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方面呈现上落格局,恒指恒生指数 (800000.HK) 在17000点附近徘徊。美股方面则强势很多,标普500指数和道指均接近创新高。如果要提到美股近日最厉害的股票,就不得不提生物科技公司Summit Therapeutics,上周连续五天上涨,股价在仅一周内由约12元升至最高33.6元。很多时候,大家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美股暴涨,但原来这次港股中也有相关的股票。

Summit正是康方生物 (09926.HK)的合作伙伴。笔者曾在2022年亦提过康方生物。当年年底,它与Summit达成合作协议,以5亿美元的首付款将依达方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授予Summit,算上开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款项,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50亿美元。而近日,这款PD-1/VEGF双抗新药依达方在一项三期头对头临床试验中,以显著优势打败了全球销售第一的「药王」——默沙东(MRK) $默沙东 (MRK.US)$ 的明星产品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

这次的成果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对康方生物如此,也对所有中国生物科技公司产生深远影响。作为一款完全「出生于」中国的双抗药物,竟然在效果上打败了世界第一药王,无疑会使海外药企和机构投资者更加重视中国原创创新药物。

以同样是PD-1/VEGF双抗这个赛道为例,宜明昂科-B (01541.HK)就与Instil Bio (TIL)达成了超过2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其中合作的核心管线包括PD-L1/VEGF双抗IMM2510。截至目前,该项目合作已累计收到首付款及第二期付款共1,500万美元。Instil Bio近期的暴涨也带动了宜明昂科在上周四和五合共暴涨近50%。这些股份的暴涨证明了「借船出海(license out)」的模式充满机遇。

需要注意的是,提到康方生物和宜明昂科,以及它们的美股合作方,并非鼓励大家高位追买,尤其是宜明昂科的IMM2510仍处于第二期,而康方生物已达到第三期的依达方,不能直接比较,目前仍只是炒作故事。

相反,大家应该开始更多地关注整个中国的生物科技板块。第一个原因是上述提到的,另外,大环境也开始转好。美国开始进入减息周期,很多长期无法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可以以较低成本借贷来维持日常运营。此外,生物科技领域的融资和并购活动也会再次活跃。这种情况下,不仅是美国的生物科技公司受益,全球的生物科技公司也是如此。因此,中国的生物科技公司,特别是那些有进行license out的公司,值得关注。

同时,好消息还包括内地政策的配合。《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获审议通过,将全面加强政策保障,统筹利用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推动创新药的突破发展。中国创新药的需求有望触底回升。

事实上,2024年上半年,多家创新药生物科技公司基于商业发展、产品销售增长以及运营效率提升,开始实现扭亏为盈。而头部制药公司逐步走出仿制药集中采购的影响,大力推动创新产品国内放量,并加上出海授权的收益。国产创新药上市数量有望创新高,未来两年是创新药产品集中兑现收入的阶段,国产创新药有望迎来新产业周期。可见,中国的创新药投资环境变得愈来愈好。

举例来说,刚从低位重上200天线,并形成肩头底技术形态的诺诚健华 (09969.HK)不久前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营业收入实现4.20亿元,同比增长11.17%;归母净利润为-2.62亿元,亏损同比收窄37.98%。这得益于核心产品奥布替尼的销售额增长30.02%至4.17亿元,以及经营效率的提升。上半年,诺诚健华毛利率达85.7%,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

公司预期奥布替尼的强劲增长将在2024年下半年持续。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同意启动奥布替尼治疗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PMS)的III期临床研究,同时建议启动奥布替尼治疗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PMS)的III期临床研究,以解决多发性硬化(MS)患者尚未满足的巨大医疗需求。奥布替尼的海外MS适应症市场潜力备受市场看好。

除了奥布替尼,诺诚健华的其他管线也具有一定潜力。例如,临床疗效显著的坦昔妥单抗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在国内上市;自免核心管线TYK2抑制剂ICP-332已获美国FDA批准开展临床并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并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针对特应性皮炎的三期临床试验;面向银屑病治疗的TYK2变构抑制剂ICP-488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可见,诺诚健华已经慢慢走出低谷。

总括而言,中国双抗打败全球「药王」,震惊世界。配合减息、大环境向好和国家政策助攻,中国的创新药生物科技公司再次得到市场关注。笔者自问不是生物科技技术的专家,只可从股价手影上再看看有没有宝物沉归底。如果各位朋友还有留意哪家生物科技公司,不妨一起交流一下。


免责声明

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本评论并非及不应被视为邀约、招揽、邀请、建议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投资决策之依据,亦不应被诠释为专业意见。阅览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资决策前,应完全了解其风险以及有关法律、赋税及会计观点及所带来的后果,并根据个人的情况决定投资是否切合个人的财政状况及投资目标,以及能否承受有关风险,必要时应寻求适当的专业意见。本人或其有联系者并未持有本评论所评论的上市法团的任何财务权益。

 

作者:黎家聪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