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钛股份(SZ000629)$  山西永泰能源《财富》中国500强,加快全钒液流储能转型步伐,储能并购整合的残酷现实!

中国百强光伏荟萃 巅峰储能

 2024年09月27日 18:00 山西

图片


近日传出,全球动力和储能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正寻求收购光伏组件及光伏电池片公司,目前正与光伏组件制造商一道新能源洽谈收购。据知情人士透露,宁德时代曾试图以 40 亿元控股润阳股份,只是后被通威股份 50 亿元抢先。




最近又放弃收购一道和TOP4前四位洽谈入股事宜。




储能行业洗牌成为一致预期,储能并购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然而,并购之路并非坦途,现实往往比预想更加残酷。




图片终止IPO、退市、破产,储能大退潮


起势迅猛的储能,仿佛仅用了2-3年时间,就从爆发期开始向洗牌期过渡。


从储能产业链上市企业出炉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来看,储能企业业绩分化显著,巨头日进斗金,而部分企业则深陷亏损泥潭,面临淘汰危机。


锂电池作为储能技术的心脏,更是首当其冲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有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锂电池行业的并购与入股案例接近30起,全球范围内亦是并购重组频现。中国企业更是积极寻求出海之路,通过并购海外公司以拓宽国际视野,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然而,并购的喧嚣背后,是更多企业默默消失在时代的洪流中。锂电行业尤甚,过去十年间,中国锂电产业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野蛮生长与残酷洗牌,最惨烈时,不到两年,三分之一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


2024年以来,锂电企业IPO进展速度对比去年也进一步放缓,除了极少数完成上市外,更多的企业因为各类原因终止。截至今年8月,终止的企业涵盖了锂电原材料、BMS、设备、电池、电池回收等产业链多个环节。其中有被叫停的,也有不少是因等待期过长、经营环境变动等原因主动撤销上市申请的。

图片


山西康伟集团有限公司全钒液流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建成,这是山西省继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之后的第二个全钒液流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该工程由资质单位张家港德泰储能装备有限公司承建,建设1.5MW/6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太阳能光伏总建筑面积1200m2, 10KV并网,年可实现上网电量3073.26MWh, 生产经营期可达到25-26年。

康伟公司光储充一体化电站是充分利用公司总部、南山煤业、孟子峪煤业和鸿泰洗煤厂相对集中连片的有利条件,所有厂房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全钒液流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储存起来。也就是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和汽车充电设备相结合,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现有的厂房内配电系统,将光伏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实现错峰供电或对新能源电动车辆的充电,以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和储存。

该电站具有高效、灵活、可靠、环保、维护成本低、能量调度管理和峰谷套利等优点,不仅提供电力,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管理和利用方式。该项目可以实现自给还可为社会新能源车辆提供优质价廉的充电服务,进一步优化了公司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康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据巅峰了解,康伟公司与德泰储能是兄弟企业,均隶属于永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康伟公司由永泰能源控股,永泰能源持股比例为65%;德泰储能是永泰能源的全资子公司,张家港德泰储能装备有限公司则由北京德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控股。


永泰能源很早就开始布局全钒液流电池业务。2022年12月,永泰能源通过德泰储能与长沙理工大学合作取得全钒液流电池相关储能技术的五项专利权和五项专利申请权,并与长沙理工大学贾传坤教授共同投资设立张家港德泰储能装备有限公司。2023年6月,德泰储能1000MW全钒液流储能装备制造基地正式开工,项目一期计划建成300MW/年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及相关产品生产线,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投产。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技术创新的推动、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产业链的完善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全钒液流电池行业的未来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上。未来,全钒液流电池在能源储存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市场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永泰能源曾表示,力争 2025 年储能产业形成规模,2027~2030 年进入储能行业第一方阵,实现全钒液流电池市场占有率 30%以上,成为储能行业全产业链发展领先和龙头标杆企业的目标。

并购不易,买卖双方且行且珍惜

近年来,储能行业的并购融资类活动频繁。据相关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与储能及其相关的融资和并购事件总计发生了158起,其中融资总金额达到79.56亿元。一切都在说明储能行业正经历快速的发展和整合。


据悉,近期永泰能源与海德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收购了其持有的北京德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49%的股权,交易价格为约9200万元。此次收购完成后,德泰储能将成为永泰能源的全资子公司。

图片

永泰能源已宣布转身,不过,成功与否,我们还需让子弹飞一会儿。



永泰能源银团贷款50亿彰显信心,正有序推进全钒液流储能全产业链战略布局。永泰能源排名458位。永泰能源2023年夯实煤电主业,加快储能转型发展步伐,全面实现向煤炭、电力、石化、储能综合能源布局,实现营业收入301.2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6亿元。

积极推进重点项目 “传统能源+新型储能”格局加速形成


在夯实煤电主业的基本格局下,永泰能源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国家发改委跟踪督导的海则滩煤矿建设,争取早日投产见效,实现煤电一体化目标;二是充实全钒液流储能全产业链基本架构,有序推动钒资源开发、钒电池制造等相关生产线建设,公司“传统能源+新型储能”双轮驱动发展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海则滩煤矿作为永泰能源全面实现煤电一体化目标的支撑项目,正在全速推进工程建设。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加强生产组织及安全管理,形成了安全环保无事故、工程进度超预期、监管检查无处罚的良好局面,为周边矿井建设树立了良好典范。海则滩煤矿投产并充分释放产能后按2023年市场平均煤价初步测算,年新增营业收入约90亿元,新增净利润约44亿元,新增经营性净现金流约51亿元,投资回报率达50%以上。随着海则滩煤矿的投产,公司业绩或将得到大幅提升。


