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属于一篇研究性文章,是本人自2022年重新入市以来学习、思考、观盘、操作的一个系统性总结,旨在进一步提升自己认知,完善交易模式,力争战胜自我,战胜市场。本文发布,意在抛砖引玉,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一个股市投资者,判断股市走势的正确程度,取决于其思维逻辑的正确程度。

若思维逻辑出现较大错误,其所推断的结论,与股市实际的走势会大相径庭,以此为据进行的买卖操作,也大概率以亏钱或错失良机为结局。反之亦然。

正确的思维逻辑,有以下三层:1、长期看基本面,2、中期看估值,3、短期看资金流向。

一、长期看基本面

以基本面的状况和变化判断股市走势,主要依赖定性分析。这种分析追求的是一种“模糊的正确”。它犹如站在高山之巅,看河流、山川,一览无余,一目了然,它的优越性就是可以保证投资者在投资的大方向上不出现失误。

一个主体经济股市,其大的周期走势,受制于该主体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并随其基本面的变化而变化。但又不完全同步。一般而言,股市会提前半年或一年反映经济的衰退,从而先期开始走弱(下跌),同样,会提前半年或一年反映经济的复苏和回升,从而率先走强(上涨)。

如:2022年1月1日起,a股结束上一轮牛市,开始调整。而到2022年中期,人们才发现商品房价格出现明显下跌。由于房地产企业负债率大都在80%左右,一旦房价下跌,企业资金流便在很短时间告急,企业危机出现。房地产产业链上的企业,也很快感受到了阵阵寒意,并迅速做出反映,收缩产能,调整产品价格,改变行业或企业的原来的攻防态势。

由于居民家庭资产大部分集中在房产,房价的下跌,让居民家庭资产快速缩水,进而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再进一步拖累整个消费行业的正常扩张。

a股连续下跌三年,正是市场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预期所作出的正常反映。股市发挥了“晴雨表”的功效。

随着近两年各级政府对房地产以及相关产业链扶助托底政策的逐步出台,危机正在逐步化解,而随着大规模设备的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出台和推行,消费行业的衰退也将得到遏制。尤其是在全球货币紧缩政策转向后,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运作,会有较大空间。积极的经济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我国政府强大的执行力,经济见底回升的日子可以预见。

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经济的复苏回升会以缓慢的方式,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展开。但股市会提前见底企稳,以反映后期经济复苏回升的预期。当人们都明显感受或认知到经济已经恢复到了常态,股市或许已经涨到半山腰了。

股市的大底,是在人们绝望时产生的,这种绝望时段是:谁也看不到经济好转的迹象,谁也不相信股市会上涨。

股价在熊市末期非理性的下跌,所反映的,正是基本面最坏的状况,或许基本面并不会那么坏,股价是先到了“地狱十八层”报到,这时的驱动力,是极端恐慌的市场情绪。这种非理性状态,正是巴菲特和格雷厄姆所说的:市场先生犯错时刻,是价值投资者能够买到便宜好货的时刻。

二、中期看估值

以估值来判断股市的走势,属于一种定量分析。这种分析可以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买点,提高操作胜率。犹如眼镜蛇捕捉猎物,算准攻击的距离,不动则已,动辄必成。

计算估值,是成功投资者必备的一种技能。按照商人通俗的说法,就是:清楚某一商品成本价、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股票也是一种商品,你只有清楚地知道股票各个环节的价格,才能做到买卖得心应手。

在股市,有两个层次估值:一是大盘估值,二是个股估值。

1、大盘估值

对大盘估值,市场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历史分位衡量法,另一种是巴菲特指标值测算法。

(1)、历史分位衡量法:是把某个指数当前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放到历史走势图中,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当前某指数所处位置(见底、合理、见顶)的一种方法。

这是当下比较通行的一种大盘估值测评方法,其优点是:确认指数(底部或顶部)区域,基本有效,对操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缺点是:过于简单化,缺乏内在逻辑支撑,同时准确性不足。

(2)、巴菲特指标值测算法:是把一个经济体股市总市值与该经济主体创造的年度国民生产总值(gdp)进行比较,得出股市是否高估或低估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为巴菲特所创造,流行全球股界。它的优点:一是内在逻辑清晰,二是分子和分母数据明确,常规计算操作容易;缺点是:随着企业跨国上市,资金全球流动,各国股市巴菲特指标值测算出现了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状况。

本人分别在2023年6月28日、2023年9月16日、2023年11月2日分别发布了三篇文章:《此轮熊市底部点位测算》、《此轮熊市底部点位测算(调整篇)》、《动态巴菲特指标测算三大指数熊底点位》。

