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新华社旗下的上海证券报今天发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报道。

说的是有些基金公司高调宣布买入自己管理的基金产品,但又悄悄地卖了,留下基民蒙在鼓里。

被当做反面典型的有“暗度陈仓”的恒越基金,“购新买旧”的朱雀基金,还有“言行不一”的银华基金。


这里面最有意思的一个案例,我觉得是银华基金。

因为银华的基金经理一边高喊“看好后市”,一边却悄悄地从自己的产品里溜了。


01

银华基金自购近3个亿

过去两年,有不少基金公司自己掏钱买了自己的产品。

多数基金公司都会告诉你,自购是因为他们看好市场。但更实际的原因恐怕一是监管要求,二是市场行情确实不好。

基金公司掏1个亿,要是能换来基民的10个亿,何乐而不为啊。

单论银华基金,过去两年多,它先后3次宣布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公募产品。

2022年1月、10月,银华基金分别宣布,用固有资金5000万元,投资旗下公募基金。

2023年11月,银华基金宣布用1亿元固有资金,投资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

两次合计承诺买2个亿。

银华基金倒也不是动动嘴皮子,它真买了。

看了下Wind数据,银华基金在2022年1月到今年9月11日,自购一共有26次,交易金额达到了3.25亿元。

这期间,银华基金也赎回了4000多万元,所以净申购一共是2.8亿元。

在同一时段,银华基金这个成绩在行业里大概能排到前20,表现还算不错。


02

银华的基金经理,竟然先“跑了”

跟银华基金比起来,公司的高管和基金经理们就有点难评了。

这里先插播一条行业背景:

2022年6月1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

其中明确提到,公募高管、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应将当年绩效薪酬的20%以上买自家基金,且权益类基金不得低于50%;基金经理应将当年绩效薪酬的30%以上买自家基金,且优先买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

所以,除非你说你当年绩效薪酬是0,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买自家的基金是有硬性规定的。

银华的高管和基金经理们也确实买了。

举个例子,银华中小盘精选混合基金2021年年报显示,基金经理持有这只基金10-50万份,银华基金高管、基金投资和研究部门负责人持有50-100万份。

到了2022年、2023年,基金经理持有的份额都涨到了50-100万份;银华基金高管、基金投资和研究部门负责人持有的份额也在100万份以上。

但今年上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多说了,看图吧。

今年上半年,银华中小盘精选混合的基金经理减持了自己管理的基金。银华基金的高管等,也同步进行了减持。

银华中小盘精选基金的基金经理共有三位:李晓星、张萍、杜宇。三位的最低从业年限都在10年以上,算是行业老将。

尤其是李晓星,2011年就加入了银华基金,有12.5年的从业年限。

他现在还担任银华基金业务副总经理、投资管理一部投资总监、主动型股票投资决策专门委员会联席主席,算是很有话语权的一位中高层领导了。

悄悄减持也就算了,但我们看看基金经理在2024年半年报中是怎么说的:

在2024年一季报中,基金经理更直接:相关风险已经得到充分释放,对大盘并不悲观。

嘴上说不悲观,脚上的动作没停过。

上证报在那篇报道里提到,有基金经理一边公开看多后市,一边暗地减持基金,说的恐怕就是这种了。

到2024年6月末,银华中小盘精选一共有31.3万户持有人。他们知道自己的基金经理已经先走掉了一部分吗?


03

业绩太差,基金经理也忍不了?

基金经理为什么要在今年上半年减持?

一个合理猜测,可能是基金的业绩太差了。

大家都知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A股的风向明显变了。今年上半年,小盘股崩盘,走势明显弱于全市场。

在这种行情下,银华中小盘精选这种定位中小盘的基金,业绩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果不其然,最近三年,这只基金跌了近47%,最近一年跌幅也达到了25%。今年以来,银华中小盘精选又跌了22.5%。

你要知道,饱受吐槽的上证指数现在就算逼近了2700点,今年以来也“只”跌了8.5%。

基金经理是知道中小盘风向的,“坐不住”悄悄减持,实在是太正常了。

再说个搞笑的事:

按照基金招募说明书,银华中小盘精选的投资,股票资产占比应该在60%-95%。其中又有80%的资产,应该投资中小盘股票。

但中小盘眼看着不行了,哪能再往里打水漂呢。

基金经理说了:面对不确定性,投资者进一步向大市值的稳健标的集中。

银华的基金经理也硬生生把银华中小盘精选买成了一只大盘成长型基金。它的最新第一大持仓,就是市值1600多亿的北方华创。

你以为风格调整了,收益能好看点?想太多了。

上半年,大盘方向,上证50上涨2.95%,沪深300上涨0.89%。中小盘方向,中证500跌了8.96%,中证1000跌了16.84%。

银华中小盘精选,竟然跌了16.87%……


04

下次跑之前,能先打个招呼吗

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自掏腰包买基金,整体来说,是件好事。

区别就是到底是真看好市场、看好自家产品,还是想借机营销。

现在的规定只对基金经理买入有一点要求,但对卖出是没什么限制的。

基金经理拿绩效去买基金,也是自己的钱,不管什么时候卖,都还算合规。

但这事吧,就不能只停留在合规上,基金经理还得多想想是否合情、合理。

都坐在一条船上,基金经理作为“船长”,一边高喊“信心满满”,一边就悄悄撤了,真的妥当?

银华基金过去两年的3条自购公告里,就有个明显的变化。

2022年1月发布的第一份自购公告,银华基金是有限售承诺的。公司承诺申购后要持有1年以上。

可是在2022年10月、2023年11月的公告中,银华基金都没有再对持有期限做出任何表示。

所以下次要撤退前,能先打个招呼吗?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