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募合伙人诈骗的起源与发展

2015年,在国内某地区,一套相对成熟的合伙人诈骗操作模式初现。此模式以合法注册公司为掩护,以招募高科技项目“合伙人”为诱饵,通过签订合同实施金融诈骗,也称作“合伙人诈骗”。起初,这种诈骗模式并未引发广泛关注,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范围逐渐扩大。

2016年,招募合伙人诈骗模式逐渐走向成熟。诈骗团伙作案手法日益娴熟,通过虚假宣传公司高科技项目前景吸引投资者签订合同,并承诺高额回报,使受害者误以为遇到优质投资机会。例如,宣称项目短期内能实现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利润增长,投资回报率高达百分之几百,这种极具诱惑性的数据吸引了不少投资者。

2017年,招募合伙人诈骗进入爆发期。受害者数量急剧增加,诈骗分子活动越发猖獗。他们不仅骗取投资者资金,还套取政府政策性补贴与扶持资金,随后迅速转移资金并舍弃涉事公司以逃避法律制裁。在此阶段,诈骗分子利用虚假项目材料和伪造的文件骗取政府相关部门信任,从而套取补贴资金。

2018-2019年是招募合伙人诈骗的高发阶段,相关公司与项目大量涌现。

疫情期间新媒体兴起。诈骗分子摒弃传统的发帖、发消息等方式,普遍采用网络直播等更为隐蔽的手段,诱骗受害人。例如,在直播中虚假宣传高科技项目,宣称公司拥有先进技术与广阔市场前景,邀请观众成为合伙人共享巨额利润。他们在直播中展示的看似高科技的设备或软件界面,往往是事先制作的虚假演示,毫无实际技术含量。

近两年,诈骗团伙主要在互动直播平台发布广告,作案更加嚣张,方法更加隐蔽,手段更加狡诈。

目前,“合伙人诈骗”已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危害严重。受害者不仅遭受经济损失,还承受着精神上的打击。这种诈骗方式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对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招募合伙人诈骗的主要作案手法

1.虚假项目诱导:

诈骗者精心炮制各种看似前景广阔的项目,如一些所谓的高科技创新项目、热门概念相关项目等。这些项目往往缺乏实际可行性,但在宣传中被包装得极具吸引力。

例如,在新能源领域,声称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成本极低且能量转化率极高的电池技术,远超当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然而,这种技术在现实中根本无法实现,只是诈骗者为了吸引投资者目光而编造的谎言。

或者在互联网领域,宣称打造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新平台,能够实现瞬间完成交易且无任何手续费,还能保证数据的绝对安全。但实际上,他们对区块链技术只是一知半解,根本无法实现所宣传的功能。

或者宣称研发了一款环卫设备,既能低费用甚至零费用处理垃圾赚取利润,还能产生巨大的附加“流量”,“跨界”赚取不可限量的利润。

2.虚构公司实力:

通过伪造公司资质、荣誉证书、合作案例等手段营造出公司实力雄厚的假象。

比如,伪造与国际知名大企业的合作协议,协议上盖着看似逼真的公章,但其实都是假造的文件。

还会在公司办公环境、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虚假包装,租用高档写字楼,将办公室装修得十分豪华,摆放着各种昂贵的办公设备。同时,雇用一些看似专业的人员,这些人员穿着得体,在公司里走来走去,给人一种公司业务繁忙、实力强大的感觉。

3.利用信息差误导:

利用投资者对某些行业或领域的信息不熟悉,信息获取困难,甚至滞后,故意提供一些模糊、不准确或者误导性的信息。甚至编造一些利于其诈骗的虚假资料,进行展示。

例如,在对投资项目进行介绍时,存在夸大行业发展趋势的情况。声称某一行业即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其项目正处在该行业的核心位置。然而,实际情况是该行业或许仅仅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甚至还存在大量发展瓶颈,或者仅仅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

在其虚假宣传当中,项目所展示出的发展前景,就盈利模式、市场规模以及未来可持续性等方面而言,均与人们的心理预期高度相符,非常容易使人们心动。以那些打着 “懒人经济” 旗号的项目为例,诈骗团伙往往会把此类项目包装成顺应时代潮流、无需投入过多努力便能够获取丰厚回报的绝佳契机。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其背后隐匿着巨大的陷阱。

