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还在领9块9的咖啡券,隔壁柠檬茶已经卖到1块8了;

当你还在团购5块钱的锅底,36块钱的火锅自助已经开遍了周围商圈;

进口白葡萄酒跌到30块,大闸蟹7块钱一只,虽然人工培育也能恒久远的钻石,一克拉仅一千多……

“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这句话仿佛已经成为消费者奉行的一贯标准,也是萦绕在商家们脑后的一句魔咒。无论买家还是卖家,面对价签都会想到一句话:“能不能再便宜点?”不知从何时起,“价格力”成为平台、商家和消费者最关心的维度,相比之下,“品牌力”“产品力”只能跻身第二梯队。

然而,没有人能永远坐在买家的位置上。低价风潮若愈演愈烈,我们终有一刻自身陷入漩涡。“卷生卷死”之下,真的能产生赢家吗?

没人愿意“为了降价而降价”

白领小张从十几天前,就开始用所剩无几的休息时间肝《黑神话:悟空》,现在刚玩到第四章。他说,在游戏刚公布268元售价的时候,自己都在隐隐地担忧:这品质、这价格,游戏会不会卖便宜了?厂家还能有钱出第二部大作吗?要知道,一般国际3A大作在国际上的售价在60美元(约合430元人民币)上下,“悟空”的价格远远不及。

当然,现在《黑神话:悟空》在全球的风靡程度已经解了他当初的担忧。不过,小张和很多游戏爱好者一样,会“恨铁不成钢”地希望自己喜欢的游戏——其中大部分是国产游戏——能卖得再贵一些。不是上赶着想当冤大头,而是真心希望游戏作者们的口袋能满一点,毕竟“用爱发电”不能长久,能够从中赚到真金白银,才是持续产出精品的保障。 

从业内人士的反馈来看,一方面制作游戏的成本的确在增长,但另一方面,想要改变消费习惯、突破玩家心理价位也相当困难,所以许多游戏公司哪怕顶着利润变薄的压力,也不得不在克制中继续观望。 

品牌培养起忠实粉丝不容易,而消费者其实也同样珍惜自己喜欢的品牌,不愿意看到他们“为了降价而降价”。 

一位宝妈就曾经吐槽过电商平台推送的低价商品。“搜索商品时,如果出现同样品牌的低价商品,我总会忍不住点开看一看。结果,踩了多次雷才发现,很多超低价的奶粉是临期的,谁也不知道仓储情况如何;一些打折的玩具,有可能是经历了n次退货、n+1次塑封的,想退还很麻烦,免不了和商家扯皮。后来我买宝宝用的东西还是首选旗舰店,图个心安,其实也没多花多少钱。” 

在中国新闻周刊日前发布的《2024有意思生活方式报告》中,在“你可能格外为哪些因素买单”这一问题上,“是否是自己真正所需”以83.9%的得票率获得断层第一,其次才是折扣因素,第三是“能提供情绪价值”。而在“哪些日常消费品中,你宁愿花更多钱也不愿降低品质”上,七成以上受访者选择了食品饮料,排在后面的是旅游、精神消费、服饰。可见,在真正的需求面前,价格并不是消费者的首选因素。 

商家何尝愿意“被卷”?当被迫卷到底线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反抗者。例如,苦打折久矣的出版界。早在2021年,在某大V一场长达16个小时的图书专场直播里,“50万册书破价到10元以下”“10万册1元书”等突破行业价格底线的做法,就曾引来业内吐槽。 

今年618前夕,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在内的北京10家出版社和上海46家出版单位发出声明,表示针对平台全品种图书以不高于3折的价保政策,不参与促销活动,且不承担活动期间的返利费用。随后,平台方回应称只是向出版社发出邀请,并非强制要求全品类低折扣。 

这并不仅是针对某平台、某场活动的一次发声,而是供应商和电商平台之间矛盾的缩影。 

据一名出版界业内人士介绍,如果想要盈利,图书最低折扣价格也得达到定价的40%至50%。据了解,如果商家不参与到平台的促销活动中来,迎来的可能就会是限流、搜索权重下降。诚然,随着碎片化阅读愈发占领心智,纸质书销路不佳,书商和出版社们亟需用流量换取销量,但这并不代表商家们必须被低价促销的套路所裹挟。 

与9.9元的咖啡相似,当大家习惯图书“只能半价买”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买书时,关键词从作者、选题、内容亮点,默默地转换到了价格、价格,还是价格…… 

能把东西卖“贵”的商家,做对了什么? 

