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较高的盈利能力、充足的现金流和长期稳定的分红,红利类资产在近两年备受股市青睐,不仅估值修复明显,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资金的关注。
最近红利类资产跟随大盘有所调整,有些投资者觉得适度“降温”能减轻此前交易拥挤的担忧,或许是逢低布局的好时机,也有投资者担心红利板块就此熄火。本期《焦点》栏目就来聊聊,红利类资产为何出现调整?是否值得继续布局?中长期投资价值如何?
A股红利板块的“风向标”——中证红利指数(000922.CSI)是从5月中下旬开始阶段性触顶回落,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现金分红导致指数出现自然回落。每年6-7月是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中报节点,我们在各类行情软件中看到的红利类指数包括中证红利指数多为价格指数,现金分红不计入指数,分红后会导致指数出现自然回落。
今年A股上市公司中期分红尤其踊跃。从A股2024年中报来看,有超67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现金分红方案或预案,涉及分红总额近5300亿元,拟分红的公司数量超越此前三年总和,分红总额创历史新高。(数据来自wind)
二是红利资产中周期资源类板块回调拖累。以中证红利指数来说,金融、能源、工业权重占比近60%,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强周期相关板块近期有所回调。
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联接基金经理王紫菡表示,资源品相关品种的回调是红利类资产回调的主要原因,这部分资产回调源于海外衰退预期交易与国际定价的大宗商品走弱。其他方向,如银行、公用事业、公路铁路等稳定类红利资产相对全A仍超额显著,较少受到宏观交易逻辑衰退影响。
“红利类资产的行情方兴未艾,短期的回调反而有助于投资性价比的提升。”王紫菡强调,首先,红利是一种风格,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或者个股,风格的轮换周期一般相对较长。回顾过往A股风格轮动的规律,2019-2022年大盘价值风格表现较弱,新能源、医药等成长板块大幅上涨,大盘+红利类资产涨幅不高,而2023年价值风格开启回归,过去一年多的红利行情更多是估值修复的过程。
其次,从基本面角度来看,能源电力、通信、银行、公路铁路等板块供需结构较好,企业竞争力较高,规模较大,盈利能力、抵御风险能力也相对更强,更有望相对平稳穿越周期,尤其是近年来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有利于加速央国企价值重塑。
红利风格未来持续性如何?
红利风格占优的趋势转变或许需要满足两大条件,一是中长期国债利率中枢不再下行,二是高股息板块股息率进一步提升受阻。这一结论的成立,还需要等待更多信号。
王紫菡指出,中长期来看无风险利率下行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海外方面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全球降息周期开启,国内方面,近期多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再度下调。目前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在5.43%附近,红利类资产高股息优势很明显。在低利率环境延续、高股息赛道股息率依旧较高情况下,目前还没有持续看空红利类资产的逻辑基础。
红利类资产还有望吸引更多资金的关注。王紫菡表示,从2024年以来,公募基金重仓股部分对红利类资产的持仓比例相对较低,与近三年季报数据的平均值基本持平。除此之外,个人投资者、融资、私募基金对全部红利资产仓位配置力度较低,险资红利资产水上仓位已经回落至2015年以来的低位水平。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对于红利资产总配置依然后较大的提升空间,资金有望向高股息板块重新聚集。
此外,红利风格的兴起或非简单的市场风格轮换,而是耐心资产的价值体现。新国九条中明确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在运行中或呈现出“耐心”的特征:降低资本开支,注重ROE水平和现金流,注重投资者回报等。这意味着,红利可能从风格轮换升级为时代趋势。
截至8月30日,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股息率分别为3.06%、3.36%,高于A股过往历史底部的股息率,分别处于历史百分位的99.09%、98.64%,均达到一年期国债利率两倍左右水平,也足见高股息红利类资产的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立足当下,王紫菡建议,红利类资产不仅契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也适合作为底仓进行长期配置。短期回调或是较好的加仓时机,投资者也可以选择定投,淡化择时,从容以待。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大家都在看
高股息遇上低波动,为何红利低波指数备受欢迎?
记得【点赞/在看/分享】,传递收获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