在储能方向,永泰能源正有序推进全钒液流储能全产业链战略布局。目前,公司拥有优质五氧化二钒资源量158.89万吨,上游资源优势彰显。所属南山煤业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设计容量为2.205MWp+1.5MW/6MWh,已于2024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光伏组件已安装完成并开始试运行,德泰储能利用1MW电堆产线已完成24个电堆生产,项目预计9月底竣工投运。另外,德泰储能250kW储能展示项目已于2024年6月完成设备安装,目前正在进行带电调试。


随着永泰能源钒电池全产业链各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加快公司发展成为储能行业全产业链发展领先企业和龙头标杆企业,形成“传统能源+新型储能”双轮驱动发展新格局。


获金融机构助力 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永泰能源全面实现煤电一体化目标的重点项目海则滩煤矿获得银团贷款50亿元授信审批,有利于加快海则滩煤矿项目建设进度。


图片



有人预言,未来在锂电某些核心领域,将有80%,甚至90%的企业会被淘汰。


今年,捷威动力的一纸停工停产通知,又为行业敲响了警钟。这家拥有14年历史、曾是锂离子电池领域佼佼者的企业,也不得不面对市场的无情选择。停工停产的决定,波及了其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众多合作伙伴,从原材料供应商到设备制造商,再到物流运输商。


捷威动力的困境,只是储能行业众多企业艰难求生的一个缩影。


曾立志打造“全球领先的储能平台”的珈伟隆能,困于资金实力与产品质量争议,最终停产、剥离;曾位列储能领域国内第二、目标全球前三的力信能源,最终资不抵债,后吉利入主;今年5月,财务类退市精准出清“绩差生”,最早的新三板储能企业华富储能、曾稳居电池排行榜的保力新,先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近日锂电产业链新纶新材被强制退市……


储能行业快速发展中,产能激增与竞争加剧,让众多企业承受重压。战略调整、资源优化、核心竞争力提升成为生存关键。然而,对于那些跨界而来、缺乏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的企业而言,在储能产业利润逐渐稀薄甚至亏本的情况下,退出市场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今天要聊的重点是储能并购,其绝非纸上谈兵,不是简单的信息整合,也不是教科书式的方案照搬,更多的是业务和人性的碰撞。



资本市场风向突变,自IPO门槛提升以来,新能源领域拟上市企业,尤其是光储领域,纷纷折戟,撤单潮涌,连带一级市场资金撤离,融资困境凸显。产业与资本双重周期的重压之下,现金流危机四伏,无论是行业龙头还是中小企业,皆难以置身事外。银行与地方政府态度谨慎,融资环境愈发艰难。


尤为严峻的是,那些曾风光无限的IPO“种子选手”,如今面临回购重压,昔日股权融资的辉煌成为今日负担,随着时间推移,压力与日俱增。而,并购重组几乎成了唯一选项。


虽说这一轮并购是卖方发起的,但实际上,买方意愿并不大。


核心的问题有两个。首先是储能行业的估值问题。由于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估值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竞争格局等。此外,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也使得估值变得更加复杂。


其次,并购后的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然而,在储能行业并购中,整合难题尤为突出。一方面,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管理风格和管理水平等差异可能导致整合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另一方面,技术融合、市场整合和人员调整等方面也可能面临诸多挑战。


面对这两个问题的不确定性,储能并购能够匹配到的买方也屈指可数:一是储能行业的头部已上市企业,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二是相关领域的巨头尤其是上市公司,主要是锂电行业;三是央企或地方国资,财大气粗,具有产业资源或落地诉求,但这个群体普遍趋于谨慎,有心无力。


要知道,在储能“大干快上”的这几年,催生了众多产能导向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亮点在日益加剧的市场同质化中渐失锋芒。当前,产能虽充裕,却难以成为并购中的核心吸引力,其价值评估愈发显得微不足道。


步入储能行业的调整期,并购之路布满了荆棘。从价值认同的初识,到估值博弈的激烈,再到交易架构的精妙设计,每一步都需跨越重重挑战,同时,还需应对严格的监管审查及后续的投后管理难题,整个并购流程复杂且充满变数。


光伏行业前几年的并购热潮留下的深刻教训,让国内资本市场尤其是上市公司在面对储能并购时显得格外审慎,这种态度与欧美成熟市场不谋而合,共同展现了市场对于并购行为的冷静与理性。


光储不分家。最后,无论是光伏还是储能,并购向来不易,此轮行业重组更显严峻,能脱颖而出、成功并购者寥寥。那些撤回IPO的企业,其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的价值博弈与利益交换,当然,勇于在这一风暴中出手的收购方,其胆识与眼光实属难得。


巅峰推荐

中国新能源自媒体之一

国际视野、中国情怀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阅读 2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