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24年中报业绩交流纪要

摘要
这家公司上半年实现了显著的业绩增长,营业收入达1035亿,同比增长5.74%,净利润为53.96亿,同比增长23.89%。消费性板块,尤其是汽车和通信板块表现突出,分别增长4%和21.65%。面对国际不稳定因素,公司通过多元化产品布局、技术创新和全球市场拓展保持竞争优势。会议上,重点讨论了公司在消费电子及汽车通讯领域的市场进展和布局策略,强调了技术创新在产品体验升级和应对成本挑战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汽车和通信板块的未来发展和战略布局上,公司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全球化布局能力。此外,公司还注重优化财务结构、管理汇率风险,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显示出稳健的战略执行能力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通过这些措施,公司不仅成功应对了外部挑战,也抓住了增长的机会,预计未来业绩将持续增长。

问答

问:能否总结一下公司上半年的业绩情况?

答:上半年我们实现营业收入1035亿,同比增长了5.74%,规模净利润总额为53.96亿,同比增长23.89%。

问:消费电子板块是如何应对当前不确定性和经济弱复苏状态的?

答:尽管存在不稳定因素,但我们凭借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和新客户新品种的积极拓展,在营收上有稳健增长。此外,垂直整合及自主创新的优势也使得毛利率有所改善。

问:公司汽车板块的具体表现如何?通信板块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汽车板块实现了同比增长4%的良好业绩,我们看好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在过去15年构建了完善的产品线,同时成功打通了销售渠道,已具备全球化制造资源布局和快速增长潜力。通信板块上半年同比增长了21.65%,通过产品线结构调整、精益制造和管理优化提高了利用率。我们在高速互联领域打破了海外封锁,进入了全球主流云厂商和设备应用客户的供应池,并在前沿技术研发上取得显著进展。

问:公司如何看待面临的市场和成本挑战?

答:对于消费电子板块来说,我们会积极抓住AI技术驱动的创新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而在汽车和通信板块,我们将依靠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服务客户的能力,在全球化布局中保持领先地位。

问:上半年汇率损益为何受益,并且对公司影响不大?

答:由于我们进行了市场趋势的学习判断和较为安全的投资布局,因此无论是汇率损益中的收益还是损失,对于我们公司的影响都很小。

问:公司在完成CA北京工厂和德州工厂收购及大陆手机组装业务并购后的整合进展如何?

答:整合进程相对迅速,并带动了业务的良好发展。短期内Q货业务将保持稳健上升态势,一年半之后还将根据新产品进展进行评估。此外,这些并购不仅增强了Q货自身业务能力,还带来了海外其他客户以及产品相关机会的增长。当前,所有新产品和新业务开发正在积极进行中。

问:对于北美大客户是否会在AI技术推动下除手机外推出更多产品或升级现有终端品类的看法是什么?

答:尽管无法评论单一客户的情况,但从行业领导者品牌的规划来看,他们已制定了顺应市场需求并符合市场期待的方向性规划。AI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手机和PC端,也将涉及穿戴设备等领域,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问:通信业务方面,如何解读今年实现74亿左右收入并同比增长20%的结果,以及海外客户突破的具体情况?

答:经过十多年的布局,通信业务团队在过去一年多克服了某些困难,开始与国内外中小数据中心等客户展开电连接产品的技术交流与商务拓展。目前,在主力战场北美地区,我们已经与众多客户建立了电连接技术和商务合作关系,预计未来的三五年内将迎来显著的成长加速。

问:如何看待大客户新机型BOM成本问题及其未来供应链格局?

答:虽然我们无法评论整体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客户会通过不断创新(如材料和技术)来降低成本结构并提升产品性能,从而驱动其经营表现。这种创新往往会带来局部领域的迭代变化,但整体上看,产品成本正朝着更优化的方向发展。

问:能否更新一下欧洲BCS工厂的生产进度安排?

答:作为BCS公司的控股股东,我们致力于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正积极推进产业发展统一化进程。我们将密切关注进度并与投资者密切沟通,确保产业快速发展。

问:消费电子毛利率为何今年实现增长,以及未来趋势如何?

答:消费电子毛利率的提升表明公司各细分板块在过去三年虽未明显提升,但在执行阶段性任务时已表现出色。未来的目标是在细分行业中达到全球前列,并追求不低于25%的长期盈利能力。毛利率并非最终考核指标,我们更看重长期盈利能力及ROE表现。

问:关于AI服务器同连接器领域的具体情况和订单金额如何?

答:在AI最新平台如224G电连接领域,我们实现了全链条垂直整合,目标市场份额约为全球三分之一。目前商业化架构已构建完毕,正在努力提高产能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也在研发更高规格的解决方案以获得市场认可。

问:能否分享一下汽车板块上半年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以及下半年或明年的展望速度?毛利率方面,汽车板块能否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并维持在怎样的增速上?

