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是江苏援藏重中之重。从市县(区)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到县乡道路、市政设施、乡村环境整治,乃至村民磨青稞用的小磨坊、冬天洗澡的浴室,相关工作均有覆盖。

格桑花开,幸福路长。一直以来,江苏援藏队伍确保80%以上项目及资金向当地基层和农牧区倾斜,县乡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播撒希望种子,

让“雪域雏鹰”飞得更高更远

在墨竹工卡县城,县中现代化的教学楼十分醒目,开阔的操场映衬着城边高山,小鸟拍打翅膀钻进树林里的人工鸟巢,校园道路边悬挂着“知慧”“知贤”“知新”展板……好一幅恬静温馨的校园图景!

“墨竹工卡县石头多,校园的这片林子叫‘琢石苑’,取琢石成玉之意。”年逾五十的援藏教师、墨竹工卡县中学校长王克定说,拉萨风大,要多种树,学校鼓励教职工认养树木,孩子们还给鸟儿做了巢,每天早读前、晚自习后,都喜欢在这里看书或聊天。

有着30年教育工作经验的王克定主动申请来到西藏,近一年几乎跑遍了全县所有山沟家访,听过85节课程,为教师做了10讲校本培训,坚持在一线代课。“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推动西藏发展,根本要靠教育。”王克定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30年来,江苏累计有200余名像王克定这样的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离开家乡远赴西藏,克服高原反应,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管理经验带到拉萨,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

2014年开始,江苏在援藏资源配置上注重从“输血”向“造血”升级,派出“对症”西藏教育短板的教师团队,开展以“让雪域雏鹰飞得更高更远”为品牌的组团式教育援藏,并举办内地中专班、初中班、高中散插班、中职班、高校西藏班,让拉萨优秀学生到内地接受教育,江苏优秀教师与拉萨内地班学生双向流动。


派遣教师的同时,江苏重点援建各类学校,30年来在拉萨援建幼儿园8所、小学14所、中学5所、县级职业教育中心3所、高等学校1所,创下拉萨教育史上若干“第一”:1995年,江苏援建拉萨第一所高校——拉萨市师范学校,累计投入援助资金2000余万元,将其当作江苏的第120所高校来建设,如今该校已升格为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江苏投入2.6亿元援藏资金,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一流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该校中考成绩连年位居拉萨前列。江苏援建的拉萨市第一中学,在拉萨同类学校中办学规模最大。

在拉萨,江苏不仅新建、改扩建学校数量居全国援藏省市之首,还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学段、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完整类型全覆盖。通过实施教育援藏补短提质、攻坚帮扶、凝心铸魂“三大行动”,落实“以省包校”机制,组织12所省内学校与当地学校开展结对共建,援藏教师和当地老师“青蓝结对”,打造师生“云牵手”等一批教育援藏品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让优质教育资源扎根边疆。

前后方接力,

医者仁心守护群众健康

“真是太神奇了!歪了十几年的脚,经南京医生一两个小时手术,就‘正’了。”今年4月10日,在南京市第一医院,13岁藏族女孩拉姆的父亲曲达惊喜道。

拉姆出生时就被发现左脚有异。因为没有及时治疗,她的左脚逐渐出现明显内翻和高弓的畸形,这让她几乎寸步难行。这些年,父女俩辗转多家医院,骨科医生都说治不好。去年12月,曲达和女儿来到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江苏省第十七批援藏医疗队员、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徐晨阳向他们推荐了南京市第一医院足踝专家。今年4月8日,拉姆一家搭乘两天两夜的火车抵达南京入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运动关节科主任桂鉴超为拉姆做了详细检查,明确诊断为先天性马蹄足畸形。过了两天,拉姆被推进手术室,近两个小时后手术成功完成。


江苏利用先进的医疗条件,实施前后方接力,诊治了拉萨市大批患者。由拉萨市卫生健康委、江苏省援藏指挥部、南医大二附院发起的“心佑工程”项目专家团队,前后进藏7次,筛查学龄期学生和疑似患儿2万余人,将200多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到江苏免费治疗。2021年,江苏援藏投资300万元在林周县人民医院建设拉萨首台远程超声诊断系统,以远程超声机器人和5G智能设备为核心,可实现苏州—林周、县区—乡村实时超声扫描。目前两地已开展远程诊疗近50例。


