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贸易问题上最能找麻烦当属加拿大,上个月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并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

紧接着,该国财政部本月又声明,正在考虑对中国关键矿产品、电池及零部件、太阳能产品和半导体征收附加税启动为期30天的公众咨询期。

按照当下加拿大的尿性,最终落地的概率很高,基本上铁了心要和中国“杠”到底,当然从战略角度看,就是刷存在感。

例如,上个月的加关税之一的电动汽车,中国出口量极小,而且都是特斯拉,没有中国本土。刚刚宣布的这些商品中的太阳能电池板也是类似,对我们影响不能再小了,搞事情就是恶心人。


另外,相比于电动汽车,中国的太阳花产业影响力更大,因为早在十多年前欧美就已经针对中企了,但现在的局面是:

去年全球前五大太阳能电池板公司全部来自中国,而2022年这一比例为五分之四。它们的总市场份额跃升7.5个百分点,达到59.3%。

说白了就是美国怎么折腾,太阳能领域没有和中国竞争资本,引用该国太阳能制造商联盟执行董事迈克·卡尔话说,他认为我们在太阳能领域的影响力相当于OPEC在石油领域。

当然,作为美国内部最反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部分,美企认为想要有所作为就得像页岩油一样发展。

然而,石油美国可以,太阳能领域,基本不可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整个产业链严重确实,不是有个组装厂就能和中企竞争的。

美国本来的目的首先是让自己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用在本土,然后在全球市场与中国扳手腕,但第一步就走的磕磕绊绊。

当然,美国打算再出手段,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的关税减免也打算停止,并且对中国生产的关税加倍。

如果成型,肯定会对中企或者海外厂有影响,但还可以向其他市场转移,例如欧盟,当然,这个经济体也可能效仿,毕竟欧盟制造的太阳能组件成本约为每瓦0.34美元,而中国和东南亚的成本为每瓦0.15美元,也竞争不过中企。


最后我们解释一下过于太阳能电池板产能的问题,这个美国炒作的最多。

从经济领域分析,三年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对太阳能电池板的需求激增推高了价格,那么工厂自然加大生产力度,截至2023年,我国该行业的太阳能组件产能为1154千兆瓦,是两年前的两倍多。

但问题来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价格一直在跌,就是需求不济导致的,尤其是全球市场,美元都流到了美国,导致除了美国以外购买力都在减弱,但商品已经产出,因此确实供给大于需求,也因此成了美国炒作的理由。

实际上,很多国家需要,但他们美元短缺或者经济复苏乏力,这个时候美国太阳能制造商也想分一杯羹,发现到处都是中企身影,于是游说政府炒作。

那么稍微往大说,就是疫情以后,我们抢抓机遇率先复苏,并且引领全球生产,而美国回过神发现已经晚了,为了所谓的竞争,因此找由头挑事,试想哪个领域不是如此。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