答:汽车板块上半年的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群扩大以及更多产品的落地应用。我个人感觉未来几年的增长会超过上半年的势头,我们有信心在未来三五年保持高速成长,并且增长动能不限于内部资源,已合作的品牌及产品线均未遇到明显阻力。目前毛利率维持良好,预计未来能够通过制程优化和扎实的管理,在稳定增长周期下取得高于同行的毛利率水平。

问:关于研发方面,有哪些新产品和新业务将在短期内看到成果,以及长期布局的重点是什么?

答:我们并未针对个别产品做特别的创新,而是全面提升了材料和工艺创新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性价比部件。例如,在全系列产品中进行了工艺优化,显著提高了生产力和成本效益。

问:对于通讯领域的布局有何超预期的表现,以及光模块商业模式的变化是否会有调整?

答:通讯领域电连接部分超出了预期,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提速以及海外市场拓展顺利。光模块方面,目前正逐步服务于国内主流客户与国外非主流客户,计划在电连接市场获得更大认可后再推动光模块业务发展。至于光模块的商业模式,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关键在于商务层面的障碍突破。

问:关于海外布局,越南厂产能建成后对营收的影响如何?是否会考虑增加在北美、东欧等地的投资?

答:越南厂已实现预定目标并在市场获得认可。随着汽车和通讯出海机会的提升,我们将加快在北美、东欧、南欧及北非等地的建设步伐,而非仅局限于越南。不过,资本支出已进入峰值期,未来几年不会再有大幅增加,将以现有的柔性化自动化平台为基础进行稳健扩张。

问:立凯团队最近的表现如何?

答:立凯团队自从我们接手以来表现得非常出色,尤其是未来的一些创新。尽管财报显示利润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MR产品的需求出现较大调整,导致约一个多亿的亏损,但这仅是一个暂时性的现象。

问:对于大客户手机产品今年的备货节奏与往年的差异是否显著?

答:我认为大客户的市场需求总体上保持向上趋势,没有太大的变化。从精密零组件到功能模组再到终端系统的备货时间与数量都有所不同,今年的速度和数量上基本保持稳定。

问:如何看待消费电子产品业务的增长态势?

答:虽然大客户的数据近四年相对平稳,但从营收增速来看已降至低个位数,但我们并不担忧业务后续增长。一方面,除主要大客户外,还有未完全开发的大客户以外市场;另一方面,我们会持续为大客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并通过主动或被动创新响应客户需求。

问:对于智能眼镜等新兴市场的发展看法是什么?

答:我们认为增强现实体验的产品在细分领域有一定市场,但目前还未形成大规模需求。我们将持续关注并参与这类产品的供应链构建,等待未来可能由龙头厂商带动形成的更大市场规模。

问:其他安卓厂商在跟进苹果的AI功能时的态度如何?

答:尽管我不擅长技术细节,但从商业角度来说,我们会密切关注主流客户的情况,尤其是在与大客户和其他厂商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会积极配合并跟随产业趋势前行。

问:公司为何选择大量发行大额存单和银行借款?

答:在遵守合规的前提下,我们进行了对财务成本最优的安排。作为主要服务于海外市场且交易货币为美元的企业,我们利用各种工具有效管理利息成本,使其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

问:公司在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上如何通过口碑营销来吸引并服务国内外品牌?

答:我们注重每个客户的服务质量,确保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以支持客户成功和发展。在大客户之外的消费电子领域,积极主动地通过良好的口碑吸引了许多海内外知名品牌的合作需求。

问:面对美联储降息周期对美元收入的影响及如何管理汇率波动,公司采取何种策略应对?

答:公司通常仅在关键材料期货价格波动超过5%-10%或汇率半年内变动达到5-10个百分点时才会对产品定价做出调整。此次降息周期并未直接影响公司的价格策略,因为不同企业负债率各异,无需为差异化的企业成本变化做特殊考量。

问:如何看待电脑组装市场的机遇以及公司在此领域的具体规划?

答:我们认为随着AIPC(人工智能处理芯片)的发展,边缘计算将带来更多机会,而非仅限于PC领域。我们重视整个边缘计算产业的发展潜力,并计划围绕此展开相关机会布局。

问:对于公司给出的业绩指引为何设置较为保守的目标以及业绩预测,管理层有何看法?

答:管理层认为提供的4亿左右的业绩区间体现了保守但充满信心的目标设定,旨在努力超越投资者期望值,而不受异常因素影响,致力于低调且稳健的发展。

问:关于立凯子公司,其较低利润率的原因及其未来发展计划如何?

答:立凯子公司利润率较低主要是因其涉及显示屏等非高附加值环节。但该团队正致力于新材料创新、工艺改进以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并已有所成果,预计未来将在旧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创新以及新市场新产品领域实现显著突破。

问:对于收购微信资产后,如何赋能该资产并在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实现增值?

答:微信资产主要通过增强老产品市场份额、拓展新客户群,并借助其在韩国市场显著增长的经验,推动全球业务扩展。预计2025-2026年,微信产能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引入新技术和人才培养,探索新市场和产品,逐步实现技术和业务层面的增长。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