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位于江苏的酒吧,仅开业两周就在小红书上宣布闭店,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不过网友们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这是一家“全女友好酒吧”。


所谓的全女友好酒吧,是指从老板到员工,以及入场的消费者,全部为女性。这是一种近年来才兴起的消费模式,一部分经营者和女性消费者认为,传统酒吧中的某些现象对女性不够友好,通过全员女性的方式,可以规避上述风险。然而,此次闭店的酒吧,因为开业时间过于短暂,引起了部分来自贴吧网友的群嘲。



“全女”经济发展:超乎想象


在近年来一部分人掀起的性别对立大战中,只要涉及到某个性别的相关话题,立刻就会迎来另一个性别的嘲讽。


例如本次全女友好酒吧的闭店,几乎在贴吧掀起了一阵狂欢,不少吧友赶来在店主的小红书帖子下面“合影”。在他们的想象中,在一家全是女性员工的商业体中,必然会和网络上流传已久的“女生宿舍”一样:表面上维持着某种看似友好的关系,其实背后派系林立,关系复杂。并且,在一部分人的认知中仍然确信,女性去酒吧都需要男性买单,一家全女性的酒吧少了“饭票”,自然开不下去。因此他们在闭店之后才料定,这种商业模式根本行不通。


然而根据我们结合店主、员工和消费者的帖子后发现,该店闭店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店主与调酒师之间存在矛盾。从种种迹象来看,店主应该是刚刚涉及该领域的不久,在经营上缺乏经验导致闭店,与性别无关。本来是经营问题,被部分人强行上升至性别的高度,并且认为全女性开店内斗且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事实上,虽然所谓的“全女性”概念是近年才喊起来的,但这种经济模式其实早就存在了很多年,只是当事方从来没有宣传相关话题。比如美容院、美甲店等,从老板到员工,以及进店的顾客来看,几乎全是女性。甚至街头最常见的女装店,其实也是全女性概念的典型案例(只不过没有限制男性陪同入内)。因此部分网友脑补“全女性商业体”注定会失败,是一种毫无逻辑的想象。


尽管这家全女性酒吧仅开业两周就以失败告终,但我们通过在小红书的搜索发现,目前女性友好酒吧,在一线城市已经不算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有不少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店铺,都已经做到小有名气,有自己的固定客户群。尽管有部分商家在产品定价方面偏高,被一部分人吐槽为“割全女经济的韭菜”,但不可否认的是,全女性经济存在市场空间。



全女经济是否可行,请交给市场去判断


西方经济学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经典名言叫作“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和供求关系自动调节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句话适用于目前的全女经济,再合适不过。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为全女经济创造了更多经济基础和想象空间。自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此后连续三年,按照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为12681美元,连续3年超过1.2万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和划分标准,2023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13400美元,已经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如果按照地区来看,前文中提到的北京、上海人均收入,已经妥妥的是发达国家标准,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即便是全女性经济天然地排除了人群占比50%的男性顾客,仍然具有想象空间。


目前在该领域比较成功的商业模式是全女性瑜伽馆,特别是普拉提。男性健身爱好者更加注重力量训练,而瑜伽作为比较温和的静态运动项目,天然受到女性用户的关注。。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 年男性瑜伽练习者占比仅为5.1%,到了2021 年男性瑜伽练习者有所提升,占比增长到了 8.5%。换言之,瑜伽用户的群体,本身九成就是女性,因此打造全女性经济占据了天然优势。


而全女性酒吧本身在性别方面并没有特别的优势。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小酒馆行业发展及标杆案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小酒馆的消费人群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占比高达64.6%。从性别来看,女性消费者以54.2%的比例略高于男性,但总体来看基本上是“五五开”。也就是说,如果打算开设一家纯女性向的酒吧,天然就会将潜在的50%客户拒之门外,这对于开门做生意的商家来说,是一种不小的考验。似乎受到这种原因的影响,部分全女性酒吧在定价方面高于普通酒吧,并因此受到部分女性客户的诟病。


不过对于全女性酒吧而言,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利好。按照2023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134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95550元)来看,人均月收入已接近8000元人民币,而艾瑞的报告中也指出,经常去小酒馆的人群月收入在5000-20000元。目前我国人均收入恰好在这个区间内,加上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即使只服务女性消费者,其群体的数量和购买力,也不容易小觑。



另外一大利好来自于小酒馆行业的发展前景。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小酒馆行业市场为1487.8亿元,同比上升6.7%;预计2027年将突破1800亿元。尽管目前社会上对于消费领域的看法偏悲观,尤其前段时间鼎泰丰闭店后引发“”大讨论,不过从艾媒的数据来看,小酒馆的市场需求仍然在不断发展。这也符合人们的直觉判断:“生活都这么辛苦了,还不能小酌一杯吗?”



我们曾在此前的一系列文章中反复强调,尽管目前社会处在经济周期交替中,但并不代表消费需求不存在,只不过消费的形式比前几年有所变化,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智。在此情况下,全女经济究竟是不是伪命题,应该交由市场去判断,而不应该成为某些人挑起社会矛盾的工具。


结语


全女经济的兴起,折消费多元化与个性化追求的时代趋势,也揭示了市场竞争的残酷与复杂。虽然一家全女性酒吧的短暂存在引发了质疑与嘲讽,但市场的无形之手终会以供求之道,筛选出真正契合社会需求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全女经济还是其他创新形态,都应在自由竞争中不断磨砺成长,适者生存,而非被先入为主的偏见所局限。只有当多样化的尝试被允许发生,市场的创新潜能才会被最大化地激发出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