4.情感与心理操控:

诈骗分子擅长利用投资者的情感和心理弱点。他们会营造一种紧迫感,声称投资机会难得,错过就会后悔。比如,不断强调项目的投资名额有限,每个区域仅限一个,现在不投资就会被别人抢占先机。

还会利用投资者的贪婪心理,承诺超高的回报率,让投资者被巨大的利益诱惑而失去理性判断。例如,宣传投资一个项目,每月可获得高达20%的收益,甚至更高,年收入几百万等。这样的回报率在正常投资领域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人性的贪婪往往容易被这种虚假承诺冲昏头脑。

三、招募合伙人诈骗相关案例

案例一:“新能源汽车合伙人”诈骗案

2018年,一家自称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的公司开始招募合伙人。该公司宣称已经掌握了核心电池技术,能够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并且即将推出一系列具有市场颠覆性的车型。他们在各大投资论坛和线下活动中大肆宣传,声称已有多家知名汽车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

刘先生一直对新能源汽车领域饶有兴趣,且有一定积蓄想要进行投资。在接触到这家公司的宣传后,他被其美好的前景深深吸引。公司的业务员不断地给他打电话,强调项目的稀缺性和紧迫性,告诉他现在加入是抢占先机的最佳时机。刘先生在未对公司进行深入调查的情况下,被业务员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他先是投入了50万元成为合伙人,之后又在公司的诱导下,陆续追加了30万元的投资。然而,在投资者投入大量资金后,该公司并未按计划开展研发和生产工作,所谓的核心技术也只是一个幌子。刘先生多次询问项目进展情况,公司都以各种理由搪塞。最终,公司负责人携款潜逃。刘先生损失惨重,累计金额达80万元。多年的积蓄付诸东流,家庭也陷入了经济困境。

案例二:“共享健身器材合伙人”诈骗案

2019年,有一家公司推出了“共享健身器材”项目,并招募城市合伙人。该公司声称其共享健身器材采用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的用户定位和数据分析,市场前景广阔。公司还展示了一些看似专业的设备模型和数据分析报告。

李女士是一位健身爱好者,她看到这个项目后觉得很有新意,而且公司宣传的收益也非常可观。公司的招商人员向她详细介绍了项目,说只要投入资金成为合伙人,就可以坐享其成地获得分红。并且给她看了一些虚假的成功案例,说其他合伙人已经获得了高额回报。李女士心动不已,拿出了自己的20万元养老钱投入到这个项目中。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先进技术根本没有实现,公司只是在一些小区放置了少量普通的健身器材作为展示。随着时间推移,公司逐渐停止了对项目的运营和维护,李女士的投入也打了水漂。她后悔不已,因为这20万元是她多年辛苦积攒下来的。原本打算用来养老,现在却血本无归。

案例三:“人工智能教育合伙人”诈骗案

2020年,一家公司宣称正在开发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系统。声称该系统可以根据每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进度,自动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在各大教育展会上进行宣传,吸引了众多关注教育行业的投资者。

张女士是一位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她看到这个项目的前景后,决定投资。该公司要求合伙人投资30万元,可获得区域代理权。张女士投入资金后,公司只是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教学资料,所谓的人工智能系统一直没有上线。在张女士的追问下,公司以系统正在优化升级为由推脱。过了一段时间,公司相关人员失联,张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30万元投资款血本无归。

案例四:“智能家居合伙人”诈骗案

2021年,有一家公司推出了“智能家居”项目,宣称其智能家居产品具有领先的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全屋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并且节能效果显著。

王先生对智能家居领域比较感兴趣,经过公司业务员的一番介绍,他了解到成为合伙人需要投资40万元。业务员向他展示了一些精美的产品手册和看似高科技的产品演示视频。王先生被这些宣传所吸引,决定投资。然而,在投资后,他收到的产品质量非常差,根本无法实现宣传中的功能。而且公司后续也没有提供任何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服务。最后,公司消失不见,王先生损失了40万元。

四、招募合伙人诈骗已广泛渗透至生活的诸多领域

其涵盖范围包括:购物代买、外卖跑腿、餐饮配送、收纳整理、美甲美容、健身运动、共享健身、厨余垃圾处理、洗衣修鞋、家电维修、宠物护理、上门服务、共享纸巾、共享洗车、小吃快餐、刷脸支付、共享充电桩、共享充电宝、外卖代理、商城平台、电影众筹、街电认购以及共享自习室等方面。

