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企业遭遇“釜底抽薪”。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新发布的信息,美国将把进口自中国的电池片关税提高至50%。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提高电池片的关税外,美国也在尽一切可能的在“堵漏”,即将新增加对多晶硅以及硅片的征税。


与此同时,光伏制造设备也在征税之列。


到此,不难发现,美国此次对中国光伏行业采取的近乎全方位“围剿”,从上游的多晶硅,一直到下游的组件,再到光伏设备。


不过,在光伏设备上,美国给予硅片设备以及电池设备一定的豁免期。


尽管几家主要的光伏企业已经通过在美国设厂的方式来规避关税,但在此次将全产业链征税的情况下,这种只建一个组件厂或者是电池厂的方式已经很难奏效了。


此外,由于光伏设备企业也在征税之列,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也将大打折扣。

基于现实来看,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为了应对美国的全产业链“加税”方案,需要抱团取暖,不同环节的企业集体出海,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可能是较为可行的方式。


旨在“断链”


纵观此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信息,并不讳言对中国光伏产品提高关税的主要目的,通过削弱中国企业统治优势的方式,来扶持国内的企业,并从而达到减少对中国产品依赖。


正是在这种目的下,此次除了提高此前的电池片的关税外,还将对硅片以及多晶硅征税。


对于新增这两个产品的原因,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中国占上述两种产品的产能均超过90%。如果不对这两种产品征税,将削弱对电池片增加关税的作用。


相反,对这两种产品征税,既可以增加在美国国内的投资,还可以增加供应的多样性,并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至于对一种产品是否立刻征税,则主要取决于该产品在国外是否有替代品可用,这也是此次为何没有对组件设备给予一定的豁免期,而部分硅片设备和电池片设备,则享有豁免期的原因。


如何破局


从公开数据来看,尽管对中国的光伏电池组件一再设限,但美国市场,仍然是无法完全抛弃的一个地区。


来自电易汇的统计显示,以2023年为例,仅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这四家企业来自美国的收入就将达到300亿元。


公开资料还显示,在东南亚的生产基地被美国盯上之后,中国的光伏企业不得不考虑在美国建厂,且有的已经开始投产。


来自阿特斯的信息显示,该公司已经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梅斯基特建立了5GWN型光伏组件工厂,并已经于2023年正式投产。


根据电易汇的不完全统计,除此之外,其他已经公布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的企业还包括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


不过,数据也显示,上述企业在美国的生产基地主要仍以组件为主,这将使得其很难完全规避到关税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光伏产业如何破局,将是一大挑战。


基于现实来看,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为了应对美国的全产业链“加税”方案,需要抱团取暖,不同环节的企业集体出海,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可能是较为可行的方式。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