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电影《周处除三害》以黑马之姿进入大家视野,引发广泛讨论。

周处,其实是《晋书·周处传》的主人公。话说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乡民将他与南山猛虎、西氿蛟龙合称为阳羡城“三害”。这个说法传到周处耳朵里,他才幡然悔悟,除猛虎,斩蛟龙,自己也改邪归正,于是“三害”皆除。

电影借用了这个故事框架。明面上,影片中的“三害”是全台三大通缉犯:林禄和、许伟强、陈桂林。

实际上,细心的观众应该已经发现了,电影的英文名是《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翻译过来就是猪、蛇和鸽子,分别代表着人性的贪、嗔、痴,这也是电影更底层想要探讨的关于人性的议题。

贪嗔是市场起伏带来的本能反应

所谓的“贪”,是对顺境太过迷恋,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没达到期望就心不甘情不愿。而“嗔”,则是对逆境生出怨恨,没称心如意就不理智,意气用事。

影片中的“牛头”林禄和靠着灵修院疯狂敛财,而“香港仔”许伟强则因“嗔”而残忍暴虐。对应到投资世界,“贪”是对快钱的奢求,而“嗔”是对波动的过分焦虑,本质上都是投资心态的失衡。

人性起起落落,市场周期反复上演。市场走势是投资标的价值和投资者情绪交织的结果,市场的钟摆经常从一个极端摆向另一个极端,但是均值回归却是投资世界颠扑不破的硬道理。

正如1968年,美股行情一片火热甚至陷入疯狂,交投活跃到交易所手忙脚乱,巴菲特却逐渐抛售了持有的几乎全部股票,他说“我无法适应这种市场环境,同时我也不希望试图去参加一种我不理解的游戏,而使自己的业绩遭到损害”。彼时许多人嘲讽他判断失误,离场过早。到次年5月,股市急转直下,渐渐演变成了,当时嘲笑巴菲特的人损失惨重。

投资中的“贪”和“嗔”都是对市场涨跌做出的本能反应,如果只靠本能可能会做出不理性的决策。我们的投资之路要往上进阶,还需要挪开这些“绊脚石”,正如巴菲特所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投资中的“痴”,是不辨是非,也是囿于笼中却浑然不觉。它既是引发“贪”和“嗔”的原因,又因为“贪”和“嗔”不断强化。

电影主角陈桂林的“痴”,是他执着地想要打破自己的“无名”,最后投案时也不忘对警察和记者高呼自己的名字。而我们投资中的“痴”,可能是现实和目标的不匹配,忍不住“搏一搏”。

市场长期走势取决于基本面,而基本面变化往往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所以投资需要回归理性、坚持长期。在资本市场上快进快出迅速暴富不太现实,而且风险和收益相生相伴,很多时候盈亏都是同源的。所以在投资准备上,需要对市场保持充分的敬畏心,对投资风险和期限有清醒的认识,既要与风险承受能力和实际的风险偏好相匹配,也要用合适的资金去投资。在投资结果上,尊重市场的复杂性和概率性,既欣然迎接好的结果,也坦然接受短期波动或是下跌。

相比电影中陈桂林以拳脚、器械“除害”,破除心中的贪嗔痴“三害”或许更为艰难。山中贼,有形易觉;心中贼,无形难察。投资是一场与人性弱点对抗的过程,也是一场审视自我内心的修行。

巴菲特说,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内幕消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思考框架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思考框架造成侵蚀。$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OTCFUND|007119)$$睿远成长价值混合C(OTCFUND|007120)$$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A(OTCFUND|008969)$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