在传统生活服务领域,诸如家政服务(涵盖保姆服务、月嫂服务等)、房屋中介服务、婚庆服务等均有涉及;在商业运营领域,包含传统的实体店铺加盟项目(例如服装加盟店、餐饮加盟店等)、线上电商运营项目、商业综合体招商项目(存在通过虚假宣传吸引投资者作为合伙人参与商业综合体运营的情况)、大型连锁超市区域代理项目(以招募区域代理合伙人之名实施诈骗行为)、品牌连锁酒店加盟项目(借助酒店品牌影响力诱导他人成为合伙人但不履行相关承诺);从当下的厨余垃圾处理相关领域、与学生学习相关领域,到艺术领域(如绘画培训项目、乐器培训项目等合伙人招募诈骗)、医疗健康领域(如虚假养生项目合伙人招募、医疗设备投资等)、农业领域(如虚假特色种植项目招募合伙人)、交通领域(如非法共享交通工具运营招募等)均有涉及。

五、招募合伙人诈骗中涉及的合伙人称谓呈现出极为多样化与复杂的态势

在商业领域中,“事业合伙人”这一称谓较为常见且被频繁运用。“城市合伙人”常被渲染为在特定城市范围内可大展身手的合作契机;“梦想合伙人”被精心包装,似乎能让参与者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并肩前行;“区域合伙人”的概念被用于划分特定地理区域以开展所谓的业务拓展。

从行业细分角度来看,“电商合伙人”的称谓主要面向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领域,“物流合伙人”聚焦于物流行业相关机会。“化肥合伙人”虽然看似小众但也被诈骗者利用,而“美容合伙人”则针对美容行业相关项目进行包装,欺骗消费者。

那些新颖奇特的称谓令人眼花缭乱。“练习生合伙人”被包装成与演艺练习生培养相关的合作机遇,“读书合伙人”仿佛能让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共同探索并获取利益。“流量合伙人”与当下热门的数据流量、网络流量等概念相关联。此外,还包括“教育合伙人”“养生合伙人”“影视合伙人”“新能源合伙人”“人工智能合伙人”“智能家居合伙人”“餐饮合伙人”“旅游合伙人”“文创合伙人”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热门行业领域进行包装以吸引他人。

在企业运营和项目管理层面,“运营合伙人”与“经营合伙人”被用于描述企业日常运作和管理方面的合作角色。“项目合伙人”“技术合伙人”“渠道合伙人”分别从项目执行、技术研发与应用、市场渠道拓展等方面进行诱惑。

同时,“版图合伙人”“联创合伙人”“消费合伙人”“同创合伙人”“业务合伙人”“用户合伙人”“门店合伙人”等各类称谓也都被诈骗者精心包装。另外,“生态合伙人”“资源合伙人”“金融合伙人”“投资合伙人”“品牌合伙人”“设计合伙人”“策划合伙人”“数据合伙人”等称谓也常被利用。

这些形形色色的合伙人称谓被恶意地应用于招募合伙人诈骗活动中。它们如同精心布置的陷阱,使众多不明真相、怀揣不同期望的人受到迷惑。参与者往往被这些看似美好的称谓所吸引而投入资金与精力,最终遭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六、招募合伙人诈骗的方式

1.精心伪装身份与公司

犯罪团伙骨干冒充知名学府毕业生、成功人士、知名企业员工等,有组织、有预谋、有计划地注册数十家公司。雇佣网络水军并赋予其项目经理等身份,雇用大量的“托”充当工作人员。

将同一技术框架改头换面地封装成不同的APP作为敛财的道具;编造赚钱场景、话术与套路;伪造荣誉、资质证书以及获奖、融资情况等。

近年来,类似诈骗团伙注册的公司数量众多。他们通过伪装身份获取受害者信任,声称自己具备丰富专业知识与创业经验,同时伪造荣誉资质证书,使受害者误以为公司正规且有实力。

这些诈骗团伙还会在公司网站上展示虚假的公司发展历程,包括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重大项目合作和里程碑事件,以及伪造的公司团队照片。照片上的人员穿着正装,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

