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达利24年中报业绩交流

摘要
科达利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显著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在业绩交流会上对下半年的业绩表现持乐观态度,预计将实现超过上半年的收入增速,并采取降本措施以维持竞争力。面对欧洲市场需求的短期低谷,公司正积极准备产能扩张和新厂建设,特别是华南深圳的大规模扩产和美国新厂计划,预计将从明年第三季度开始初步产出。在毛利率方面,不同地区表现出显著差异,受到客户、产品及成本结构影响。公司还强调了良好的财务管理和客户关系对于稳健发展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几年的行业增长持乐观态度。与此同时,公司关注海外市场扩展和快充技术发展趋势,尽管面临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挑战,但仍对收入持乐观预期。此外,公司通过提前准备和优化供应链管理,以适应市场变化并维持竞争优势。

问答

问:请问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取得了哪些关键业绩指标,并预计下半年的增速如何?关于公司下半年的价格趋势及应对策略是什么?

答: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54.46亿元,同比增长10.755%;净利润16.48亿元,同比增长27.38%。其中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9.37亿元,同比增长13.35%,环比增长17.11%;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26.85%,环比增长10%。预计下半年的收入增速将在二三十个百分点左右。虽然市场需求存在波动,但我们已经做出充分准备,预期下半年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将有所增长。对于定价方面的变化,我们会持续降低运营成本来应对可能出现的产品降价压力。虽然具体降价幅度没有给出量化数据,但我们有信心保持利润率在较高水平(超过10个百分点),并通过之前的努力已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能够部分消化产品降价带来的影响。

问:对于欧洲市场需求后续的增长情况有何看法?

答:尽管欧洲市场需求短期内处于低谷状态,但考虑到其作为未来重要的增长区域以及逐步提升的电动汽车普及率,预计其市场需求将会快速增长。欧洲客户与日韩客户相比,在接受并应用锂电技术上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总体来看,随着规划推进和时间节点临近,欧洲市场的订单量将会显著增加。

问:能否分享一下欧洲工厂未来放量节奏及已签订合同的执行情况?

答:目前欧洲的订单量较少,大部分大规模量产发生在2025年和2026年,甚至是2020年末以后。日本和韩国客户的需求更为旺盛,而欧洲本土客户的需求相对较低。我们的产能准备工作主要是围绕客户需求来进行的,而非自身的生产能力爬坡。

问:在您看来,整个锂电池行业最差的时间点是否已经过去,还是还有更差的时候?

答:我觉得对,慢慢会变水相变好的过程。因为我们公司的财务管理比较良好,一直在进行库存管理和优化信息流,同时在客户关系维护和经营收款上也做了很多工作,确保了与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我觉得目前我们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期,未来会有持续优化和发展的空间。

问:如果我们在一个大的底部,担心行业还有大的风险要释放,除了我们已经了解到的点,还有哪些可能我们没考虑到的方面?

答:整体上看,行业增长没有问题,尽管每年会有波动,但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依然较强。从财务角度看,目前经营现金流较大,可能与票据贴现有关。至于资本开支方面,随着新投入设备减少,当前在建工程较少,后续资本开支规划会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灵活调整,总体上会比过去少一些,但仍会保持一定的投入以应对客户持续增长的需求。

问:欧洲三个工厂的盈利情况及利润率如何?今年是否受到三星自身变化的影响?

答:目前我没有具体的数据,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建议之后再单独询问。

问:关于未来的市场份额展望以及当前降价背景下会员增长率如何?

答:在国内市场,我们的市场份额保持良好且不断增长,有信心在未来继续增加。在海外市场方面,由于具备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也较为顺利。此外,考虑到降价因素,我们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能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问:三季度的产能加工率相比二季度会有何改善?预期达到何种水平?

答:三季度的产能加工率确实会优于二季度,并预计四季度还会进一步提高。虽然具体数值因基地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趋势是稳步上升的。

问:柯蒙项目(科隆)自接手以来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进度如何?

答:自接收科蒙以来,我们进行了厂房改造、设备采购、样品制作等工作,并计划在今年内完成销售并开始试制工作,包括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样品开发和初步销售。

问:海外销售是否重要,以及今年是否有重大进展可分享?

答:目前还未披露海外客户的订单信息,需等到年底评估人形机器人领域是否能取得较大突破。

问:华南深圳扩产项目的进展及原因是什么?

答:华南深圳的新工厂正在筹备中,目前处于初步规划阶段,尚未获得土地使用权,计划根据进展情况进行公告披露。毛利率差异主要是由客户、产品、设备加工率及成本结构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问:美国工厂的进展如何,是否会影响明年的出货时间表?

答:美国工厂的土地和厂房谈判正在进行中,计划明年第三季度初开始初步产出,生产将按照客户的需求逐步从国内转移到美国当地进行。

问:美国扩产计划的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还是融资?

