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刚看到一位网友的退市自白:

因炒股负债累累妻离子散,抑郁了。

2703,我认输了。

再见,再也不见!

沉浮股市十余年,曾一度斩获百万,如今亏小两百万,用上杠杆求翻身,却欠下百万信用卡贷款。

妻离子散,年迈父母,精神折磨,有愧于家庭。他的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可能活在羞愧之中。

不知道这个事儿的真假,但我想说的是:人生小满胜万全,何须在意赢多钱。

........................................

为什么说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前几天和一个老大哥聊了两句,他炒股三十年了。现在对股市,还是比较“糊涂”。

我希望我接下来说的话,不要刺激到这位老哥。

我其实是想安慰你两句,但是我说不出口。

我劝你不要放弃,那反而可能是在害你。

我希望我和我的朋友们,都能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一段时间,我亏的很惨,朋友皱着眉头看着账户说:“我的好兄弟,你是怎么做到的,红红绿绿,不是涨就是跌的百分之50概率,你竟然可以高达百分之70是失败的?”

我自己也纳闷,为什么我总是能买到绿的那一只...

我不想把这个原因归结于市场不行,行情不行,因为行情总有不行的时候。

然后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心理学实验。

被实验的人, 面前有100盏灯,然后让他们猜测下次灯光亮起的时候是红灯还是蓝灯,让被实验者猜100次。

这里有一个绝对前提,这些灯颜色都是纯随机的,就是实验人员明确的指出了,红灯会亮70次,而蓝灯只会亮30次。

最后答案有些惊人....

如果你是被实验者,你肯定会不假思索的说,那我就每次都选红灯,你一定能猜对70次。

但如果我告诉你,100个实验者里,如果谁能够猜出最多灯的那个人,会获得10万美元的奖金....

您猜结果怎么着???

如果大家都选红灯,是拿不到钱的。 

这时候肯定会有某些聪明人,或者说自作聪明的人,就一定要打破这个70次的极限值。

好吧,我说的保守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不想着循规蹈矩。

结果大家猜对的平均次数,是58次。

明明是一个胜率为百分之70的游戏,硬生生的让人玩成了胜率只有百分之60一下的游戏。

那如果是一个胜率只有百分之50的游戏,在各种利益诱惑下,能有百分之40,大概率是就是相当不错了。

如果在加上各种人性的复杂度,那概率可能更低了。

再比如,你交易100次,假设盈亏金额是一致的情况下,失败49次,成功51次。那你交易100次,你也才赚2次而已。一年250天,你一年下来,可能也就赚5次.....

如果算上收益率,算上复利,算上手续,可能还不赚,甚至大亏。

对于一个不懂的小白来讲,今年能不能赚钱,似乎就靠运气了。

为什么出现以上这种情况?胜率会这么低?

70次的胜率里,人们平均值只有58次。

AI 是这么定义的。

精确性痴迷效应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在追求信息、数据或决策结果时,过度强调精确性、准确性,甚至到了不惜牺牲效率、灵活性、大局观或实用性的地步。这种痴迷可能导致在不需要极端精确性的场合也追求过度的精确,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决策延迟或错过重要机会。

有如下表现特征:

1.在数据收集和分析上花费过多时间,即使这些细节对最终结果影响甚微。

当你在不断的判断红蓝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件事儿,这次的亮灯和前面的数据没有任何关系。换句话说:你以为是1影响了2,实际上影响2的,可能是3,4,5,6。而这些数字,此时还没出现...。

2.由于追求完美准确的信息,导致在决策时犹豫不决,错过最佳时机。

经常在二选一时选错,对不对???为什么?想过吗?就是因为精确性痴迷效应。

就像多巴胺一样,你知道它开始分泌了,但是你控制不住。

要想控制住,就不要追求完美。映射到炒股里,就是不要追求完美操作,不要做听上去很完善的逻辑。类似模糊出大妖股一样。经常是一些逻辑纯度一般,擦边的票,往往走的最远...

3.为了获取高度精确的数据或信息,投入了大量不必要的资源。

当第一次出现在你面前是红灯时候,脑瓜子开始高速运转,第二次是红灯的概率有多少,红灯还剩69个,蓝灯有30个,概率上如何如何...

第80次是蓝灯的时候,还在考虑...

大脑时刻保持高速运转...

实际上,你方向都可能错了。

就好比很多人,炒股那么久了,依然不得其门而入。

就比如说我吧,10年了,越玩越糊涂....

因为走了很多的歪路,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精力,1+2-3+4-5+6等于5。

最后蓦然回首,2+3=5,1+4=5,6-1=5,5=5。

4.过于关注局部精确性,反而忽视了整体的战略方向和长远利益。

 太想短期挣钱了,太想买入就赚,甚至短期翻倍。频繁的操作,不停的买买买。

是不是经常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反正以上这些歪路,我都是走过的。

路越是走的多,越要想的多。

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才能让我们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比如针对精确性痴迷效应,阁下该如何应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