有没有把商品卖得比平均市场价格更贵,并且还活得很好的商家?当然。一些品牌早已证明,在“价格力”之外正确发力,也能受到市场欢迎。 

说到“越贵越排队”,首先想到的是年年涨价的奢侈品牌们。今年7月起,LV全线产品涨价,涨幅为5%至7%;3月,香奈儿上调部分产品售价,涨幅在4%至8%之间,作为手袋“四大金刚”之一的小号CF打破8万元大关,上涨了3800元;爱马仕早在1月完成调价,其中Mini Kelly一代上涨1万元至56500元,涨幅达21.5%,Birkin30手袋从92750元涨至105000元,突破10万元大关。 

任它如何涨价,爆款也永远是爆款,想从LV门店抱走一只Carryall从来都不容易;前几年,“买包比买基金更划算”的调侃比比皆是。根据要客研究院数据,近三年来顶级品牌包袋的平均价格涨幅超过32%,品牌由于涨价带来的利润增长超过150%。香奈儿首席财务官也曾表示,涨价政策推动2023财年销售额增长约9%。 

今年以来,虽然奢侈品牌的营收并未齐头并进,但仍有佼佼者。2024上半年,爱马仕集团综合收入达75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5%,集团净利润同比增长6%。反观2025年第一财季(即2024年4-6月)营收大跌22%的博柏利近期宣布降价,中号Knight手袋价格下调了近四分之一,自此与“硬通货”的标签渐行渐远。  

 除了原材料、通货膨胀等官方解释,业内也解读了品牌涨价背后的潜台词:对于顶级奢侈品来说,涨价可以更好彰显品牌价值,未来头部奢侈品牌会坚持高端化策略。可以说,是否有底气涨价,成为了奢侈品牌的分水岭。 

比起“高冷”的奢侈品牌,近两年的超市界网红胖东来更能戳中大众痛点。这个仅有13家门店的连锁超市品牌,2023年第一次进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中国超市TOP100”就排到了31名的位置,2023年销售规模46亿元,店均年销售额达3.8亿元,而永辉、大润发的店均年销售额分别为约8479万元和1.5亿元。 

与此同时,也有消费者反映胖东来卖的东西有点贵。一位来自吉林的博主称,他在胖东来购买了一只烤鸡和一斤二两的羊蹄,前者只需16.8元,而后者要48.6元,超出了他的心理范围。接着,他在水果区看到一箱火龙果售价88元,合接近10块钱一只,不禁觉得肉痛。 

然而,真正打动这位博主的是一件小事。他在胖东来上厕所时需要厕纸,按了门上的按钮后,服务员送来了一大卷纸。与许多商场卫生间动辄扫码看广告取纸、付费取纸的现象不同,胖东来此举让博主感受到了大方、贴心。自然而然地,“值得”二字就这样烙印在了他的心里。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曾这样分享:“做信得过的产品,做有价值的产品,而不是低价的产品,低价会让企业走向死亡。”虽然部分商品价格偏高,但当地消费者认可了胖东来的增值服务。正是这些增值服务,大大抚平了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 

为什么“9块9们”卷不赢? 

从主动降价到不敢多要价,商家们“卷”得越来越累了。多少品牌期待着通过一时之“卷”广拓市场,挤走对手,但最后剩下的,只是赔本赚的那一句吆喝。 

在低价竞争的漩涡中,不乏出现卖家与买家相互“勾心斗角”的戏码。说回刚才的打折售书例子,由于大家习惯于在平台上购买打折后的书,发行公司在标价时便倾向将价格标高,留出打折空间。数据显示,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码洋(书的定价乘以销售量)规模为912亿元,同比上涨4.72%,但实洋(书的实际售价乘以销售量)却同比下滑7.04%。也就是说,实体书在大家的心目中变得越来越贵,但出书的人依然没多赚钱。 

更极端的情况下,低价噱头背后隐藏着重重陷阱。你或许在热搜上看到过这种旅游团,它们往往以超低价吸引游客报名,价格低得听上去都没法回本;等上了旅游大巴,导游便会顺理成章地要求游客进店购物,甚至语出惊人地进行道德绑架。此类不讲武德、佯装低价的做法,不仅扰乱市场,也是自掘坟墓。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并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并提倡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从平台端来看,部分平台已经开始调转车头,淡化低价策略。据报道称,近期淘宝、抖音电商、拼多多等平台已调整策略目标,重新将GMV(成交金额)提上第一优先级。 

商家为了追求低价,往往会降低在品牌建设上的投入,这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区分不同品牌的产品;最终,消费者可能只记得价格,而忽略了产品背后的品牌和质量,甚至掉入消费陷阱,造成更大损失。从宏观上来看,薄利背后未必是多销,当企业加入薄利行列,则势必对员工待遇福利、研发水平等造成一系列的影响,长期下去则恐将自降身价,限制品牌定位,降低品牌形象。 

也许,当价格“归位”之时,商家才能腾出资源和精力,在品牌力、产品力上有的放矢;消费者可以在丰富的供给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当平台不一味倡导低价策略,而是在平衡中寻求增长时,才能重新找回与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边界感。要构建健康的共生环境,每一方的选择,都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每日人物社《出版业联手抵制平台低价,为什么书不能卖9.9》

汪惟《你买到的低价是你以为的那个低价吗?》

机核《<黑神话:悟空>只是特例,游戏大涨价时代明年开始?》

中访网观察《奢侈品涨价太过频繁,有钱人也不想买单了》

吴晓波频道《揭秘胖东来:一个零售神话背后的故事丨一线》

证券时报《电商平台策略“调转车头” 重视成交额淡化“卷价格”》

文中未标注图片来源网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