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纳入公卫意义何在?
9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部门公布,发文宣布,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志着我国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全民健康的深切关怀,也为保障和提升民众的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慢阻肺病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呼吸病学领域医务工作者,我深感振奋。”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院士公开对外表示,我国慢阻肺病患者近1亿人,每年约100万人因该疾病死亡,成为我国第三大致死疾病。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是慢阻肺病防治的第一阵线,在慢阻肺病高危人群筛查、戒烟干预、长期随访管理、康复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慢性呼吸病患者接受吸入药物治疗的情况远低于理想状态。二级以下的基层医院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存在吸入药物配备不足的情况,基层医生对规范吸入治疗的认知也较低。”该临床专家强调,慢阻肺的防控工作此前就陷入困境,如何打破这一现状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话题。
慢阻肺是严重影响中国国民健康的公共问题之一,也是近年来备受国家关注的疾病领域。
事实上 ,在今年两会,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把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嘉兴市第一医院内科主任张齐介绍,慢阻肺病的首诊多在基层,受限于基层诊疗水平和设备配备能力,我国88.8%的慢阻肺病患者未被正确诊断,如被误诊为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影响早期识别与长期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后,在基层取得较好的健康管理效果,但与之等量齐观的慢阻肺病尚未被纳入。
因此,张齐建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应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动态调整机制,建议将慢阻肺病纳入,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级诊疗制度、全科医生制度、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建设等政策指导下,探索以慢阻肺病疾病为抓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控模式,并提升基层卫生机构慢阻肺病的规范诊疗与长期管理水平。
根据此次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部门公布的消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逐步为辖区内的已确诊慢阻肺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免费提供追踪查访、常规检查等健康服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钟南山院士谈道:“我国90%以上的慢阻肺病人群,由于症状较轻甚至没有症状,常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当病情发展至中重度或者极重度,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此时才干预,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所以,我们提倡在基层加强慢阻肺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通过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以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例如开展包括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慢阻肺病的筛查和诊断能力;推广肺功能检查,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以及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此外,还可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等方式,实现对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将促进对慢阻肺病的早期预防、发现与干预,提高疾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
随着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计将有更多患者受益于国家的保障政策。此举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降低医疗负担,也将为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健康中国2030”愿景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慢阻肺病的防治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团体以及每个公民都应积极行动,共筑全民呼吸健康新防线,为慢阻肺病防治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