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药品、医疗器械“零关税”政策的通知》;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享受本通知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的药品、医疗器械包括:

1、已在中国批准注册的进口药品、医疗器械;

2、按国务院有关规定,尚未获得中国批准注册,但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允许在先行区内进口使用的药品(不含疫苗)、医疗器械。


9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现予发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次修订后,中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了新进展。


9月8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三部门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以用于产品注册上市和生产。

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


如此密集发布外商利好政策,一方面展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和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担当。另一方面有利于以高质量供给激发和释放消费潜能,推动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

而受此利好,阳普医疗、中源协和、澳洋健康、盈康生命等涨停,开能健康、透景生命、国际医学等涨幅居前。
最简单的一个线性逻辑是:这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将会直接落实到从事高端医疗的外资医疗机构上。正如一位从事跨境医疗的企业家所表述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多最富裕的中老年群体,没有之一,他们清场式的医疗消费潜力与意愿,令全球的医疗机构都垂涎三尺。中国政府推出了最大的蛋糕,允许外商独资,也代表着我们正式拿出了最大的诚意。”
然而更重要的是,产业界都在期待这些群发的利好政策,能够穿过直接利好的少数派,辐射更广泛的产业群体,产生蝴蝶效应,提振在时代峰谷里的信心。


01、头部外资医疗机构已开始布局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开放”外商独资医院。

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商务部已下发《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从2014年7月25日起,境外投资者可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设立外资独资医院。将外资独资医院的设置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

然而,2015年4月实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重新将“医疗机构”列入限制类项目,限于合资、合作。

因此,目前国内耳熟能详的私立医疗机构大多仍是中外合资。

从目前来看,此次外商独资医院“试点”与此前的区别有二:

1、主要以一线城市为重点,区别此前以“省级”为单位;

2、明确规定“不含并购公立医院”,降低了相关风险;

至于具体政策细节如何,外资设立独资医院的门槛和条件都有哪些,仍需等待后续下发政策文件提出的具体要求。

但是,在同一日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里,“禁止投资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医疗机构限于合资。”依然在列。

很显然,对于外商独资医院国家并未放开,只是小范围试点。

无论是考虑到医疗数据的敏感性还是本国患者,外商独资医院都不可能成为大规模放开。即使在美国,虽然允许外国投资者通过多种方式在医疗领域进行投资,但是也通常受到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准入的严格约束。

而从医疗资源来看,外商独资医院走高端市场路线,面向“高净值人群”的高端医疗服务场;对于市场将会是很好的补充。

Newsweek公布的2024年度全球最佳医院排名,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 梅奥诊所)连续6年蝉联第一。从前十来看,基本是外资医院。



不可否认,中国高端医疗需求市场前景很大;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高端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了27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5000亿元。
而今年,一些国外顶尖医疗机构已开始布局。
2024年5月6日,英国百年集团企业太古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宣布,已完成增持德达医疗股份的交易。此次完成增持股份,标志着太古股份有限公司首次控股医疗保健领域的公司。
2024年6月22日,美国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 正式宣布设立中国首个办事处,坐落于上海和睦家医院。双方表示,未来将就联合治疗、国际学术交流、临床培训等方面展开长期合作,并提升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在中国的可及性。


02、谁的蛋糕?


目前,中国患者对海外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主要源于以下领域:重大疑难杂症、再生医学(包括肿瘤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中风后康复治疗等。且倾向于选择日本、美国等地作为主要的治疗目的地。
因此,借助外商独资医院(即全球领先的医疗机构)的契机,从而实现更多通过商业保险盈利的模式,促进全球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快速批准上市,以及实现人才的全球流动,这些或许才是更为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显然不能让“出海”成为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盈利的主要手段。

随着外商独资医院的进入,对先进医疗设备、药品研发的需求增加,相关领域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合作机会。


在医疗器械领域,跨国医疗器械巨头,例如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等,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享有领先地位。他们提供的先进影像设备(如CT、MRI、超声等)、生命支持系统和实验室诊断设备等,满足了外商独资医院对医疗设备质量和技术的严格要求。随着外商独资医院的发展,这些企业将获得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机会,从而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如迈瑞医疗、联影等,也能从中受益。随着外商独资医院对医疗器械需求的增加,国内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在中高端市场扩大影响力。
此外,国内企业可以借鉴外商独资医院对医疗器械的严格要求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还可以通过与外商独资医院的合作,参与医院的设备采购和维护项目,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在制药领域,跨国公司如辉瑞、诺华、罗氏等,在创新药物研发和高端药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外商独资医院倾向于使用国际先进的药品和治疗方案,为跨国制药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加速了新药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
跨国制药企业可以与外商独资医院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利用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专业的医疗团队,提高研发效率和成功率。同时,通过合作,他们还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患者的需求和临床特点,为产品的本土化研发提供依据。
国内一些创新型制药企业,如百济神州等,在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有望受益。
此外,通过与外商独资医院的合作,开展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让国际领先的治疗方法、创新药品、先进的医疗器械更快速地惠及中国患者。从而促进国内医疗市场的整合和升级,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