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指数:

聊观点:

看后市:

#复盘记录#  

渗透率快速提升的板块,当行业整体性从供给驱动走向需求为王,它对于景气度投资逻辑的打击都是致命的。

识图:阳光电源宁德时代
全部4

景气度投资只看业绩是否持续边际向上,并不去看思考一个生意稳态的理性规模与行业格局,线性外推下几乎100%会炒高股价,所以供需拐点一旦到来,投资逻辑崩溃,股价就开始飞流直下。

二、走过虚火繁华,新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三、两年需求厮杀后,国内新能车市场走到哪里了? 四、如何看待新能源整车的投资机会?

一、电动车的大饼,落地了多少?

但是这些故事走到现在,几乎只有电动化这一条线。以最为繁荣的中国市场来说,电动车走到现在,汽车没有实质性的第四生活空间叙事、没有类似手机智能化过程中的功能泛化,因为用户还是把它当成一个交通工具,所以它没有拉开国内大约每年2000万上下汽车销量的天花板,走的几乎完全是存量替代的逻辑。

存量车的变现,无论是走流量线的车内娱乐系统,还是SaaS性质的智驾软件,目前看起来距离落地都有很长一段时间(见海豚君过往分析《FSD智驾:撑不起特斯拉下一个估值奇迹》),而自动驾驶车队的运营,除了智驾本身,还是一个涉及机器人司机(智驾)、车辆、用户、平台的多边互联网生意,它要规模性落地,比智能驾驶走的距离可能还要更长(海豚君近期会出具有关自动驾驶出租车生意的理解,敬请关注。)

所以当各种故事也只是落地到燃油到电动这种汽车驱动方式迭代的时候,还是要回归造车本身的一个灵魂拷问:造车这个生意到底有没有壁垒,是弱壁垒还是强壁垒?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其实早在以前报告中已经给出过自己的判断了:“电动造车生意壁垒虽有但弱。”

a.大众市场——极致销量下的成本规模效应形成价格和成本的正循环,这个壁垒的灵魂本质是垂直一体化下的极致成本效应,见比亚迪(相关分析见《比亚迪:终局之战!》),吉利等一众选手是这个赛道的追赶者;

c. 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在形成稳态终局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出海成功之外,可能都偏陪跑型选手。

3.1) 市场越打越分散

但也是到了2024年,跨界型选手开始正式释放产能,中国新能车牌桌的选手才算坐齐,也因为实力型选手才刚上牌桌,所以新能车大能们打了两年的价格战之后,市占率没有集中反而下行:

而这样2024年的供需格局就变成了:

b. 需求侧:没有功能泛化下的市场扩容、只有存量替代逻辑的新能车,即使渗透率还能高增,它的增长也不可避免地放缓下来。

a.上行的上新车辆 vs 下行的销量增速

b. 光鲜的目标销量 vs 骨感的行业增速

3.2) “破产式”估值搭配“保命式”降价

识图:比亚迪

为什么说是保命式价格下沉?因为要生存下来,第一要务不是保毛利率,而是保现金流不断裂。这个现金流不是来源于毛利率,而是低价拼销量的时候,至少有希望通过对供应商的占款来做出来正向的经营现金流。

这个阶段的汽车行业,甚至不如2015年的智能手机行业,至少能看到龙头集中的趋势。在壁垒不清、潜力玩家才刚刚上桌的情况下去博弈终极玩家和长跑型到底是谁,海豚君认为还很困难。

四、如何看待新能源整车的投资机会?

a. 尽量去有希望留在牌桌上的公司,比如说比亚迪、特斯拉等,但一定要结合公司本身的产品、投入产出等经营周期,给足自己安全垫。

b. 对于看不清终局格局中能否留在牌桌上的,只能市场给出破产式估值时候,在有足够现金储备+事实一段时间内很难破产的情况下,看是否有边际反转的机会,赚差不多了就跑掉。

但新能车行业相比其他终端消费品公司,至少好在它多少还是渗透率提升的逻辑,行业怎么说也是30%上下的增速,结构性的机会可能会推动一些个股跑出高增长,逻辑还是强于电商这种行业Beta红利尽失,已完全周期化,但龙头竞争还在加剧的完全零和博弈式行业。

五、确立一个认知:渗透率攻坚机会在混动

1) 提高电池带电量,可行吗?答案是太难了

这就也就意味着,2023年到2024年5月,针对大众市场的纯电车型终端的降价基本都是靠电池端的降本来实现的。

但电池降本上,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在2024年基本已稳定在了10万元/吨上下,在今年靠电池原材料降本基本已走到尽头,而该价格带纯电车型在无类似比亚迪垂直一体化模式下对毛利率增厚,整体毛利率仍然处于“深亏状态“,今年在继续降价的空间已不大。

而目前的电池技术降本路线上更难,因为目前的电池基本都是围绕结构、组装的小改良,材料创新看不到,靠技术创新基本短期基本停滞。

其实带电量无法拉长的情况下,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快充,一个是换电。

而搭载800V快充车型虽然今年价格带有所下沉,但最低起售价仍只能下沉到15-20万元价格带(零跑C16纯电起售价16.18万)。

而反过来再看在这个价格带上,混动的相对优势:

对比一下车企同款车型混动版本和纯电版本的价差, 混动车型相比纯电车型普遍价格低0.3-4万元。

而价差的核心原因在于混动车型带电量低,电池更便宜,但该价格带用户对性价比要求更苛刻,插混车型相比纯电在购车成本上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2) 续航无焦虑

而选择5-15万元价格带的核心用户更多居住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低线城市,充电方便度上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对续航要求上会更高。

识图:比亚迪五菱汽车

5.2)30万元以上:品牌+营销的高端玩法

因为提高产品溢价能力,转化BB A的客户,其实需要产品力和品牌力双料齐全(产品的差异化定位+品牌认知)。比如说理想Oversized的产品定义,赛里斯寄生于华为的品牌、渠道+智驾,蔚来是高品质服务。都想向上定价,但目前来看,品牌向上明显太难,无论是比亚迪、小鹏的尝试,基本都以失败告终。

a. 这几家在高端车市场本身的市占率对比变化;

由于高端新能车市场本身格局相对稳定,海豚君认为2025年出现机会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但是相对于2024年的高增长机会,更关注的是高端车通过新品牌和新品类的价格下沉的降维机会。

识图:赛力斯

识图:比亚迪

唯一的机会,可能就是特斯拉车型老化的情况下,自主新势力们蚕食特斯拉份额。但由于这个价格带上,特斯拉有非常强的价格锚定作用,很难有定价差,只能比同样定价下,更优的配置,也就是堆料。

如果小结第四部分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在10-15万渗透率攻坚机会上,重点关注比亚迪的机会,而在30万以上价格带上,海豚君更关注的是极限估值下+品牌/价格带下沉带来的反转机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