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SH688981)$  $国民技术(SZ300077)$  

$中芯国际(00981)$ $中芯国际(SH688981)$ $国民技术(SZ300077)$ 长期跟踪芯片板块,也到和芯片行业的内部人员深度聊过。我们要了解芯片,不如锚定光伏,看看我们的芯片在哪个阶段。

2001年:中国光伏产业萌芽。

2003-2007年:欧美市场驱动,全球光伏市场首次爆发,中国光伏出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触发第一次光伏产业退潮。

2009-2011年:国家补贴推动产业渡过难关。

2012年:欧美“双反”制裁,中国光伏至暗时刻,第二次光伏产业退潮。

2012-2017年:国家推动度电补贴,进入补贴驱动时代。同时单晶路线崛起,薄膜电池icon逐渐退出。

2018:“531”新政退补,第三次光伏产业退潮。

2019年:单晶硅PERC技术占据市场主导。

2020年:中国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进入市场驱动时代。同时“双碳”目标提出,光伏产业迎来全面爆发。

2023年:N型电池大规模量产替代元年。

2023年光伏产业链主材环节产能过剩情况

可以看出,一个产业兴起和产业退潮大约10年,以科技为概念,以市场为驱动,以资本为赋能,最后以过剩而结束。

旧的科学技术很容易过剩,新的科学技术没有那么容易诞生。在芯片这个领域,如果不是先进制程,如果不是先进设计和封装,如果不是特殊工艺,中国基本上都会实现芯片国产化,国产芯片也正在进入过剩阶段,能做的这几年都会做出来,做不出来的短时间内也做不了。

很多人夸大了中国芯片市场规模,把苹果手机等其他产品代工所需的芯片进口金额都算在自己的市场规模上,实际上是与我们无关的。如果我们不能融入全球电子市场,中国的芯片市场规模最多占全球的三分之一。随着印度电子市场的兴起,中国芯片市场规模占比还会降低。

总结起来就是,中国的电子市场容纳不下那么多国产芯片公司,何况芯片就是一个不断往头部集中的行业。因此,未来中国芯片行业会往两极发展,要么公司往大做,要么公司往小做,没有中间态。

往大做的公司平台化,往小做的公司差异化。平台化的公司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那些小的芯片设计公司一般都是私有企业或者几个人的合伙企业,不会参与融资。

所以,这一波国内芯片创业公司最后只有两个归宿:上市或者并购(没有参与融资的芯片公司除外)。也可以推断出来,5年内,现有的300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90%以上会消失。

上面的结论是基于继续融资让前面的投资人退出这条路已经堵死了,要么上市,要么并购,已经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

作为一个芯片观察者,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公司是否应该继续融资。如果融资,就要看到上市路径和上市时间点;如果看不到上市时间点,就要考虑后面的投资人是否愿意接老股,让前期的投资人退出;如果前期的投资人没有机会退出,创始人和投资人之间的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创业难以继续。如果既不能上市又不能让前期投资人退出,那么继续融资是为了什么?只会让创始人背负更多的债务。

之前一些公司为了上市,不追求经济性,不追求投入和产出,甚至采取互联网烧钱模式补贴市场。一旦不能上市,这些就变成了沉没成本,除了创业者和投资人买单,没有人会为此买单。如果考虑到并购,那么就要让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值钱,在投入的时候要让资本保值增值。那些不能带来价值的芯片不要去做,那些不能让公司更值钱的人员不要去招聘。

最后,再次表达一下个人观点:这波芯片拉升,情绪做了催化剂,情绪最终会退潮,回落不可避免,建议出来观察一下,回调再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