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岩

编辑:彩云

OpenAI又有大动作了。

近期,有消息曝出,OpenAI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融资。此次融资阵仗极大,OpenAI很可能在本轮融资后估值飙升至千亿美元,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超级巨头”

千亿估值的身价,让OpenAI把其他的竞争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与之拉开了一个无法企及的距离。不过,看似是迎来了繁花似锦的盛世,这背后也掩藏着热火烹油的焦灼。随着估值骤增,对OpenAI而言,新的赌局与危机已经摆在了台面上。它需要在短时间内向全行业,全世界证明一个问题:我要凭借什么过人之处,才能撑起这个惊人的价格标签?

为OpenAI豪掷千金的金主,究竟是何方神圣?

根据相关报道,OpenAI本次融资的领头机构是Thrive Capital,称得上是OpenAI的新任金主。

Thrive Capital的创始人Joshua Kushner来头不小,他是一名85后新生代投资人,也是美国“老钱家族”的一员。他还有一声名在外的哥哥Jared Kushner,是美国前总统Donald Trump的女婿,Ivanka Trump的丈夫。

除了家族显赫,Thrive Capital本人也有过高光时刻。2012年,他参与了Instagram的B轮融资,并在Facebook宣布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后,拿下了100%的回报率。

一直以来,Joshua Kushner和OpenAI CEO Sam Altman都私交甚笃,可以把他看作是OpenAI最著名的支持者之一,一直尝试投资OpenAI。在2023年,Thrive Capital领投了OpenAI的新一轮融资,红杉资本、a16z、K2等机构跟投。该轮融资中,Thrive Capital投资了近1.3亿美元,当时OpenAI估值270亿美元。不仅参与投资,Thrive Capital还深度介入了OpenAI公司的内部问题。特别是在Sam Altman因为公司内斗被董事会解雇之时,Joshua始终是Altman的强有力支持者。

早在今年4月,Thrive Capital就主导过一次OpenAI前员工股权出售。当时Thrive Capital对OpenAI的估值就从270亿美元提升至860亿美元。等到OpenA这次新一轮的融资,Thrive Capital更是为其估值1000亿美元,甚至还在华尔街散布OpenAI估值可能触及1250亿美元高点的传言。看得出来,为了捧高OpenAI,作为金主爸爸的Thrive Capital和Joshua Kushner是相当卖力了。

光速烧钱进行中,OpenAI挣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它花钱的速度快?

大家都在为OpenAI惊人的融资能力和市场潜在价值所折服,但很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OpenAI烧钱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快。

之所以火速开启全新一轮融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OpenAI先前的100亿美元已经花光了。

2015年,刚刚成立的OpenAI就获得了不少资本大佬的青睐,这其中还有如今与OpenAI和Sam Altman决裂的Elon Musk。2015年6月,以马斯克为首的诸多投资人向OpenAI融资10亿,OpenAI迎来了天胡开局。虽然开了个好头,但在2015-2018的三年内,OpenAI的发展陷入瓶颈期,同时又因为自身属于非营利组织,本身不具备商业变现的能力。2018年2月,马斯克宣布离开OpenAI。

2019年,OpenAI连续拿到三次融资,分别由Khosla Ventures,Reid Hoffman Foundation,Matthew Brown,微软投资。值得一提的是,微软成为了日后OpenAI的最大金主。

2019年7月,微软投资了10亿美元;2021年1月,OpenAI拿到老虎全球管理,Bedrock Capital,Andreessen Horowitz投资,具体金额不明;2023年1月,微软向OpenAI投资100亿美元,也是至今为止AI领域的最大一笔融资记录2023年4月,OpenAI继续拿到了红杉资本,Thrive Capital等机构的3亿美元融资。在近200亿融资的供养下,OpenAI逐渐诞生出ChatGPT 4.0,开启了AI新时代。 

如果问,谁才是OpenAI和ChatGPT的最大功臣?答案毫无疑问是微软。

我们发现,在成为AI世界的领头羊之前,OpenAI在10年时间里,一共经历了包括种子前融资,种子轮融资,二级市场融资,企业融资在内的7轮融资,总募集资金超过200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吞金巨兽”。其中,OpenAI 80%的资金来源,都来自于微软。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作为OpenAI背后最大的金主,微软却在OpenAI全新一轮的融资中存在感极低,既不是领头机构,也没有确定跟投。

OpenAI靠融资获得了海量的资金支持,但它们的花钱速度实在太快了。在拿到微软100亿美元的融资之时,外界推测这笔钱能让OpenAI支持2到3年的时间。结果短短20个月后,OpenAI就花光了这笔钱。目前,OpenAI目前正在开发下一代型号GPT-5,我们可以预见,其成本只会比GPT-4和GPT-4o更高。

挣钱和融资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自己花钱的速度,或许这就是OpenAI当下看起来繁花似锦,实则烈火烹油的根本原因。

如履寒冰的OpenAI想要继续领先,还要在那些方面努力?

毫无疑问,“扩张”和“研发”仍然是OpenAI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因为AI赛道比拼到最后,就是在进行科技成果的比拼。谁的产品足够领先,谁就能成为行业内的领军者。这是贯穿AI竞争的主线,也是OpenAI最初得以抢占先机的根源。

基于此,OpenAI或许要想尽办法留住高端人才,特别是能起到决定作用的关键人物。就连Sam Altman自己都说过,“聘请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确保自己的目标方向和AGI使命保持一致。

但如今,OpenAI似乎正逐渐丧失“高密度集聚创新人才”的这一优势。昔日的核心高管与人才的离职,或自立门户,或转向竞争对手,这让OpenAI面临着人才危机。今年5月,因为与奥特曼激进的扩张意愿相悖,OpenAI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宣布离职,并创办了自己的企业Safe Superintelligence。根据相关报道,Ilya的初创企业目前已经官宣收到一笔10亿美元融资,估值高达50亿美元。 

可以看出,OpenAI的竞争对手早已虎视眈眈,伺机而动了。

不过,OpenAI也不会坐以待毙。OpenAI计划在2024年投入80亿美元,其中至少有15亿美元将用于招聘人才,希望这笔预算可以为OpenAI带来人才和科研成果上的进步。

此外,如何让自己的科技成功更具有实用性,更有落地价值,也是OpenAI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从时间线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OpenAI发布最新下一代模型的时间间隔正在被越拉越长。

2018年6月,OpenAI推出了GPT-1;仅仅8个月之后,GPT-2问世;16个月之后,GPT-3问世。而等到现象级产品GPT-4的出现,大约用了33个月。但如今,到了万众瞩目的GPT-5这里,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GPT-5尚未有明确发布的时间。与此同时,OpenAI的竞争对手们并没有停止研发和创新,仍然不时推出一些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大模型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大模型的赛道已经非常拥挤了。大模型与模型之间的竞争差距在缩小,人们对AI技术也会持有越来越高的预期和感知。就像Cohere创始人Aidan Gomez所说的那样,“没有人关心会上一代的模型,没有人想要它们,任何的技术进步只会让上一代产品变的过时,改造模型变得越来越难”。

不可否认,在当下的在科技圈和社交媒体上,OpenAI的权威性已经大不如以前了。很多人甚至开始对OpenAI和它的技术祛魅,怀疑这家刚被估值千亿美金的公司是不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当然,伴随在质疑声周围的,更多的依旧是期待。

 只能说,属于OpenAI的一场新游戏和新赌局又开始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