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盘,芯片板块大跌,但交投异常活跃。事实上,从9/24行情启动后,截至10/10,芯片ETF基金(159599)规模已涨80%,获得资金热烈追捧。$芯片ETF基金(SZ159599)$

在需求周期、景气度周期和产业价格周期三大周期均触底回升的过程中,芯片板块有望迎来长期修复性行情,连续的暴力上涨不具有持续性,短期回调会让市场走势更健康,也会给一些还未进场的机构资金提供进场机会。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不少机构仓位仍然相对偏低,回调使得资金有了进一步加仓的机会。今年三季度以来,外资顶级机构持续关注A股市场,尤其对芯片板块表现出浓厚兴趣。淡马锡、红杉资本、贝莱德、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知名机构频频出现在多家芯片产业链上市公司的调研名单中。复盘市场反攻行情,不难发现,芯片板块已经成为行情演进的风向标,伴随着此轮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市场资金流动性边际改善,以半导体为首的硬科技或将迎来一次价值重估

芯片板块在经历了两年左右的低迷期后,股价和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近期,标杆性的芯片股比如海外的英伟达近期股价创近三月新高,国内的中芯国际爆量活跃,成为了引爆A股芯片行情的导火索。

进一步分析,芯片板块上涨的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4个方面:

1.  行业周期反转:自2022年起,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景气度下滑,导致2023年多家公司业绩不佳。然而,从2023年年底开始,随着下游消费电子市场的复苏以及企业补库存需求的增加,半导体行业的景气度开始回暖。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晶圆厂的产能利用率持续上升,其他如存储、功率半导体、SOC等板块的业绩也明显改善,标志着半导体行业已走出下行周期。

2.  AI创新驱动:创新一直是半导体行业的主要成长动力。预计未来1~2年内,AI技术的发展将带动对半导体需求的持续增长,从高端算力及存储芯片逐步扩展到更广泛的消费电子终端领域。例如,AI手机、AI PC等新产品的发布,以及AI眼镜、AI耳机等潜在产品的推出,都将为半导体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3.  国产化率提升,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在国内半导体制造领域,产能缺口仍然较大,尤其是先进芯片领域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此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半导体企业面临更严峻的外部挑战,但同时也将迎来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的机遇。这将推动国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需求的增长,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性价比高:历经过去两年的大幅下跌,芯片板块估值整体处于低位。以北方华创等龙头企业为例,尽管其业绩增速仍有50%左右,但其估值(PE-TTM)仅为30倍,这种相对低位估值优势为芯片板块的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提一句,芯片是当前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首要发展行业,是科技新质生产力的底层基座,在当前全球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其国产自主可控是最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2024年成立的大基金三期注册资金3440亿元,募资规模较前两期进一步提升,后续亦有望逐步开启投资。因此,芯片板块后续的行情在国资的大力护航下,远没有结束,关注每次回调带来的上车机会。

高弹性!一键覆盖50只芯片龙头

芯片板块具有高弹性的特征,中证芯片产业指数自2016以来累涨85%,表现优于同期申万电子行业指数、创业板、沪深300指数,并且在上涨行情中有望获得更高超额收益。截至到2024/9/30,中证芯片产业指数的估值76倍(PE-TTM),距离历史峰值还有超40%的空间,性价比值得关注(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2016/1/1-2024/9/30)。

芯片ETF基金(159599)跟踪中证芯片产业指数,选取业务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等领域,以及为芯片提供半导体材料、晶圆生产设备、封装测试设备等物料或设备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芯片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一共50只成份股,截至2024/9/30,前十大权重股为:中芯国际、北方华创、海光信息、韦尔股份、中微公司、澜起科技、寒武纪、兆易创新、长电科技、三安光电。(数据来源:深交所)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顺势而为,把握芯片上行周期

芯片ETF基金(159599)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寒武纪-U(SH688256)$$中芯国际(SH688981)$#高盛中国董事长:A股最好是慢牛市##半导体迎估值重塑,如何掘金芯片产业?##英伟达股价逼近前高,算力龙头王者归来?##A股大幅波动,倒车接人还是止盈标志?##半导体板块大涨,抄底机会?#

买ETF,上东财!

中证芯片产业指数涨跌幅如下:2016年(-16.15%);2017年(20.21%);2018年(-41.75%);2019年(140.85%),2020年(52.99%);2021年(32.15%);2022年(-37.41%);2023年(-2.18%);2024年1-9月(5.51%)。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基金未来表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