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口腔正畸领域,【沈刚】是一个无需多言的名字。


作为泰康拜博口腔医疗集团执行医疗总裁和正雅首席科学家,其不仅在颅颌面部及TMJ软骨结构等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更在隐形正畸技术的创新和推进上走在行业前沿。


他是技术创新的“先行者”,更是隐形正畸领域的“布道人”。治学、为医、研发,沈刚教授不仅推动着行业进步,更成为中国隐形正畸技术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的象征。沈刚教授的国际化背景、30年从医从教的历程、以及其在正畸领域突破性的技术创新,都彰显着其在行业中的独特地位。


在本次专访中,沈刚将分享他对隐形正畸市场的前沿思考、教育思辨以及与正雅公司的合作历程,为我们深入解读正畸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以下:






好的牙:沈教授,您觉得今年暑期正畸市场,较往年有什么变化?


沈刚:从我们自己的临床平台以及整个泰康拜博和其他同事的反馈来看,今年暑期正畸市场的情况总体还是可以的。虽然宏观经济环境可能有些影响,但正畸市场,特别是隐形正畸的市场依旧保持增长。过去几年,隐形正畸每年大约有50万例的规模,在总共300万到400万例的正畸病例中占据重要份额。



好的牙:您刚才提到了突破性成果和团队在传播新理念和技术方面的努力。是什么驱使您在正畸领域坚持探索和创新?从事正畸研究30多年,是什么让您对这个领域如此着迷?


沈刚:正畸不仅仅是调整牙齿,更关乎重塑面容,甚至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我记得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时,我的导师Urban Hagg教授常说:"我们不是在治疗牙齿,而是在治疗人。"这句话对我影响深远。


自1988年开始从事正畸工作,至今已有35年。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中国正畸学科从学习到创新的蜕变。初期,我们主要学习国外的技术和理念。然而,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中国人的颌面特征与西方人有显著差异,这促使我们必须进行本土化创新。


例如,我们提出了基于面形的分类系统,将错颌畸形分为突面、凹面和偏颌三大类。这一分类系统源自大量中国患者的临床观察,更符合我们的人种特征。这不仅是一个新的分类方法,更是诊断和治疗的新思路,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制定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好的牙:您提到了中国特色的分类系统,这让我想到了"中国方案"这个概念。在您看来,中国正畸学界现在的国际地位如何?我们是否已经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沈刚: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中国有个传统观念,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正畸领域,我们经历了从学习到创新的过程。初期,我们确实是在学习国外的经验。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我很自豪地说,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创新,我们现在已经站在了国际正畸学界的前沿。例如,我们与正雅合作开发的颌位重建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这个系统融合了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广泛关注。


关注度的增长主要源于产品的底层逻辑和技术含量。特别是我们提出的基于面形的错颌畸形分类系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我们不再简单地使用国外的分类方法,而是根据中国人的特点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系统。这使得我们能够更精准地诊断和治疗,解决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团队每个月大约有4次在全国各地讲课,有的一线城市我们已经去了五六次,但每次还是能吸引800到1000人参加。这说明我们的理念和技术确实回应了医生们的需求,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启发。


更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每当我们在国内举办学术会议,国外专家也主动前来听讲。这种变化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我们年轻一代的医生可以更大胆地走向国际。



好的牙:您刚才提到了年轻医生,看得出您也在培养下一代医生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为一位资深的教育者,您如何看待当前的正畸专业教育?


沈刚:医学教育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在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期间,以及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医学知识更新速度飞快,我们的教育体系必须与时俱进。然而,我们必须警惕过分强调新技术而忽视基础理论和临床思维培养的倾向。


我认为,优质的医学教育应当兼顾两个方面:一是传授学生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常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知识的来源并不局限于教科书本身,因为只有保持批判性思维,我们的学科才能不断进步和创新。


此外,医学教育还需要加强人文关怀的培养。医生的角色不仅是治疗疾病,更包括理解和关爱患者。在正畸领域尤其如此,因为我们的治疗过程往往是长期的,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



好的牙:您刚谈到的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不来自于教科书本身。是否意味着,教科书的作用有限?在面对医学教科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时,医生和学生应该如何适应?


