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自我给药系统头部企业上海英捷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捷信”)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公司年内完成的第二笔融资,累计完成近1.5亿元融资。

本轮融资由茅台基金领投,老股东光速光合、银满创投、嘉远资本跟投,融资主要用于公司新生产基地的建设,包括新科研生产综合大楼装修、多条自动化产线及注塑设备引进,以及新产品的研发投入。

近几年来,茅台在投资圈也十分活跃,作为市场上稀缺的产业资本,茅台在消费领域频频跨界合作并出圈后,现在把目光投向半导体、医疗领域,5月曾投资位于上海张江的生物医药公司虹摹生物,8月投资芯片公司思朗科技……

茅台为何频频下注芯片、生物科技等科创产业?


01

为什么是英捷信?

英捷信成立于2021年,自成立以来,英捷信始终专注于自我给药系统,尤其是生物大分子药物自我给药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目前,在售产品已覆盖胰岛素、GLP-1、生长激素、促泡激素等生物制剂的多款高精度笔式注射器,并与全球超过20家知名制药厂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总部位于上海张江,英捷信设有超万平米产业化工厂,配备自动化生产线及十万级净化组装车间,同时拥有独立模具加工工厂及零部件注塑工厂,可实现皮下给药装置从研发设计、模具加工、注塑成型到产品规模化组装的一体化、全流程配套生产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英捷信的核心技术团队拥有超过10年的注射笔研发生产经验,在研发和药械组合注册经验丰富。

本轮融资完成后,英捷信将继续深耕自我给药系统领域,积极助力中国药企出海,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自我给药解决方案,引领自我给药系统行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就在8月底,英捷信高精度笔式注射器产业化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无锡精准医疗产业园。   

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主要通过配套全球先进的模具设备、高精度注塑加工工艺以及全自动化组装技术,建设适配胰岛素、生长激素、GLP-1等生物制剂的高精度笔式注射器生产基地,并持续研发智能皮下注射笔、贴敷式给药装置、吸入式给药装置以及微针注射装置等。

新生产基地预计于2025年启用,满产后可实现产能超5000万支/年,将进一步满足全球自我给药系统的持续增长需求。

02

GLP-1减肥药催热,自身给药系统机会来了

随着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对注射药物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预填充注射器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方便、一致且有效的治疗方案。若患者无需经常前往诊所就诊,也无需依赖护士的专业知识,则可在自身疾病治疗和疾病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因此,自身给药特别适用于多发性硬化症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病患者的皮下注射治疗,这也是自身给药需求增加的部分根本原因。

一组数据显示,到2060年,美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超过9500万,这一数字几乎是今天的两倍,而且随着年龄增大,老人们罹患慢性病的可能性更高。

去年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就爆火出圈,也让业界对未来增长和装置创新的关注达到新高。

自动注射笔方便使用和携带,不仅方便了患者,还提高了用药的依从性。除了药物研发之外,由于该类药物和胰岛素类似,目前一般通过注射方式来完成给药,因此注射笔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国内给药装置的创新持续也在迅速发展,自动注射笔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注射笔作为重要的药物包材,制药厂商对其合作供应商的要求十分苛刻。具体来看,注射笔企业必须具备完善可靠的知识产权、可控的注塑车间、高效的模具开发能力以及丰富的海内外注册经验,以响应个性化的开发需求。除此之外,企业还需配备自动化的高速组装生产线,以满足大规模的稳定供应。

目前,大部分国内同类注射笔企业还处于样品笔的开发阶段或小批量试产阶段,难以满足下游药企客户快速增长的需求。

1985年,胰岛素巨头诺和诺德划时代般地推出全球首支注射笔以来,笔式注射器迅速成为全球最主流的糖尿病患者给药方案,目前国内七成以上的糖尿病人群采用注射笔给药,只有不足三成仍使用胰岛素泵。而在注射笔中,根据恒州博智报告显示,81.69%(2021年)是可重复款式,远高于一次性注射笔的市场占有率。

其实注射笔的应用领域远不止用于胰岛素,像GLP-1、生长激素、单抗等其他一些药物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给药。和技术已较为稳定的糖尿病-胰岛素市场相比,注射笔的其他下游空间甚至更诱人。

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全球肽类药物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628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960亿美元,国内肽类药物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85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82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其中,GLP-1代谢疾病领域药物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增至282亿美元。

巨大的市场空间,在产业界活跃的茅台入局并不意外,这不是无厘头的跨界,背后有着其严密的逻辑考量。


03

茅台跨界投资频出圈

梳理发现,当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自己做VC/PE,甚至做LP踏入创投圈,比如腾讯、阿里、宁德时代等等。

上市公司要有利润增长,大致的发展路径有两条:一是对内大力搞研发和扩产能,以此扩张市场;二是对外投资并购,即投资扩张。但是前者的发展是有天花板的,发展到一定阶段难以持续。

投资则不同,相对于前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在见证中国创投领域的快速发展,并投出无数个独角兽企业后,上市公司纷纷从实业延伸至投资,都想成为“点金圣手”,也是常见现象。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产业资本(含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披露出资金额约4000亿元人民币,是人民币基金中活跃度最高的三大类LP之一,越来越多具备资金实力的上市企业加速布局股权投资市场。

产而优则投。2014年,茅台集团成立了茅台基金公司,主要关注大消费产业,白家食品、李子园、匹克体育、李子园、锅圈等项目的背后都有茅台的身影。

如今随着AI浪潮的发展,人们对医疗科技的需求不断加大,茅台的投资逻辑也悄然发生变化——茅台科创基金备案时间为2023年10月,基金管理人为茅台基金公司,茅台基金公司是贵州茅台旗下子公司,主要从事市场化的股权投资业务,关注生物技术的前沿发展与应用。

早在2023年5月,贵州茅台宣布公司拟出资100亿元参与设立两只产业发展基金,分别为茅台招华和茅台金石两只产业发展基金,投资范围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贵州茅台还被称为“年度最壕LP”。

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茅台累计出手5次。除了英捷信外,8月,茅台投资思朗科技。据悉,这是一家微处理器技术IP授权及芯片服务提供商,其核心创始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值得注意的是,思朗科技还曾入选2023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

5月,茅台完成了对虹摹生物的战略投资,这是一家生命科学仪器及服务提供商,也是茅台在上海张江首次出手的科创企业。

虹摹生物成立于2022年2月,位于上海张江,是一家由蒙牛与弈柯莱生物共同孵化的合成生物学公司,核心产品为HMO(母乳低聚糖),主要从事营养健康等产品的研发及销售,布局的产品线达10余种。

就在4月下旬,茅台还完成了对星赛生物的战略投资。资料显示,星赛生物深耕生物技术多年,聚焦单细胞分析和分选领域,致力于以创新的“拉曼组”技术刻画单细胞代谢表型组信息,探测细胞代谢功能“异质性”,同时为单细胞多组学研究(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物组等)提供单细胞精度的关联“全景式”视角。

值得注意的是,茅台还出手投资教授——1月10日,珈硅能源发生工商变更,股东新增茅台科创基金。据悉,珈硅能源成立于2023年6月13日,是一家新能源和储能技术服务商,股东包括金先波、武汉大学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而金先波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单质硅的电化学制备研究。

总的来看,上市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成熟的市场,但行业的扩张性已经遇到天花板。而当前大力发展科技成为主旋律,如何赶上新时代的红利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课题。实际上,不仅茅台,包括五粮液、今世缘、洋河股份、海螺水泥等众多企业也纷纷涉足投资领域。有趣的是,他们大多选择的并非与自身主营业务紧密相关的行业,而是转向了高科技领域。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