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备受瞩目的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在上海落下帷幕。在Chat GPT开启的大模型浪潮于2023年狂飙一整年之后,2024年成为了AI产业化落地的关键之年。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科技产业趋势,总计有30余项AI新成果在此次大会上公布。 

其中,蚂蚁集团推出的3款AI应用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全新升级的AI金融管家“蚂小财”,目标为每个用户提供一位“私人理财助理”; AI生活管家“支小宝”,主打服务型AI原生应用;全新上线的AI健康管家,致力于为每个普通人提供贴心的医疗健康服务。

在这三款AI应用中,最早诞生的是“AI金融管家”,而此次除了在支付宝内全量对外,“蚂小财” Pro版搭载蚂蚁财富全新App亮相,这也是国内首个实现AI原生体验的理财App。

据了解,“蚂小财”连接了基金公司、券商、财经媒体等200多家主流专业机构,以及超1.5万位专业财经创作者,提供专业的服务和内容。截至2024年8月底,“蚂小财”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已达7000万人,其中45%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蚂蚁财富方面表示,AI金融管家的专业服务均由合作的持牌机构提供,AI不改变金融本质,提升的是服务的普惠度和可得性。

很多人还关心:

“蚂小财”的实践能否为AI产品商业化提供新范式?

AI技术日新月异,但产业化应用却难以实现商业闭环。

为这个尴尬现实进行旁证的,是红杉资本合伙人大卫卡恩(David Cahn)6月发布的报告,他认为 AI 产业泡沫加剧,年产值超过 6000 亿美元,才够支付数据中心、加速 GPU 卡等 AI 基础设施费用,而这一数字在2023年是2000亿美元。

卖“水”的英伟达和微软挣大钱了,而AI创业公司本身却只能继续烧钱下去——无论是AI 2.0时代的领军者Open AI,还是拼命追赶的谷歌、特斯拉,抑或是中国的科技企业,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令人尴尬的现实。

实际上,商业闭环的前提并非是算力继续攀升,而是产业化落地。

可喜的是,这也是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讨论最多的话题,并且已经有数十个被寄予希望的AI产业化应用在外滩大会期间宣告诞生或重磅升级。

既然科技企业竞争的核心已经不是算力,而是产业应用,而产业应用的落地必然依靠场景化服务。谁能场景化服务成功,谁就能率先完成商业闭环。蚂蚁集团在大会期间发布的AI金融管家“蚂小财”,就是其中被寄予希望的场景化应用之一。

“蚂小财”被寄予厚望的原因之一,是理财场景的AI专业服务需求足够大。

“蚂小财”新版升级之前就叫AI金融管家,是蚂蚁集团推出的三大AI应用之一,定位于理财和保险专业知识问答,能提供行情解读、持仓分析、保险配置和投教科普等专业服务。    

在9月6日的外滩大会财富论坛上,“AI金融管家”新版升级亮相,并在支付宝APP内全量对外。同时,蚂蚁财富新APP搭载“AI金融管家”Pro版上线灰测,带来语控一切、定制简报等全新服务体验,这也是国内首个AI化的理财APP。

“通用类AI很多都在做AI原生的独立APP,在财富管理这样的严谨产业尝试AI原生APP还较为少见,有助于行业从产品视角转向用户视角的探索。”

正如中国社科院大学金融研究所教授李永森说的那样,财富管理场景的AI原生应用是很少见的,却有着广阔的市场。

理财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离余额宝开启手机购买理财时代也过去了10年。但随着理财产品种类的不断增长,科学理财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成为了一件难度不小的事情。

对于普通理财小白来说,仍然存在金融知识太专业、内容信息碎片化、没有贴合自身需求的金融服务等问题。而国内真人理财师服务门槛和服务范围有限,普通人获得专业的理财服务还有很大的空白。

而这就为“蚂小财”提供了宽广的市场空间。
 

面对复杂专业的市场热点、产品术语、上市公司财报等信息,“蚂小财”基于蚂蚁自研大模型的语言力、知识力和专业力,为金融服务提供了更普惠、有效和专属定制的新范式,能进行通俗易懂的表达,提供秒级的实时解读,以及个性化的1V1专属方案。  