答:目前的资金投入尚未披露,使用的是自有资金。

问:关于第二轮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未来计划,有何看法?

答:目前第二轮股权激励已经实施完毕,尚未公布下一轮的具体实施计划,待时机成熟时再做讨论决策。

问:二季度销售收入增长17%,相较于行业三四十的增长,您认为主要原因是降价导致公司增速低于行业,还是市场竞争加剧?

答:由于行业整体增长为三四十%,而公司仅实现17%的增长,这表明并非单纯因降价影响,而是市场竞争格局变得更为激烈,导致部分市场份额被同行抢占。

问:对于市场份额,能否透露在国内及海外市场中我们的大致占有率?

答:尽管具体数据受统计口径差异较大,但我们在全球市场上是绝对的第一,并且仍在增加市场份额,尤其从主要大客户那里获取的数据显示如此。

问:海外收入方面,上半年同比增长11%,其中量与价格的变化如何?是否有进行海外市场价格调整?

答: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1%中,量和价格都有所增长,但具体细节因地区和订单规模等因素而异,无法给出标准值。我们与海外客户的沟通合作涉及多种技术和设计方案,致力于优化成本并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问:关于欧洲生产基地,今年及明年产能规划如何?当前产能利用率大概是多少?

答:欧洲三个基地已按计划投资完成,其中瑞典和匈牙利基地目前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而德国基地尚需等待客户需求释放。预计明年从欧洲三个基地产出十几亿元,具体进度取决于客户需求及合同执行情况。

问:毛利率上升而净利率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答:毛利率提升是因为收入增长以及客户结构发生变化;而净利率下滑主要是由于研发费用和其他收益的影响,同时也有成本降低措施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问:请问研发项目的费用是多少?

答:具体的费用因涉及多个不同结构、形态及持续种类的开发而异,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并且每个客户的情况都不尽相同。

问:其他收益为什么会有较大变化,是否与增值税进项抵扣有关?

答:其他收益确实变化较大,而且增值税的减免确实可能会影响这部分数据。具体事宜建议直接联系石总了解详情。

问:上半年披露的7000万元增值税减免是否合理?

答:由于去年底加急处理的部分销项税未及时抵扣,导致一季度才实现这部分收益,因此看似较大的减免金额实际上是基于对历史欠税的补偿。

问:其他收益在二季度环比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答:其他收益在二季度环比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一季度已经抵扣完毕了去年同期遗留的进项税额。

问:当前的客户结构如何,特别是前五大客户占比是否有变化?

答:目前的客户结构排名稳定,前五大客户占比没有太大变化。

问:对于不同类型客户(如C、CC及海外客户)提供的单机瓦时价值量有何最新测算?

答:由于不同客户的设计结构各异,成本和价格存在差异,导致单机瓦时的价值量没有固定的标准数值,而是由电池的设计复杂程度、安全性等因素决定。

问:新型产品(如麒麟和实心电池等)在放量后,价格和盈利相较于常规产品的差距大约是多少?

答:新型产品的价格和盈利取决于其具体设计结构,难以给出确切差距,但如果发展量足够大,可能对利润贡献更多。

问:在美国工厂开始放量时,我们将如何配合日韩、中资以及本土企业?

答:目前主要与海外的日韩、美国和欧洲的电池公司合作,随着客户端放量节奏的不同,我们会逐步拓展与中资企业和本土企业的供应链合作。

问:7、8月份铝价回调幅度较大,是否已体现在报表中的成本大幅下滑,并且预计三季度会对利润率产生积极影响?

答:是的,铝价回调带来的成本下滑已经在报表中有体现,并且预计将对三季度的利润率起到正面作用。

问:关于最近发生的应用设备退货款问题,主要原因是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即未达到预期指标)还是非标设备引起的?

答:主要原因是设备未能达到预期指标,即验收标准。

问:对于面向快充场景的新产品,在结构设计上有哪些变化?同时,相较于传统产品,快充产品的盈利情况如何?

答:面对快充需求,结构设计上会出现更大电流处理及安全性方面的考量,可能会使设计更为复杂,但对于公司而言,盈利能力相比其他传统产品相对较好。

问:公司在消费领域的电池产品,特别是小钢壳趋势方面是否有参与合作?当前进展如何?

答:公司正在开发手表、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小钢壳电池,尽管体量较小,但仍会持续探索和发展相关业务。

问:为何尽管市场普遍认为明年欧洲和美国电动车需求较慢,公司的海外市场收入增速却仍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答:虽然整体市场需求缓慢,但由于公司提早布局和客户资源积累,在客户实现规模增长时可以及时跟进,因此预计海外市场的表现会有不错的表现。

问:存货增加8000万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为了Q3排产的原材料备货,还是受铝价下降的影响提前备货?

答:存货增长是根据客户订单和计划正常进行材料和产品的准备,不是公司主动库存增加的结果,未来仍将尽量减少库存。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