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产生生活垃圾1255.8 万吨,干垃圾占比50.18%,充分利用干垃圾资源是上海市垃圾能源化的重点之一。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31座,焚烧量占比逐年增长,2023年上海市焚烧处理能力占比 56.8%,远超填埋垃圾的处理方式。因此,强化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形成多方联动机制,建立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核心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正是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能源化”的重要节点。 

上海市2016-2022生活垃圾焚烧量占比。来源:课题组整理


一是要形成兼顾事业和产业的共同价值目标取向。垃圾焚烧处理企业在推动环保事业的同时,也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围绕“绿色、创新、协同、责任”四大核心的共同价值目标奋斗,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承担社会生态责任。

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上海市垃圾焚烧处理厂通过采用先进的焚烧技术和严格的排放控制,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回收效率,将垃圾资源化,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同时,注重企业技术与管理的双重创新发展,优化燃烧工艺、提升烟气处理效果等技术创新,实现国际顶尖,数字化运营、规范化管理、减少人员投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管理创新,打造上海垃圾处理焚烧企业品牌。

二是要形成基于各方利益相关的行动方案和指南。 随着上海市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发展,垃圾焚烧厂“吃不饱”的问题逐渐显现。除了垃圾分类导致混合垃圾末端处置量减少外,垃圾焚烧厂统筹协调不合理,过度和超前建设造成的产能过剩也不可忽视。

因此,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垃圾资源化能源化过程中各方参与者的利益,基于全局战略方针与国家未来发展动态方向制定行动方案与实施指南,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沟通末端节点垃圾焚烧厂,合理规划不同区域垃圾焚烧厂的运营范围与焚烧垃圾类型,实现垃圾处置焚烧动态最优化,各方利益最大化。

同时,上海市垃圾焚烧处理企业也应秉承技术创新和环保升级的原则,不断优化能源回收过程,确保排放标准得到严格维持或进一步降低,积极与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及其它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制定合理的垃圾处理政策,促进技术进步和行业标准的统一。加强公众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对垃圾焚烧处理流程的透明度和理解。通过居民、企业、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基于各方利益相关的行动方案和指南,携手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垃圾焚烧处理产业向着更加绿色、高效、透明的方向发展,实现垃圾处理的可持续性目标。

三是要形成技术不断适应和改进的合作更新体系。 2023年9月21日,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对于垃圾焚烧厂的技术升级无疑是一重考验,早期建设的垃圾焚烧厂加大成本投入升级园区内焚烧炉设备已经迫在眉睫。

如何进一步通过企业深度合作实现创收又是另一道难关。通过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蒸汽是目前公司创收的来源之一,除了铺设短距离管道输送蒸汽外,许多企业采用移动设备车辆的方式存储蒸汽运输,如何提高移动设备车辆的装载能力和运输能力是未来能源供应方——垃圾焚烧处理厂与能源需求方共同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

政府作为统筹大局的决策者,应出台相关政策,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降低企业改造升级的门槛。鼓励垃圾焚烧处理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转移,通过建立共享平台,实现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外,加大与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力度,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形成国内外技术不断适应和改进的合作更新体系,打通技术壁垒,共创多赢局面。 

延伸阅读:垃圾的能源化技术(Waste to Energy)

国际上普遍观点认为,垃圾是一种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目前垃圾转变为能源(waste to energy)包括国际能源署(IEA)在内国际重要组织及国家的发展目标之一。针对城市生活垃圾(Municipal Solid Waste)的主要处理方式可分为资源再生(包括堆肥处理)、焚烧(包括附带发电等能源回收的焚烧设施)和最终处置(包括土地填埋、海上填埋、海洋处置等)三大类。实际上,这些处理方式都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往往是作为整个处理体系(或者是处理流程)中的一个工艺步骤存在。国外发达国家一直注重垃圾处理及处置方面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垃圾处理技术近些年出现了新的趋势:首先,改进热处理工艺,开发垃圾衍生燃料法,并且大规模使用热裂解法,如利用水热碳化方法处理垃圾中的有机固体,其产物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固体燃料。其次,更加注重生化法,用化学、生物转化制备液态或气态燃料以及肥料。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