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次聊的“高频交易”,可不是头部私募里,用超级电脑噼里啪啦秒进秒出的交易行为,本文的“高频”是指那些一周得交易好几次,而且对买卖时机要求较高的那种交易。

所以,今天主要介绍的是抄作业的正确姿势:别轻易跟车那些“高频”交易选手的操作。


正文

抄人作业这事儿在投资圈里太常见了,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入市的新手小白。就拿择时君自己来说吧,2016年的时候,我买过ETF拯救世界的指数基金,2018年开始搞主动基金,也没少参考基民柠檬、二鸟说这些大佬的操作。

到了现在,择时君虽然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投资方法,但碰到那些不太熟悉的投资品种,比如可转债,一开始还是得抄抄大佬们的作业,然后再慢慢学习,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解,再尝试自己做作业。

抄作业本身并不是坏事,但为啥择时君要专门写篇文章提醒大家呢?

原因很简单:这里面有天坑,尤其是当你模仿的对象是那种操作频繁的高手时,问题就更多了。

举个例子,大概两三年前,对股票死性不改,准备跟着一位资金量千万级别的实战派大V的模拟盘操作。为了避免抢帽子行为,模拟盘是和他自己的实盘分开的。

先来瞅一眼这个模拟盘的战绩:

从这图表中,我们可以得知以下信息:

组合从2016年10月开始,到现在赚了670%,年化收益率差不多29%,最大回撤也就18.3%;

交易胜率只有36.4%,胜率较低,但赔率肯定比较高;

最近30天里交易了32次,几乎是每天都在买卖。

我跟着这策略跑了大概一个月,就不得不挥手说再见了,倒不是因为被割韭菜或者策略数据造假等原因。那问题出在哪儿呢?滑点太大了!

这个策略每月要价2000多,愿意掏这个钱的投资者,资金量肯定不小。我大致估计,跟这个策略的资金规模至少上千万。

问题来了,每次策略一发出买卖信号,股价就立马往不利于投资者的方向跳动,幅度在0.1%~2%。

咱们就按最小的0.1%来算一笔账:因为集中交易造成的滑点,每笔交易都会和模拟盘相差0.1%收益,如果每天都交易一次,全年250个交易日,实盘和模拟盘的收益差距能达到25%。

请问各位看官,跟这样的策略,能有钱途吗?

至此,问题已经非常明显了,即场内交易的跟风盘规模过大,集中交易导致产生了较大的滑点;频繁的调仓又进一步导致价差的累计,最终导致实盘与模拟盘产生了明显的收益差距。

那如何规避这个问题呢?择时君奉上三个锦囊,供你参考


挑小而美的作业抄

记得上轮牛市,公募基金就像吹气球一样,规模膨胀得太快,部分基金的超额收益自然就没那么性感了。

择时君当时就像个淘金者,专门翻找那些还没被大众发现的小而美基金,结果还真挖到了不少宝贝,为基金组合贡献了不菲的超额。

现在同理,那些大V的作业就算质量上乘,但架不住跟风的人太多,超额收益很快就被稀释了。

所以,我们得像寻宝一样,筛选那些还没被大众注意的领路人,跟风的人少了,交易价格的冲击就会小很多。


找那些不频繁交易的策略

低频策略的好处就是,对买卖时机的要求没那么苛刻,因为交易次数少。

例如,上午10点与下午2点分别进行交易,虽然差了几个小时,价格可能也相差几个点,但对于长期收益影响并不一定大。

因为这次买入价格可能比模拟盘高了2%,但下次卖出的价格可能高于模拟盘了,这样一来一去,总体影响就很有限了。

但高频策略就不一样了,它们玩的是积少成多,对交易时点的要求特别高。一旦大家都挤在同一个时间买卖,那滑点可不是开玩笑的。

真的,择时君从不开玩笑,除非实在憋不住。


ETF比股票策略更稳

ETF是由一堆股票组成的,里面有些股票可能还会互相抵消波动。

所以,ETF的波动性通常比单只股票要小。换句话说,日内不同时间段的价差,ETF通常会比股票小,这对于策略跟踪者来说,就意味着跟踪误差会更小,那抄出来的作业自然更逼真。

最后,抄作业不要只抄某个人或某种风格的,分散会让人睡得更香甜。

以上,是择时君抄作业的一点心得,希望能让大家少踩一些坑 ,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但这几天成都晚上的妖风确实非常大,可能哪个大v在渡劫了。


相关阅读:

全网最全基金避坑指南 | 量化策略(上)

全网最全基金投资避坑指南一一场外基金

全网最全基金投资避坑指南一一估值百分位


@天天精华君 @天天话题君 @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

$纳指ETF(SH513100)$ $纳斯达克ETF(SH513300)$ $纳指ETF(SZ159941)$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