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已成为西方大型经济体“打击”中国汽车拓展的一个尖锐问题。殊不知日韩汽车出口量曾占全部产量的70%以上,德国汽车出口量占全部产量的比重也一度超过了75%,中国的汽车出口量却只占全部产量的16%。

事实上,西方国家如此忌惮中国,只不过是因为对德国大众、日本丰田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和福特等本土品牌面临竞争危机的担忧。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为了缓解它们在本土面临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外国汽车公司转向向中国出口汽车。但鉴于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发展,外国品牌无人问津,这似乎才是他们口中真正意义上的“产能过剩”。


最近,有外媒走访了上海郊区一片未使用的废弃柏油路,发现数千辆特斯拉汽车在40度的高温下炙烤,等待运往国外。

近年来,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停滞不前,这家美国公司在上海生产的汽车中,大约每10辆就有3辆面向海外市场,主要是欧洲市场。然而,与其他外国品牌不同的是,特斯拉有一个位于主要港口附近的上海工厂,可以在需要时为亚洲其他地区乃至其他地区提供服务。

近几十年来,许多外国品牌都在中国建立了业务,瞄准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然而,中国汽车行业在电动汽车时代发展如此迅速,外国汽车销量因此急剧下滑。

上海咨询公司Automobility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7个月,外国品牌在中国汽车销售中的市场份额降至37%的历史低点,低于2020年的64%。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国汽车品牌销量下跌逾23%,而日本、韩国和德国汽车制造商也出现了两位数的跌幅。相比之下,中国品牌的销量增长了近22%。


在这种背景下,根据近几个月的公司公告和媒体报道,从现代和日产到沃尔沃和宝马等外国品牌逐渐把在中国制造的汽车出口至其他市场。据报道,今年头4个月,欧洲进口的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中,包括特斯拉、大众和本田在内的西方和日本汽车占了一半以上。

不过,随着外资集团面临越来越大的销售和财务压力,它们最终可能还需要增加从中国供应商处采购,因为在本土制造的成本过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实施的限制还是打压,最终还是因为中企在技术和产品竞争力越来越不可控。欧美抓住中国汽车“产能过剩”问题不放,一定程度也与他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变小有关。然而殊不知因为“技不如人”,他们才是真正的“产能过剩”代言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