第三篇测算上证指数测算结果:上证指数此轮熊市理论计算最低点位为:2648.54点,而实际走势(三个月之后),2024年2月5日上证指数最低触及点位2635.09点,理论计算和实际走势仅相差13.45点。非常接近。而我也在2024年2月5日之前一周之内开始分批买入,2月5日早盘,梭哈买入,完成建仓。

我的三篇熊底点位测算文章,看上去差别不大,但对我而言,已经完成了一次对巴菲特指标值测算法认知和操作的升华。

这次运用巴菲特指标测算成功,首先让我见识了巴菲特指标值测算法的神奇功效,其次让我意识到,股市投资需要“悟道”,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而应该积极思考创新,见前人所未见,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索本求源,格物致知。

2、个股估值

对个股估值的认知和操作,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是历史静态估值测算,第二层是预期动态估值测算。

(1)、历史静态估值测算

是根据企业上市以来的营收指标、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所展示的各种数据,对上市公司当前的内在价值进行估算,以确定其当前股价是高估,是合理,还是低估,换句话说:是贵,还是便宜。

普通投资者买卖股票,是赚差价,低买高卖。所以,对股票价格贵贱的判断,至关重要。这是股民买入一只股票最基础的入门功夫。

格雷厄姆和施洛斯估值法,偏重于历史静态估值测算。他们倾向于追求上市公司破产清算价值,即:以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定价,以便让自己的买入价格处于非常安全的底线上。他们不过分考虑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只希望股票回到正常的合理价格,他们想赚的,是股价从低估到合理回归的钱。

(2)、预期动态估值测算

绝大多数时间,市场给予上市公司的价格,是对其预期的未来发展状态定价。这相对于历史静态估值而言,预期动态估值的测算更加重要,难道也更大。

费雪和芒格的投资理念,就是侧重在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把握上。费雪强调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企业扩张,产业发展,利润增长等,芒格主张把握企业未来生存发展做大做强的大概率。

而市场流行的自由现金流折现估值法,更是完全以企业后期利润增长为基础进行定价的一种估值模式。

预期动态估值测算,虽然极其重要,但时至今日,股界仍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对投资者的要求极高。

对个股静态和动态估值测算的目的是:认知上市公司过去的状态,测算上市公司现在值多少钱,并以此为依据,推测其未来的发展状态,未来值多少钱。其底层逻辑就是:过去是“好学生”,以后大概率会是“好公民”。这里,追求的仍然是一个大概率。事实上,投资者很难找到一个绝对的发展轨迹,未来总是充满变数。

如本人建仓的海容冷链和艾华集团,在我买入时,获知的历史静态数据都很优秀,估值也很低,但经过一、两个季度之后,业绩变脸,市场自然根据未来较差预期定价,以致股价跌破我的成本价。对我的触动很大,加深了我对历史静态估值和预期动态估值的认识——过去的好学生,不代表永远是好学生。当然,话又要说回来,偶尔的低落,也并不意味好学生就真正变成了坏学生,投资者应该给予上市公司足够的宽容,谅解,并给予它们一段调整时间。

巴菲特是把静态估值测算和动态估值测算结合得最好的一位投资大师。他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是上市公司历史确定价值和未来价值的确定性。巴菲特一定有一个独特的秘而不宣的估值模式,这种模式融合了诸大估值法的优点,是集大成的杰作。我似乎隐隐约约看清了它的模样。

三、短期看资金流向

资金是股市的血液,是股市走势的直接推手。

一个市场缺乏流动性,成交萎靡,则是“买方市场”,媒体挖空心意寻找利空;当市场流动性充裕,成交量大,则是“卖方市场”,市场便会编制许多神奇美好的故事。

当下是熊市末期,资金对a股是避之唯恐不及。有以下实际情形:

1、外贸资金不肯结汇回流,而是滞留美国市场,或存银行吃高利息,或投资美股;

2、大批私募基金弃a股投美股,出海谋生;

3、公募基金纷纷效仿巴菲特,抛股票,买国债;

4、场内机构资金抱团银行、煤炭等中特估避险,决绝战略新兴产业或普通消费上市公司;

5、居民视股市如赌场,口口相戒:莫入股市;许多深套的老股民,订立家规:后代晚辈终身不能入股市;佛系之人,念念叨叨:股海无边,回头是岸。

等等。

以上情形的变化,是股市短期下跌、企稳、或回升反转的决定因素,是短期预判股市走势的内在逻辑。

总而言之,认知股市难,预判股市走势更难,想在股市淘金则是难上加难。

我常常想:这是一个你即便读了十个博士,进来仍然要亏钱的行当,怪不得那么多大学,那么多专业,唯独就没有开设股票投资专业的,因为找不到专业教授了,都亏死了。

写到最后,本人仍然禁不住叹息:股海无边,回头是岸

作者:吾是顾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