沈刚:教科书在医学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对学生和本科生而言,它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知识框架。然而,我们不应将教科书视为绝对真理,因为其内容会不断更新。例如,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们的教科书主要借鉴了苏联的经验;而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开始学习欧美的内容。我本人也参与了2003年的教科书编写工作。


尽管如此,教科书的更新速度往往难以跟上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的发展。例如,许多教科书在颌位重建领域,尤其是成人颌位重建方面,未能充分涵盖或累积相关内容,而这些在临床实践中至关重要。因此,医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反思和审视教科书中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医学是科学,科学本身可以被质疑和更新。我们不应将教科书视为最终标准,而应在临床实践中验证其有效性,并思考如何改进和应用。此外,医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接受最新培训和阅读最新研究来补充教科书的不足。临床反馈是宝贵的资源,我们的团队也在不断将最新理念传递给医生,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应用新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新一代医生而言,保持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好的牙:关于真理,往往有争论空间,您如何看待学术界对新理论的不同声音?


沈刚:学术界存在不同声音是很正常的现象。学术历来充满争论,真理并非一开始就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同。我认为,不同的声音是有益的,因为通过讨论和辩论,我们才能达成共识。


关键在于区分主流和支流。我们欢迎多元观点,但也要认识到,进行观念改变及范式转换需要付出艰巨努力。特别是那些在行业工作了几十年的同行,改变他们的想法确实具有挑战性。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即使存在不同声音,也无法阻挡历史的前进。真正有价值的新理论和方法终将获得认可和应用。



好的牙:从泛行业来看,争议往往发生在“生产力变革期”。当下,口腔行业也正经历一场数字化转型,作为一位经历了传统到数字化转变的专家,您如何看待这种变革?


沈刚:这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经常用一个比喻来描述正畸技术的发展过程:从传统的"出租车",到"网约车",再到现在的"无人车"。这个比喻虽然简单,却生动地反映了我们经历的数字化转型。


以颌位重建技术为例,最初的固定式颌位重建装置没有数字化元素和算法,就像传统出租车。2012年,我们开始研发隐形化的颌位重建装置,这相当于从传统出租车到网约车的跨越。2015年前后,我们在前几十年的研究基础上,又进一步迭代,实现了从无数字化到半数字化的转变,堪比网约车阶段。2019年,我与正雅合作后,我们从半数字化跃进到全数字化,引入海量算法,开启了从网约车到无人车的新阶段。


这个过程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更反映了整个行业的变革。数字化转型带来了诊断的精准性、治疗的个性化以及整体效率的提升。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医疗领域,技术永远是服务于患者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我们要在拥抱创新的同时,始终保持对患者需求的关注和人文关怀。



好的牙:您与正雅的合作一直是业内佳话,我们也很好奇,是什么促使您选择与正雅合作?或说正雅有什么“过人之处”?


沈刚:我与正雅的合作水到渠成。早在2019年正式合作之前,我们已经有很多次交流和互动。正雅公司团队年轻且充满活力,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工作时间安排,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投入。创始人本人也出身技术世家,这使我们在产品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上很容易达成共识。


正雅在专利方面的积累尤为引人注目。在我们正式合作之前,他们已拥有约200项专利,这不仅展示了他们在技术创新上的实力,也体现了持续的研发能力。另一点不容忽视的是,正雅在基层医生中的号召力,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为我们技术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群众基础。


最后,正雅的国际化视野也是我选择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当时正雅尚未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但他们已有明确的国际化战略和目标,这与我们的长远发展愿景高度契合。


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让我坚信与正雅的合作能够创造出一番大事业。事实证明,我们的合作确实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颌位重建技术就是一个显著的成功案例。



好的牙:颌位重建技术在业内关注度一直很高,您与正雅的合作研发过程是如何的?颌位重建技术与其他隐形矫治技术有什么不同?


