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市公司中,资本运作是非常常见的事,医药行业,华润系、石药系、药明系的运作案例各有特色。

其中,药明系通过分拆子公司实现资本增值尤为典型,2018年,药明康德在A股上市前就剥离了药明生物,而后,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共同“捧”出了药明合联。

现如今,再加上药明康德早期合资成立的药明巨诺,药明系一共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了1600多亿元。

但谁还记得,药明系历史最高市值曾达万亿,多家公司几乎覆盖了全球新药研发全产业链。

巨无霸倒塌?

01市场从来都是“对”的

首先,和市值缩水78%相比,药明康德(简称“药明”)的估值缩水显然更多。

市值=估值×净利润;其中,估值总是提前做出反应,而后兑现业绩

所以药明的历史市值、估值高点均出现在2021年,而最近几年公司业绩增速最快的时间是2022年。

再之后2023年业绩增长降到个位数、2024年上半年业绩下滑。

现如今,估值都已经躺倒在水平线了,说明公司的预期还没有好转

02药明扩产终于降速

再回到公司基本面,伴随着业绩增长的是药明资本支出的野蛮生长,公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纷纷快速增长。

我们知道,最理想的财务指标增速是下面这样: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速>扣非净利润增速>净利润增速>营业收入增速>净资产增速>总资产增速。

而药明2022年前的增长基本符合这种情况,2023年开始就不是了。

其中,2023年是业绩虽然降速,但整体经营成果还不错,但同时净资产、总资产增长也维持双位数,说明公司没有停止扩张,大多数经营获得的钱也都留在了账面上。

这种情况下,如果资产扩张和经营不匹配,财务状况就很有可能恶化。

2024年的情况正是如此,经营规模下滑且净利润下滑程度比营收大,而净资产和总资产的增长并没有什么利处。

截至目前,好消息是公司扩张已经有了明显减慢

而且现在很多项目都是药明2021年开始就在规划的,包括国内和国外都有几十亿的大基地,2022年也开始积极推进国际化(美国、新加坡)。

2024年半年报的订单让我们不要太悲观,公司在手订单431亿元,同比依然维持33.2%的高速增长。

03如果早知道限制结果

从2024年年初,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就都面临着与国外药企合作受限的扰动,二者均因此多次发布了澄清公告。

一直到近日,9月9日,一项草案在“大院”通过了,无疑给药明系带来不小的压力。

药明因此又拿出了10亿级别的注销式回购计划,而这也已经是第三次了(A股)。

(来源:药明康德公告)

但事实是,我们依然不知道结果。

因为草案如果最终成法,还要经过“小院”的全体投票,而且要在2025年1月3日之前。

经过一定权衡,飞鲸认为不通过的概率还是大一些,其中最大的理由是“大院”代表着普通人民的利益,而“小院”代表的是大资本的利益,而药明系的客户完全覆盖全球前二十大药企,以及还有诸多海外客户。

脱G对国外药企基本没有好处,所以“小院”不一定真的会同意。

药明当前覆盖了全球6000多家客户,在医药研发领域形成了一体化CRDMO模式,平台优势、成本优势突出,因此和全球药企达成了极深的合作。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一共接到了3452个项目,这些项目均在持续推进。公司在全球化药研发外包、药物安全性评价及SMO业务领域均保持领先地位。

因此,结果虽然我们无法知道,但还能寄希望于药明对相关方的积极沟通和之后更公开有效的应对策略。

(来源:药明康德公告)

最后做个总结。

回顾药明康德以及药明系的大缩水,我们可以发现,这既有市场因素也有公司基本面因素,还有外围环境的影响,再做归类的话,其实后两者才是关乎企业价值的核心因素。

但后两者目前又有很大关系,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等待,等市场底、业绩底出现。

再具有一定风险的方法是,如果认为外围限制最终不会影响药明,那它就有可能实现戴维斯双击,而如果不认可的话,就可以直接pass掉了。

巨无霸会缩水,但不会消失。不得不说,能让全球畏惧的公司,药明和华为都是代表。

以上,仅供上市公司分析使用,不作为具体投资建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