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华夏能源网、华夏光伏、华夏储能主办,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2024)分布式光储生态大会在江苏苏州举办。本届大会以“赋能千行万业·绘就绿水青山”为主题,数百名行业同仁在现场就分布式光储生态建设、落地应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

TCL光伏科技商用业务中心业务高级经理江波以“绿色校园建设中商业与公益的融合实践”为主题,分享了TCL光伏科技在低碳校园实践中的经验。

TCL光伏科技商用业务中心业务高级经理江波(来源:2024分布式光储生态大会)

TCL光伏科技下设四大核心业务,包括户用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分布式电站、海外光储泵充及运维服务,全流程资产开发、设计、建设、智能运维平台。

截止2024年,在TCL光伏科技的助力下,全国已建成27所TCL光伏低碳校园,总装机量1614.65千瓦,总发电量5077万度,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相当于植树224万棵。

校园虽然是分布式光伏不可或缺的场景,但由于其采用教育电价,无峰谷价差,因而几乎没有盈利空间。

为什么TCL光伏科技仍然要做低碳校园?江波认为,“这是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举措。因为校园需要绿色电力、零碳赋能。”

根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截至2024年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17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预计4900万人。

江波引用第三方数据称,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约为3.47吨标煤,这就意味着仅高校的能源消耗一年就超过了1.7亿吨标准煤,相当于1.13亿户家庭的一年标准煤量。

在政策层面,2022年10月,教育部关于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将绿色低碳发展融入校园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学校建筑屋顶光伏行动。之后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了政策。

“这对于光伏进校园是极大利好。”江波表示,TCL光伏科技在低碳校园领域拥有多年实践经验,自2022年起,TCL公益基金会结合TCL科技产业和技术优势,开始助推全国“零碳”校园建设。

TCL光伏科技链接低碳校园的纽带有四种方式:

第一种是利用校园的建筑屋顶、长廊、体育场所、停车棚等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

第二种是数字化能源管理,将绿色低碳发展融入校园建设,主要是理念、产业、成果的合作上,学校与TCL之间双向渗透;

第三种是校企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例如刚才提到的天津工业大学、天津职业学院,以及在新能源的尖端领域、机器人运维等方面,将产学研结合,各自发挥优势;

第四种是校企融合,助力学校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问题。

在产教融合方面,江波在现场重点提及了两个项目,分别是与天津工业大学及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

“天津工业大学项目是典型的EMC(合同能源管理)工程。”江波透露,TCL光伏科技将利用天工大22个屋顶建设光伏电站,建成后总容量为5.7MW,年平均发电569万度,减少标煤1720吨,减排二氧化碳4468.9吨,二氧化硫12.73吨,氮氧化物17.42吨,粉尘3.7吨。

江波透露,与不同学校合作,会有不同的定制化方案。对于和985/211等高校的合作,由于其科研能力更强,校企合作更多的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而一些职业学校,则更希望TCL光伏科技为其提供培训、就业的机会。

“他们所使用的教材可能有些已经比较落后了,所以希望能够与企业合作,让在校或毕业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中,实地登上自己学校的屋顶,为自己的校园建设光伏,同时也能让他们看到,绿色能源到底是什么样的。”江波在现场说。

因此,TCL光伏科技与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方式则更多元化,不仅在光伏应用上,利用校园21栋厂房屋面,建设3.9MW分布式光伏电站,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而且双方还共同成立双碳产业学院,涉及就业推荐、企业员工到学校接受培训、岗位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合作,以及校企共建课程与专业建设等。

不仅如此,在电站建设、运维等过程多个场景,学校有关专业师生全过程参与见习。

此外,TCL光伏科技的运维技术及后台数据,也为学校开放以供研究学习,极大弥补专业教材滞后于实际运用的短板,便于专业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平台,也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培养大批合格的专业人才。

在绿色校园综合智慧能源管理方面,TCL为绿色校园输出综合能源多能互补方案,同时输出节能改造整体解决方案,并进行项目EMC实施,可智能化分析校园用能设施的状态参数和耗能数据,实时进行调整优化,从而帮助学校降耗,实现绿能转型。

综合能效管理模块是数字能源系统建设的基础,也是可调负荷的总控平台,未来可植入各种场景,为绿色校园赋能综合智慧能源。

最后,江波表示已经推出TCL希望工程光伏低碳校园计划,预计未来5年投资9000万元,面向全国希望学校捐建光伏低碳校园,助力教育可持续发展。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