2.利用政策虚假宣传并招募

诈骗团伙善于利用政策为诈骗项目寻找合法性依据,编写专业文案并声称符合国家战略、受到政府支持。

雇用的网络水军在微博、贴吧、论坛、公众平台、朋友圈等发布信息,在活动平台发布活动消息,在多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发布广告等进行虚假宣传,制造项目火爆的假象。

宣称项目得到国家提倡、有名人站台、名企背书,同时发布招募各类合伙人、代理人等消息来引诱受害人。

他们还会在宣传中故意曲解政策含义,将一些与项目无关的政策内容强行关联,误导投资者认为项目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

3.诱骗参会与洗脑签约

诈骗团伙诱骗受害人前往犯罪地后,工作人员会贴身跟进,将其带到酒店、会所等地参加“项目品鉴会”等活动,活动地点选择在酒店、会所等营造出高端氛围。

会场采用传销模式营造氛围进行宣讲洗脑,承诺零起点、零风险、零投入与超高收入,许诺低成本、零成本创业或转型以及公司全方位帮扶等,鼓吹“睡”后收入、躺赚人生等理念。

在“项目品鉴会”上,他们还会安排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上台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这些“成功人士”其实都是团伙成员,他们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台词,讲述自己如何通过投资这个项目实现了财富自由,让台下的受害人信以为真。

最后工作人员诱逼受害人先支付高昂费用后签订精心设计的非“合伙”协议,该协议不含宣传、宣讲中承诺的关键条款,甚至没有关于“合伙”的任何条款。

4.敛财后转移资金与继续诈骗

犯罪团伙敛取巨额钱财后,迅速转移资金,通过多种方式逃避制裁。

犯罪团伙大多会发布一款APP,假装运营项目,举办活动假意提供后续服务,实则传授诈骗的方法、诱骗的话术,发布假新闻、假消息,制造假事件,编造运营状态、虚构盈利数据。一方面稳住受害人,以项目运营等借口多次骗取钱财,另一方面继续诱骗其他受害人,还套取政府补贴资金并教唆受害人参与,导致部分受害人与工作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种状态一般会维持三到五年,最后诈骗团伙骨干成员跑路后失联。

例如,他们会在APP上显示虚假的项目进度和盈利数据,让受害人误以为项目正在顺利进行,同时不断诱导受害人继续投资或者介绍新的投资者加入。

七、招募合伙人诈骗危害与警示

1.经济层面

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大量资金被非法转移;导致有潜力的项目得不到投资,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例如,部分诈骗分子套取政府补贴资金后跑路,使得扶持政策无法落实,浪费了公共资源。在某些地区,合伙人因诈骗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万元甚至更多。

这些诈骗行为还会影响正常企业的融资环境,使得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信心,不敢轻易投资,导致一些真正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的局面。

2.社会层面

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受害者经济受损后可能面临生活困境甚至家庭破裂,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破坏,商业合作氛围受到影响。

例如,被骗者在之后的商业活动中对合作提议持怀疑态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这种诈骗行为还会引发社会舆论的负面关注,导致公众对投资环境产生担忧和不满情绪,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3.个人层面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人们怀揣着创业梦想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陷入诈骗陷阱,不仅财富受损,还可能陷入心理阴影,对社会公平正义产生质疑,降低了生活满意度与对未来的期望。

为防范招募合伙人诈骗,我们应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面对投资合作机会保持理性,仔细审查项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同时,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诈骗行为,维护经济与社会稳定。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合伙人诈骗的蔓延,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招募合伙人诈骗从起源到如今的泛滥成灾,其手段之多样、危害之深远令人震惊。从虚假项目的包装到公司实力的虚构,从利用信息差到操控情感心理,诈骗团伙无孔不入,涉及领域广泛,诈骗方式环环相扣。众多受害者在经济和精神上都遭受了沉重打击,对社会经济、稳定以及个人生活都产生了负面影响。然而,我们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高度的警惕,理性对待投资机会,政府与相关部门也能强化监管,严厉打击,就一定能斩断招募合伙人诈骗的罪恶链条,为我们的社会营造一个安全、诚信、有序的投资环境,使人们能够在真正合法可靠的项目中追逐梦想、创造财富。全社会应充分认识到招募合伙人诈骗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防范与打击。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