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港股半导体板块大涨,中芯国际港股假日期间涨超70%,这也给节后A股半导体板块的补涨夯实了基础,芯片ETF基金(159599)机会很大。$芯片ETF基金(SZ159599)$

港股芯片股的突然爆发与资金做多热情密切相关,复盘历史行情不难发现,每一波大行情启动,科技股一般会率先受到资金的追捧。伴随着此轮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市场资金流动性边际改善,以半导体为首的硬科技或将迎来一次价值重估。

芯片被做多有3个原因。

首先,今年三季度以来,外资顶级机构持续关注A股市场,尤其对芯片板块表现出浓厚兴趣。淡马锡、红杉资本、贝莱德、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知名机构频频出现在多家芯片产业链上市公司的调研名单中。

其次,近期有多项数据表明,市场此前担忧的全球半导体周期见顶或被证伪,目前行业基本面需求仍在复苏。半个多月前,摩根士丹利曾发布的一篇名为《凛冬将至》的看衰报告,指出全球内存芯片行业已经“凛冬将至”,HBM供应过剩的困境可能即将上演。然而数据似乎并不支撑大摩的这个报告。近日,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Neuffer表示,全球半导体市场在8月份继续大幅增长,月度销售额连续第五个月增长,这是自2022年4月以来,半导体同比销售额增幅最大的一个月。SEMI SMG主席也表示,硅晶圆市场正在经历复苏,这一趋势主要受到数据中心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需求的推动。另外,韩国的最新数据也验证了全球半导体强劲的复苏势头。韩国统计厅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半导体库存同比大降42.6%,降幅超过7月的34.3%。去库存速度创下2009年以来最快,显示对于人工智能开发所需的高性能存储芯片需求持续强劲,此外,8月份半导体产量和出货量分别增长了10.3%和16.1%,进一步表明芯片行业在第三季度的大部分时间内仍然处于繁荣周期。

第三,近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加速半导体芯片制造项目的立法,进一度催化半导体板块热度升温

对于国内方面,大家都知道A股的芯片板块和消费电子需求的联动性非常高。华泰证券指出,在本地化生产及国内消费电子需求修复背景下,今年二季度国内晶圆代工企业处于较为满载状态,中芯国际及华虹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5.2%、97.9%。三季度在国内消费电子等需求持续修复的背景下,产能利用率有望保持提升趋势,带动芯片产业链相关企业业绩保持稳步复苏态势。在基本面逐步向好的支撑下,芯片板块这轮估值修复行情的持续性还是比较坚挺的。

高弹性!一键覆盖50只芯片龙头

芯片板块具有高弹性的特征,中证芯片产业指数自2016以来累涨85%,表现优于同期申万电子行业指数、创业板、沪深300指数,并且在上涨行情中有望获得更高超额收益。截至到2024/9/30,中证芯片产业指数的估值76倍(PE-TTM),距离历史峰值还有超40%的空间,性价比值得关注(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2016/1/1-2024/9/30)。

芯片ETF基金(159599)跟踪中证芯片产业指数,选取业务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等领域,以及为芯片提供半导体材料、晶圆生产设备、封装测试设备等物料或设备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芯片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一共50只成份股,截至2024/9/30,前十大权重股为:中芯国际、北方华创、海光信息、韦尔股份、中微公司、澜起科技、寒武纪、兆易创新、长电科技、三安光电。(数据来源:深交所)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顺势而为,把握芯片上行周期

芯片ETF基金(159599)

 #任泽平:A股开盘即收盘##印度股市突遭抛售!资金流向中国?##大摩:中国股市或再涨15%!如何应对?##美散户:中国股票是世界上最热门的东西##盘面热火朝天,股友嗓子冒烟#$中芯国际(SH688981)$$沪硅产业(SH688126)$$卓胜微(SZ300782)$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买ETF,上东财!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代表撰文时市场表现,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所涉观点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引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和收益承诺。基金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更新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请提前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中证芯片产业指数涨跌幅如下:2016年(-16.15%);2017年(20.21%);2018年(-41.75%);2019年(140.85%),2020年(52.99%);2021年(32.15%);2022年(-37.41%);2023年(-2.18%);2024年1-6月(-12.30%)。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基金未来表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