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卷”的好好的,怎么有的车企却上“天”了?

想象一下,一辆越野车正在茫茫沙漠上疾驰,车上一根隐形天线与宇宙中某颗卫星相连。在卫星信号的指引下,驾驶员无须网络就能到达任意目的地。遇险时,卫星信号便化作黑悟空中的“筋斗云”,瞬间穿越召唤救援。这样的科幻场景,如今正成为现实。

而这一转变的背后,是车企们在上演一出“大闹天宫”的好戏。

9月6日凌晨2时30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声巨响,一枚搭载10颗卫星的火箭驶向太空,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的第三个轨道面,以一箭十星的方式,将卫星直连汽车的梦想照进了现实。而随着吉利汽车后续首次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也将引领中国商业航天开启新阶段。

除了吉利汽车,低空卫星轨道的车企玩家数量正在增加。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2025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自292亿元增至447亿元,2021-2025CAGR有望达11%。如此广阔的前景之下,车企间的较量也将成为科技实力的比拼,将深刻变革人类的出行方式。而“汽车直连卫星”技术的应用和拓展,将令智能汽车实现前所未有的通信自由与智能飞跃,开启智能出行的新纪元。

如今,特斯拉、吉利、华为、小米等领先企业正以破竹之势“向上捅破天”,将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作为智能手机龙头,新势力造车企业小米和华为具备天然的通信技术优势。

通过与“天通卫星”、“北斗卫星”等的合作,两家都实现了卫星对通信技术的支持,今年3月,小米汽车还公布了一项名为“对星方法、装置、介质及车辆”的专利,提到通过调整卫星天线的朝向来提升通信质量的方法,未来或有望将卫星技术应用于汽车智能出行。

而在地球另一端,特斯拉也在加速推进其汽车直连卫星计划。

据SpaceX透露,特斯拉计划在今年底为所有配备4G功能的汽车提供基础性网络接入服务,虽然初期网速较低,但足以满足应急通话需求。但棘手的是,特斯拉SpaceX与Starlink中国市场的“无法兼容”或让马斯克的“太空梦”破碎,要知道将近10%的中国市场份额是特斯拉营收的重要来源。

空白意味着商机。而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习惯性“闷声干大事”的民营车企吉利汽车,从2019年就开始布局航天卫星领域,而直到近期“卫星发射一声的巨响”,才引起人们对吉利“一手造车,一手造星”另一面的大量关注。

与其他入局者不同的是,吉利或许一早就意识到了“技术外包”的局限性,整个卫星计划全权自主研发,自研的22nm卫星通信芯片,不仅和手机造车企业一样跑通了卫星通讯,还实现了车载卫星通信系统的深度集成,广泛应用于智能出行、车联网等场景,而且整体通信精度达到99%,小米和华为同等精度也只能达到96%。

除了自主研发外,另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于吉利此次发射也开启了民营卫星的“商业化”进程。

要知道,吉利未来出行星座此番扩容前,已有两个轨道面,20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此次发射成功后,通过三个轨道面30颗卫星,实现24小时全球90%区域覆盖,正式为海外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

据悉,这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面向全球用户提供低轨卫星通信服务。在汽车上,极氪001、极氪007、极氪009、吉利银河E8等车型上,都实现了卫星通信的前装。

谈及卫星服务商业化,业内人士表示,在技术发达的今天,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直连卫星不是最难的,难的是能不能实现商业化。

在众多“玩家”当中,吉利不仅是唯一一家技术完全自主研发的企业,并且还是全球首家实现卫星通信车规级量产应用的商业公司,技术的商业化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规模效益,平摊后期成本,而后尽快反哺受益,有利于吉利汽车未来可持续的投资与发展。

正如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总在不断刷新,对于那些志在领跑新一轮汽车产业革命的中国车企来说,每一个新高度都将是一个新起点。

毕竟,不想“发卫星”的车企不是好出行科技公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