20余家企业的产品列入特色产品项目库,江苏援藏指挥部在南京设立拉萨产品前置仓,并联系后方物流公司以及省级机关、宾馆酒店、服务窗口,在这些单位的门厅、食堂等处摆放拉萨特产自助售货机,统一冠名为“拉萨精品好物”。首家线下专卖店开进了南京金鹰世界金鹰超市。

“拉萨好物”去年销售额达1.12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额更是远超去年同期。“7100”矿泉水等高原特色产品上线江苏“交控商城”、江苏供销社“鲜丰汇”等近10家平台。江苏援藏指挥部还组织100余家企业携400多种特色产品,参加江苏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地区特色商品展等展销活动。

拉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墨竹的松赞文化,达孜的林卡,林周的农场,曲水的渔村,一县一品、各具特色。南京、镇江、苏州、泰州在对口援建中也着力建设景点景区,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南京投资上亿元,开发了思金拉措、日多温泉、塔巴民俗村、松赞故里等旅游景区,去年吸引游客5万多人次。镇江投入援藏资金9000多万元建设扎叶巴文化旅游景区,形成林卡、星空房、民宿村、酒店等业态齐全的产品线。

“圣洁拉萨·茉莉格桑共芬芳”高铁冠名列车。

把拉萨的秀美山水推介出去,去年4月,“圣洁拉萨·茉莉格桑共芬芳”高铁冠名列车在南京南站首发,蓝天白云、雪山草原、森林湖泊……高铁变成充满拉萨元素的“城市流动名片”,通过车厢品牌天幕、LED滚动屏展示优美风光。与此同时,江苏援藏指挥部推动江苏与拉萨签订《苏拉客源援藏协议》引客入藏。在拉萨当地,江苏援藏指挥部还举办雪顿节旅游推介、“万人走进西藏、相约云上达孜”等活动,并发行“圣洁拉萨”数字旅游卡,游客持卡可免费游玩著名的纳木措、思金拉措、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和康玛温泉等景区。

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特派记者组

执笔:王梦然 顾巍钟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