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投产,预计投产后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当前,不少上市公司积极投身海洋牧场相关领域,踊跃建设“蓝色粮仓”。

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投产

据中国广核集团消息,9月4日,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正式投产,预计投产后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可达5400万元。

资料显示,“伏羲一号”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于2023年8月开工建设,总投资2亿元,建设在距离汕尾海岸11公里的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由网箱主体结构和上建平台两部分组成,养殖水体达到6.3万立方米。该项目推动相关海域既能发电、又能养鱼,实现了海上风力发电与海洋牧场养殖的融合发展,对于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从供能来看,“伏羲一号”全部依靠绿色能源供能,配置应用了绿电供能保障、气水联合投喂、网衣自动清洗、环境监控预警、活鱼保鲜驳运等五大海洋牧场智能化系统。

从建设地来看,“伏羲一号”所在的海域气候环境复杂,超强台风是这里的“常客”。为此,建设团队针对该无掩护海域风急浪高、台风频发的恶劣海况环境,创新应用了多项技术对这片海洋牧场进行了加固。

据介绍,“伏羲一号”创新应用了抗台风、防撞击、强防腐的巨型海洋牧场养殖网箱结构设计建造新技术,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为发展“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提供了优质的硬件平台资源,同时还创新打造深水养殖与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改善海洋生命链。

上市公司踊跃投身海洋牧场

当前,在海洋牧场相关领域,不少上市公司积极发力,踊跃推动“蓝色粮仓”建设。

电气风电(688660.SH)在2024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公司在深远海技术方面采取了多项战略措施,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积极布局深远海技术穿透,开展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关键技术研究和漂浮式产品研发,并通过技术创新和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进展和业绩。其中,全球首个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海洋牧场养殖一体化设计项目,使用的公司4MW漂浮式风机已于今年6月成功并网发电,实现“海上发电、海下养鱼”,标志着全球首个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海洋牧场养殖一体化设计项目成功投产。

天顺风能(002531.SZ)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海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9亿元。今年下半年,海上风电项目有望进入加速期,公司在手项目青洲六、华能临高、华润连江、瑞安1号等项目预计将陆续实现完工交付。同时,公司也在积极与客户沟通龙源射阳和青洲五、七项目的交付时点,新签订的海洋牧场和升压站项目也将在今年下半年进入制作周期。

星网宇达(002829.SZ)在2024年半年度报告中称,在信息感知业务方面,公司针对智慧养殖(海洋牧场)开发了智能终端软件,可与高分辨率雷达、光电设备的探测信息进行融合分析和智能联动。上半年,公司信息感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58.82万元。

江龙船艇(300589.SZ)8月23日在公告中表示,2023年,公司子公司澳龙船艇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号召,进军深远海养殖工船领域,开工建造全球首创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

同日,华电重工(601226.SH)也披露,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海洋强国”战略,以海上风电科技研发和工程建设为基础,积极拓展海上光伏、海上制氢、海洋牧场、海上能源岛等海洋工程建设、运维及海洋能源综合开发业务,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海上风电+”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今年上半年,公司牢牢把握绿色发展机遇,以大客户为重点,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在海上光伏、海洋牧场、风电钢混塔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国投电力(600886.SH)8月14日称,公司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推动绿色氢氨醇、光伏治沙、“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能源新课题的研究和试点应用。随着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24年以来,公司新增专利授权70项。

獐子岛(002069.SZ)5月21日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中指出,公司是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将充分发挥海珍品苗种培育的优势,运用现代海洋科技新成果,立体化布局海洋牧场开发项目和品种,厚积和放大海洋牧场存货量级,将供给端做足做实。公司还将继续在海洋渔业领域深耕发力,积极探索更多“海洋牧场+”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海洋渔业特色品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