拉萨市人民医院现在是拉萨市属唯一的三甲医院,而在江苏援建前,曾因骨干医生流失、药房开不出药陷入困境。从1994年江苏援建该院住院部,1997年援建急诊中心门诊部,到2015年该院创成三乙医院,在此过程中江苏援建项目和骨干医生发挥了很大作用。如今一提起温端改、鲁翔、陈卫昌等援藏干部,当地医护人员依然充满敬意。“温院长是第一任援藏院长,援藏3年。1997年他来时,医院要人没人、要设备没设备,医生给病人开了药方,病人还要去别的地方拿药。”曾任拉萨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的次仁顿珠回忆,温端改来了后,不停调研找出路,加上援藏资金的支持,医院发生了巨大变化,晋升为二甲医院。陈卫昌引进云计算远程诊疗,开展了40多项新技术。

除了拉萨市人民医院,江苏还支援拉萨市急救中心大楼、拉萨市东城区人民医院及4个县区人民医院建设,目前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已创建为西藏第一家县级二甲医院,正计划创建三乙,其他3个县区人民医院均达到二甲水平。同时,各县区积极推动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30年来,一批又一批江苏医护人员跨越山海,迈上雪域高原,用精湛医术和无私大爱守护藏族同胞的身体健康。近几年更是深化“组团式”支援、“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等医疗援藏举措,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引进云计算远程诊疗,开展40多项新技术,累计开展门急诊服务6000余人次、义诊100余次,免费诊治患者9300余例。

民生微实事,

办到群众心坎里

墨竹工卡县江热乡邦达村,群山环抱下,湍急的溪河从村前流过,一座宽5.5米、长6米,红白相间的水泥桥横跨溪河。“别小瞧这座桥,它不仅打通了附近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还打开了村民的外出致富路。”7月10日,邦达村村支书索朗平措说,溪桥不但方便行人和牦牛通过,还可开汽车。

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5年前,南京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进行调研,墨竹工卡最缺什么?答案是桥。这个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溪河众多,山高水长,群众过河要么用几块木板拼成简易桥,要么绕行,人畜掉进河里的事时有发生。

2020年,“溪桥工程”启动。“自打修了这桥,村里买了100多辆汽车哩,亚布读(非常好)!”邦达村村民说,有了溪桥,搭车几分钟就能到乡里。


如今,70多座便民溪桥遍布墨竹工卡8个乡镇40个行政村,惠及农牧民5.6万人,被群众称为“幸福桥”“连心桥”“暖心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南京援藏工作组组长,墨竹工卡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宋建说,除了溪桥工程,他们还同步实施幸福驿站、青稞小磨坊、点亮乡村路、便民小浴室、藏医理疗室、篮球场等项目,统一冠名“民生微实事”。

当县城教育、医疗、市政设施等民生项目建设基本齐备后,江苏援藏工作者把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投向乡村。2020年起,泰州援藏队伍先后投入两批援藏资金,完成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协荣村“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生态宜居建设工程,铺设污水管网7675米,新建道路近3万平方米,并实施村庄亮化、绿化等工程。“这主要解决长久以来村民出行不畅、生活生产环境脏乱等问题,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泰州援藏工作组组长,曲水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明说,整治一新的协荣村已成为拉萨美丽乡村“样板村”、具有民族特色的观光旅游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过去一年,江苏援藏队伍实施“格桑花开·民生微实事”二期工程,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行动,实施一批道路通达、供热供氧、污水处理等惠民生、补短板项目,3300余户群众受益。与此同时,新修的32.3公里“幸福路”、8个“一站式”服务乡镇邻里中心投入使用,江苏援建的塔巴村、茶巴朗村等一大批乡村更是蝶变为当地乡村振兴示范村。

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特派记者组

执笔:颜颖 顾巍钟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