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纪增龙先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是徐培晨老师的学生。徐老师艺术馆在连云港花果山开幕的时候,我在现场首次见到了增龙。他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由此开始了我们十数年的交往。在此后的接触过程中,明显体会到增龙是一个古道热肠的人物,和大家聊天斗趣,吹笛(龠),其乐融融。纪姓是小姓,人数很稀少,往往看到了纪姓的人就把他直接当成一个亲戚。大概同宗同行的缘故,我跟增龙每次都有聊不完话题。聊文化,聊艺术,聊创作,从不谈一些社会上所流行的俗气话题。前年秋天,借源起美术馆场地,我们俩联袂举办了《风云纪会》书画联展。开幕式上,言恭达老师、徐培晨老师,还有其他的重要嘉宾都对增龙评价很高,让我加深了对他的了解。

作者:纪增龙(南京政协书画院执行院长)

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已被收藏)

尺寸:69cmx69cm(4平尺)

增龙是泰州人,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他有位小学语文老师叫纪炳,恰恰又是纪姓。纪炳老师给他最深的印象是毛笔大字课,没有正规的字帖,学生照着老师写的大字写。纪炳老师平时的课堂板书也都是正楷,方方正正,很大气。这给童年时代的他留下深刻印象,也培养启迪了他最初的审美。大学是在南京师范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校园,各种文艺思潮风起云涌,社团组织此起彼伏。增龙最喜欢听常国武、尉天池老师的书法讲座。他参加了学校里的篆刻社团,喜欢秦篆,临汉印,花了不少功夫,对秦汉的印章很痴迷。工作之后依然对书法无限钟情,长期坚持练习隶书,最初从礼器碑入手, 数年坚持不辍,持之以恒。

新世纪初,增龙遇见常国武老师。常老是南师大中文系教授,国学底子很深厚,是文史大家,在诗词和楹联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把国学的学养带入到书法创作中,作品遒劲风神,有古典书卷气。增龙把自己临写的习作给他看,常老觉得有些板滞僵硬,难于前行。常老遂指导增龙由礼器碑转入张迁碑学习。每天都坚持,写了30 通、50 通、80 通,直至100通,坚持了四年。常老一张一张给他现场点拨。常老还用四个成语来阐释应当如何自我修练:吴下阿蒙、反求诸子、宠辱不惊,不求闻达。要求增龙下大功夫,要耐住性子,潜心学问。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增龙书法学习打基础的黄金期,进步神速。

作者:纪增龙(南京政协书画院执行院长)

作品:《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已被收藏)

尺寸:137cmx70cm(9平尺)

言恭达先生是增龙追随时间最长的书法大家,他特别喜欢言恭达先生的隶书,对于言恭达先生隶书里边的一些主要作品,比方说《栖霞山赋》,他反复临摹,反复揣磨。他觉得言恭达先生隶书的风格面貌非常符合自己的心路,符合自己的美学追求。于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反复临写,一晃便是十数年。在言恭达先生众弟子中,他是专研隶书的佼佼者。增龙认为中国书画艺术博大精深,流派众多,是滋养我们的沃土。需要花大功夫深入其中,决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强调没有根基的创新。在跟随言先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得其精髓,感悟出很多书法殿堂的妙处。他在隶书创作中也逐渐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感悟,人生体会,书法逐渐显示出一种磊落、大方、儒雅的特征。

在钟情书法同时,增龙对绘画也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激情。从大学阶段认识徐培晨老师开始,一直追随,以至于登堂入室,成为了入室弟。他跟徐先生主要学画传统画的梅兰竹菊。徐先生是一个大写意方面的艺术大家,早年在梅兰竹菊上下过大功夫、狠功夫,在教授增龙传统绘画过程中,倾其所有,增龙则如鱼得水。从最初的一笔一画开始,梅兰竹菊,每年主攻一样。除技法之外,还深入研习梅兰竹菊的传统文化,探索“四君子”与中华文化的渊源。每年底他都从习作中选出比较好的,感悟比较强的一些作品,出版一本专辑。长时间的坚持,耳濡目染,他明显感觉到:不仅仅绘画上有很大的进步,对于自己的个性改变也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他先前感觉自己的性格比较严谨内敛,规规矩矩,很多地方放不开。跟徐先生学习交流的过程当中,受先生和“大写意”的感染、熏陶,性格逐渐爽朗、大气、率意起来。同时,他从徐先生身上发现了艺术家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对世事万物充满感情,有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作者:纪增龙(南京政协书画院执行院长)

作品:《寒凝大地华》(已被收藏)

尺寸:137cmx70cm(9平尺)

增龙先生的书画人生有数十年,他走出来的步履是踏实而坚定的,豪迈的,深沉的。取得的累累硕果,常常让周围的朋友们觉得眼前一亮,对他的认识理解又加深更多。增龙先生除了在自身工作岗位上出类拔萃,同时能够在书画艺术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应该是有原因的。我觉得不外乎于天时地利人和几个概念。从天时度上来说,增龙求学黄金期赶上改革开放,到处生机勃勃,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展览,各种高规格的研讨层出不穷,无形当中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审美,对他的眼界有不同阶段的提升。他童年少年时期生活的泰州里下河,文脉昌盛,人杰地灵,鱼米之乡,物华天宝。曾经走出郑板桥这样一位在中国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名流大家。风雅的乡贤文化长期以一种包围的态势来浸蚀影响着他。求学以及工作之后,是在六朝古都南京。著名的文学之都、艺术之都、风雅之都,让增龙更加的如鱼得水,他个性里面对艺术的热爱素养,得到了更多的展示和张扬。南京的文脉,自六朝以来,如同滔滔的江水川流不息。当下南京依然是中国书画人才的集聚地,高手如林,名家荟萃。艺术氛围浓郁的环境,每天都有激发人上进的动力和因素。因此,从地利度上来说,泰州和南京这两座城市助力了增龙的成长,也增加了他的艺术的营养。人和方面,他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名家,其中直接影响他的常国武先生、言恭达先生和徐培晨先生,都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国艺坛的风云人物。他们的艺术成就,艺术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是这个时代的翘楚。在众多名家名流的影响带动和熏陶下,好学上进的增龙充满了勃勃生机,充满了昂扬斗志,每天前进的脚步声响亮而畅快。

增龙先生属龙,今年恰恰是耳顺之年。60岁对普通人而言是一个退休的标志,对艺术家来说,60岁恰恰是一个盛年,也可以说是艺术家进入艺术创作的最成熟和最容易出成绩的黄金期。我想增龙先生 60岁肯定会有新的想法,又会重新扬帆起航,在不久的将来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会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展示我们面前,作为老朋友,我在深深期待着。

——纪太年

2024 年 8 月 20 日于响水馆

作者简介

纪太年,当代学者艺术名家,著作等身的学者,诗人、作家、美术评论家、“中国轻工笔画” 的领军人物。出版《何家英传》、《喻继高传》、《徐培晨传》等52部著作,主编220多部著作。中外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博导,数次应邀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南京大学等处举办讲座。作品被京东、苏宁、东方集团、先声美术馆等机构收藏。2021年溧阳市设立纪太年艺术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