沈刚:这是一段非常密集而富有成效的经历。从2019年开始,我们两个团队进行了约两年的深入交流。每周至少有一到两次会议,每次讨论持续两到三个小时。尽管两个团队办公地点相距较远,正雅的同事们仍不辞辛苦,花一两个小时乘坐地铁来参加讨论,这种投入精神让我印象深刻。


这不仅是简单的技术交流,更是一个真正的优势互补过程。我们团队提供了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研究,而正雅则贡献了他们在数字化和算法方面的专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共同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特别是在算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颌位重建技术体系是一个全面的颌面调整系统。我们融入了面形分类系统的理念,将错颌畸形分为突面、凹面和偏颌三大类。这种分类方法源自对大量中国患者的临床观察,更贴合东方人的面部特征。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更精准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实现更佳的矫治效果。


在技术层面,颌位重建技术系统融合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算法。我们正在开发利用AI技术来辅助颌骨形态的识别和分类,甚至预测年轻患者的生长趋势。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诊断的精准度,也使治疗过程变得更加科学和高效。


你可以这么理解,颌位重建技术系列产品代表了从传统正畸到数字化、智能化正畸的重要跨越。它不仅提升了治疗的效果和效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舒适、更个性化的治疗体验。这也是近年来这个"中国方案"引起全球瞩目的一个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正雅的颌位重建技术临床应用在今年7、8月份创下了历史新高,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好的牙:您如何看待学术研究与商业应用、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关系?


沈刚:这是一个触及核心的问题。学术研究与商业应用、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学术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如果研究成果仅停留在实验室中,那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商业化为我们提供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桥梁,使这些创新能够真正惠及患者。然而,我们也必须警惕过度商业化的风险,特别是在医疗领域,我们的首要责任始终是对患者负责,而不是仅仅追求商业利益。因此,我一直强调,学术应该主导,商业应该辅助。


技术创新是推动学科进步的核心动力。例如,我们目前探索利用AI技术辅助正畸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这些技术的成熟有望显著提高诊断精度和治疗效果。然而,医疗不仅仅是技术应用,它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对生命的尊重。AI可以辅助诊断,但无法替代医生的判断和对患者的全面了解。


在与正雅的合作中,我们很好地平衡了学术研究与商业应用。我们的团队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学术支持,而正雅则负责产品化和市场推广。这种分工不仅让我们能专注于研究,也确保了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地转化为患者受益的产品。我常对我的学生说,做研究要“顶天立地”。“顶天”意味着有远大的学术抱负,追求突破性创新;“立地”则要求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平衡,才能在科技进步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真正的平衡。



好的牙:最后一个问题,面对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您对未来的正畸行业有什么期待?


沈刚:我对未来的正畸行业充满期待。首先,我相信技术将继续快速发展,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我们正在探索利用AI技术来辅助颌骨形态的识别和分类,甚至预测年轻患者的生长趋势。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诊断的精准度,也将使治疗过程变得更加科学和高效。


然而,我始终强调,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而不是替代医生的判断。在医疗领域,尤其是正畸这样涉及长期治疗的领域,人文关怀仍然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在拥抱创新的同时,始终保持对患者需求的关注。


此外,我期待看到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获得认可。我们已经开发出了基于面形的错颌畸形分类系统,这更符合东方人的特征。这种本土化的创新不仅能更好地服务中国患者,也可能为全球正畸领域带来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在国际化方面,整个行业也正在积极推进。例如,正雅已经在西班牙开设了工厂,这只是其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我相信,通过"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策略,我们的原创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将在未来3-5年内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后言:


很多评价沈刚教授的形容词,都指向了"儒雅风度"。这种儒雅气质,源于他对专业的持续探索和深入思考。


沈刚教授的职业生涯映中国正畸学科的演进历程。从学习国外技术到自主创新,再到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他带领的团队正在推动中国正畸技术迈向全球。


然而,技术进步并非终点。沈教授强调,在数字化浪潮中,医疗的本质始终是以患者为中心。


沈教授鼓励学术争论,认为这是达成共识的必经之路。其开放包容,其坚毅果敢,面对未来,沈教授期待着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的新一代医生,并持续推动中国正畸技术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


正畸学科的进步不仅关乎技术革新,更寄托着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深远愿景。沈教授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专业素养和儒雅气质,是在长期的学术探索、自我反思和社会关怀中逐步培养的。


中国文化的精髓不仅体现在表面的设计元素中,更深藏于团队的选择与思考中;而中国哲学在正畸领域的呈现,既在方寸之间,也在整体之穹。


【特别鸣谢】如果本文有错漏之处需要勘误,请联系我们的客服,届时我们会为您准备小礼物,感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源于公开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性,仅供参考。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与决策建议,好的牙不对因使用本资料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并对本内容拥有最终解释权。


  @好的牙口腔行业研究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