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显著的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在比亚迪的带动下,国内外销量均创下新高。然而,与其庞大的销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相对较低的单车利润。

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营业收入3011.3亿元,同比增长15.76%。净利润136.3亿元,增长24.44%,在上市车企中领先,反馈到销售的汽车总量上,每辆车的平均出货价格为15万元,单车盈利仅8450元,无论跟全球汽车销量前10的车企相比,还是跟国内的车企相比,比亚迪的单车净利润都处于中下水平。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比亚迪汽车的盈利能力并不高,但是从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比亚迪以这种低利润的方式进行有效市场扩张,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价格换市场的策略,更重要的是低利润的原因并非成本控制能力不足,而是研发投入过高,研发的目的则是为未来构建更深的护城河。

比亚迪这一策略反映了其“薄利多销”的经营思路。比亚迪不仅依靠强大的市场渗透率和技术创新巩固了其市场领导地位,还打破了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重塑了汽车行业的利益格局。

垂直整合造就成本领先策略

去年至今比亚迪打响了国内汽车的“价格战”,对自己旗下的热销车型大力降价,让不少竞争对手措手不及,而且比亚迪的财报还显示,随着降价在多个车型的持续推进,比亚迪汽车的毛利率不降反增。

比亚迪能够保持销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进行成本控制,很大一部分得益于锂电池上游材料的价格下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锂电池是电动车制造成本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过去2年中,由于全球范围内锂电池生产技术的进步及供应链的优化,锂电池价格大幅下降。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锂电池的单位成本下降了近85%。

比亚迪作为锂电池技术的领导者,利用这种价格优势进行了降本增效的策略。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掌控从上游原材料采购到下游整车制造的全过程,比亚迪进一步减少了外部依赖,降低了生产成本。

与其他车企不同,比亚迪不仅生产整车,还在核心部件如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拥有自主技术和生产能力,这种“自给自足”的商业模式确保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控制权。2023年,比亚迪通过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实现了产品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将降本收益直接回馈给了消费者。

例如,在其热销车型中,比亚迪广泛应用了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这种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还有效降低了成本。相比传统电池,刀片电池的结构更为紧凑,空间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这种技术创新让比亚迪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加量不加价”优化用户体验

比亚迪的“加量不加价”策略为其赢得了大批忠实消费者。以其插电混动车型为例,所有车型都标配12V磷酸铁锂启动电池,由于长达30年对磷酸铁锂电池产业的耕耘,比亚迪对12伏磷酸铁锂小电池的成本控制相当出色,因此在行业内打响了小电池用锂电池的第1枪。

这种磷酸铁锂的12V电池相较传统的铅酸电池不仅重量更轻、充放电效率更高,而且维护成本也更低。通过这种配置的提升,比亚迪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车辆性能,还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

在销售价格上,比亚迪并没有因此大幅提价,反而通过其成本控制策略,将这些技术升级带来的利益反馈给消费者。这种“让利于民”的策略在国内外市场上均获得了积极的反响。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的秦Plus等车型价格下调了2万元,这一降价行为直接刺激了销量的增长。

另外,再销售模式的优化,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进一步提升了销售效率,通过在线销售平台和智能化营销手段,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这些策略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还提升了用户的购买体验。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9.9%,累计销量达到232.8万辆。其市场份额超过27%,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这一成绩的取得,除了技术领先之外,还得益于比亚迪通过“加量不加价”普惠用户的商业策略。

总之,比亚迪能够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其强大的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能力。通过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比亚迪不仅掌控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还通过自建工厂和扩展产能,实现了规模化效应。这种模式让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都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高质量的电动汽车。

高研发投入构建竞争护城河

比亚迪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其降本增效的策略,更关键的是其在研发上的持续高投入。

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的研发支出高达201.77亿元,同比增长41.64%,远超其当期净利润。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比亚迪短期的策略调整,而是其长期坚持的战略方向。

自2011年以来的14年里,比亚迪有13年的研发投入高于同期净利润,有时甚至是净利润的数倍。截至目前,累计研发投入已经接近1500亿元。这种“重研发、轻利润”的策略让比亚迪在技术领域保持了持续领先的优势。

比亚迪的研发重点集中在电池技术、电机系统、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特别是在电池技术上,除了刀片电池外,比亚迪还推出了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这项技术让电池成为车身的结构组成部分,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刚性和安全性。同时,这种创新设计也为比亚迪的车型减重、提升续航里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2024年,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研发也有了突破。其4000人的研发团队,规模已接近华为智能驾驶团队,为比亚迪在未来的智能驾驶竞争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公司计划将在未来几年内推出具备更高智能驾驶能力的车型,并普及到中低端市场,打破智能驾驶技术只属于高端豪华车的局面。

比亚迪的成功不仅体现在销量和技术创新上,更关键的是其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利益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享有较高的利润率,而自主品牌则被挤压在中低端市场。比亚迪通过技术领先和成本控制,成功打破了这一格局,将合资品牌的暴利拉下马,重新定义了市场竞争规则。

比亚迪的崛起,也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提升。随着中国品牌在技术和市场上的不断突破,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开始挑战合资品牌的主导地位,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比亚迪作为其中的领军者,其成功经验为其他中国车企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