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则国强。当今时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演进,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关键动力,我国也将“科技强国”作为战略目标,谋求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强国路上,金融助力必不可少。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就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最新发布的“国十条”3.0再次重申这一要求。其中,科技金融便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

那么,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保险业该如何发挥社会“稳定器”与经济“减震器”功能,书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呢?

近年来,国寿财险积极践行金融央企担当,聚焦科技领域细分需求,从产品创新、服务供给、资金支持等方面多点发力,加速提升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服务能级,着力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

聚焦科技保障缺口

创新产品服务供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众所周知,科技企业在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过程中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为减少创新主体的后顾之忧,科技保险的创新发展被摆在了重要位置。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科技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就提出,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过程中发挥保险力量。

在市场需求叠加政策要求下,近年来国寿财险在如何提升科技保险的创新供给能力方面颇有作为,通过聚焦科技创新企业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风险痛点,点面结合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险保障方案。

典型的实践案例有,今年该公司新推出的“实验室一切险”。国寿财险调研发现,2023年全国有500余所高校,共有各类实验室近8万间,但此前国内尚未推广针对高校实验室的专属保险产品。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杨全红教授提出提案,建议为实验室安全定制专属保险体系。

针对业界这一集中诉求,在充分借鉴国寿财险“安心防”预警平台、CIRS安全生产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国寿财险应需而动,着手研发“实验室一切险”。很快,2024年4月15日,国寿财险便在某高校化工实验室正式落地全国首单“实验室一切险”。从产品特色来看,“实验室一切险”打破了传统责任险的应用场景壁垒,突破了保险产品的限定承保范围,实现了全场景、全风险单位承保,填补了行业空白,有效弥补了实验室与科研机构的风险管理短板。

此外,基于科技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保障需求升温,近年来,国寿财险深入对接企业需求,围绕知识产权确权、运营、维权等不同环节以及专利、注册商标、地理标志等不同知识产权类型,创新研发出十余款知识产权保险主险产品,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险产品体系。

如2023年7月,在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国寿财险与广东省某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机构签订了广东首单商业秘密保险,助力企业方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再如,在宁波当地开展的商标专用权保险项目中,国寿财险采用了“保险+服务”模式,提供“损失补偿+维权服务”,通过与商标代理机构、律所、第三方维权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投保企业提供普惠与增值服务。

在西藏地区,国寿财险还落地了首单专利保险。西藏地区气压低、沸点低使得常规方法烹煮食物耗时费力。西藏某炊具制造企业主要针对高原地区的特殊环境和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和研发。该公司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申请相关专利,以确保其产品的独创性和市场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国寿财险近年推出的专利保险精准满足了该类企业的保障需求。据了解,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手段,专利保险可以减轻相关企业在专利侵权纠纷中承担的风险。

事实上,包括上述探索案例在内,国寿财险已在科技保险创新上有了丰富积淀,目前已累计开发出包括“三首”类、知识产权类、网络安全类、生命科学类、航天类及高新技术企业类保险等在内的九大类共50余款专属主险产品及80余款附加险产品。另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1—8月,国寿财险为科技活动风险及科技活动主体提供风险保障11.85万亿元,充分发挥了科技保险的保障功能,为我国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坚实后盾。

突破事后理赔模式

强化风险减量思维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防灾减损愈加重视,保险业也在积极强化“防重于赔”的理念,各家险企纷纷以风险减量服务为抓手,从事后理赔向事前预防转移,加速提升全流程的风险管理能力。

2023年1月,监管部门发布的《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也指出,鼓励各公司积极为专精特新等领域提供专业化风险减量服务,切实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作用。鼓励各公司把风险减量服务嵌入企业管理与生产流程中,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一揽子风险减量服务,构建风险减量服务新模式。

难能可贵的是,国寿财险也将这样的理念带到科技保险解决方案当中,通过自身科技能力或联手第三方技术平台,构建“保险+科技+服务”模式,有效助力科技创新主体在前端把控好风险。

比如,在网络安全领域,国寿财险也力求突破传统险种重点关注事后理赔的模式,积极开展网络安全“保险+服务”模式探索。牵头报送的“云网安心”云服务企业网络安全保险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金网安心”网络安全保险综合解决方案入选工信部网络安全保险典型服务方案目录。在浙江仙居县试点开展的县域工业园区网络安全保险服务项目,通过在保险保障基础上嵌入漏洞扫描、云监测、云防护、威胁情报资讯、网络安全培训等风险减量服务,助力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感、治理有序”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国寿财险为重点行业企业提供网络安全风险保障近20亿元,并与市场头部网络安全及保险科技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或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一套“事前诊断评估、事中监测响应、事后经济补偿”的全流程“保险+服务”体系。

安全生产领域,国寿财险就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和服务,面向高危行业引入地方风险减量服务新机制。具体案例上,国寿财险与四川某能源企业携手合作,通过搭载无源科技技术,创新推出“安责险+物联网”服务模式。据了解,这一创新服务模式不仅优化了事故预防服务流程,更实现了安责险市场化的事故预防服务落地和闭环管理。上述项目的推出还构建起四川省内首个“保险+科技+服务”全生命周期风险减量管理生态体系,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服务最佳案例。

国寿财险的风险减量服务思维,还在前述提及的“实验室一切险”中鲜明体现,即除了保障被保险实验室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突发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外,国寿财险还通过“保险+服务”模式,引入第三方风险管理公司,通过对实验室准入、危化品及高危设备管理、消防设施点检等措施为实验室安全提供全周期服务。

不难看出,国寿财险对科技保险的探索不仅限于产品创新,而是更加突出风险减量服务思维,这对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风险预警和事前防控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积极参与科技保险运营模式探索

共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国寿财险始终注重将科技保险融入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参与市场机制创新。作为天津“科产融”新循环首批试点机构中唯一的保险公司,国寿财险结合公司资源禀赋和产品服务体系,在点、线、面三个维度寻求突破。在把特定保险产品服务做深做实基础上,致力于为科技主体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2023年,天津分公司联合多家银行,累计为当地贷款客户提供2700余万元阶段性担保,推出“智融宝”产品解决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难题。在湖北,国寿财险积极与武汉东湖高新区金融局合作,共同推进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聚焦生命大健康、集成电路等领域,系统性深耕行业应用场景,参与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保险链+资金链”四链融合的科技保险创新服务生态体系。牵头推进科技保险示范区知识产权类保险实施及光谷生命大健康共同体,为生物制药研发、成果转化等各阶段提供全流程保险保障。2024年9月,公司受邀作为武汉东湖科技风险管理实验室发起单位。

事实上,保险业对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持不止体现于负债端的产品供给层面,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保险资金也与科技企业创新活动所需的资金属性天然适配。

近两年来,国家及监管层面也在大力推动险资加速流入科技创新领域。如近期“国十条”3.0就提及,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引导保险资金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乡村振兴、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强调,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引导保险资金投资科技型企业和面向科技型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推动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在此背景下,作为金融央企的国寿财险也站在“大保险观”的高度,主动对接科技企业融资需求,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机会,通过债权、股权等多种投资形式,为科技创新领域相关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末,国寿财险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方面的存量投资规模达75.45亿元,并落地了一批特色项目。

上述产品和项目的落地只是国寿财险着力书写“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的缩影。国寿财险将以“科技金融”为抓手,持续深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诠释心怀“国之大者”的担当与格局。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