比如,笔者在9月7日打开蚂蚁财富App,对“蚂小财”说出三个需求:      

“想了解中国船舶这只股票;    想了解中国船舶的半年报;想了解包含中国船舶这只股票且收益率为正的基金。“

针对每一个提问,“蚂小财”仅用4秒的时间就生成了一组非常全面的信息给我。其中让我惊讶的是,中国船舶通过换股合并中国重工的公告,发布时间尚不足10小时,“蚂小财”就已经把这个关键信息覆盖到了。

此外,在蚂蚁财富App首页,每位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让“蚂小财”把自己最关注的行业板块、基金经理等添加到“理财小简报”,保持追踪和解读。并且,“蚂小财”还会发现并提示用户的投资潜组合潜在风险,比如持仓的赛道过于集中等。

经过测试,笔者认为“蚂小财”是一款对普通人理财颇为实用的AI产品,兼具普惠性、锐度、专业度和个性化。

“蚂小财”被寄予厚望的原因之二,是理财场景的市场规模需求足够大。

截至2024年6月,公募基金的行业规模已持续增至31万亿元,同比23年6月增长12%。另据银行业协会披露数据,2022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已达278万亿元,预计到24年底将达到300万亿元以上。随着中国居民家庭财富的增长,加上房住不炒、利率下行等,公募基金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既有亟待满足的用户端需求,又有体量庞大的市场蛋糕,“蚂小财”成为被寄予厚望的AI产业实现商业化突破的产品,也就顺理成章了。

2008年,支付宝与上海市电力局合作,上海市民第一次通过支付宝实现网上交电费。到2021年,支付宝上水、电、煤、燃气等生活缴费实现了全国覆盖,缴费时间从以前平均1小时缩短至1分钟。

除此之外,笔者在生活中还使用支付宝解决了如下难题:来到医院诊室报道却发现没有带身份证和医保卡,出差异地乘坐地铁又不想排队买票……

2023年10月31日,蚂蚁集团发布民生服务15周年报告。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超过一半的中国家庭通过支付宝完成办事缴费,超过8000种公共服务在支付宝上线。

可以说,蚂蚁集团的科技场景化耕耘,迄今已经至少开启了16年。在这16年间,蚂蚁集团不仅使支付宝成为了国民级应用,而且经过锤炼的技术团队还孵化出了蚂蚁数科这样的独角兽并且于2024年开始独立运营。    

大模型时代的到来,也宣告了蚂蚁集团开启了新一轮科技场景化耕耘——2023年,刚完成整改的蚂蚁集团便公布了新阶段的集团“三大战略”,“AI First”首当其冲,蚂蚁百灵大模型也同时应运而生。

业内人士认为,仅仅有技术还是不够的,真正的系统性的智能需要将全栈式的人工智能的能力与下沉的场景结合,企业不但要有好的技术,更要有好的业务场景的理解能力和落地能力。

而正是在蚂蚁百灵大模型这一基础设施之上,集蚂蚁集团16年场景服务经验的三个AI原生产品——AI金融管家“蚂小财”,AI生活管家“支小宝”和AI健康管家,才能够在外滩大会上惊艳亮相。

只要用户需求没有止境,科技公司的自我挑战就没有止境。蚂蚁集团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以AI赋能,将已经积累多年的服务经验场景化,以“AI管家”的产品形态进行商业化闭环的尝试。

从这个意义上说, 剑指严谨产业的“蚂小财”,虽然是一次场景独立尝试,却同时也是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水到渠成的成熟产品。

为了加速AI服务人人可享,蚂蚁集团还在外滩大会上马不停蹄发布了智能体开发平台「百宝箱」,并启动智能体生态开放计划。依托专业的智能体构建能力,商家机构可0代码、最快 1 分钟创建专属的服务智能体,并一键发布到支付宝小程序、支付宝 App、支小宝 App 等。
 

至此,一个安全可靠、健康共赢的AI技术场景化落地的产业生态呼之欲出。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AI商业化闭环的率先撞线者由中国科技企业担当。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