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局部冲突和动荡加剧等因素交织影响,世界能源发展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


  深刻认识国际能源安全出现的新形势。当前,世界能源安全出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交织现象,国际能源安全形势加速演变。


  一方面,在传统能源安全领域,石油和天然气供需格局变化、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新能源矿产需求迅速增长等因素导致能源安全的不确定性增加。一是世界油气供需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盟主动与俄罗斯能源脱钩,欧洲改为从北美、中东等地区进口油气,俄罗斯油气出口贸易流向呈现“向东走”的态势;在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外溢背景下,红海地区的石油运输通道面临来自胡塞武装的威胁,给石油海上运输造成巨大风险。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促使全球油气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对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供应保障形成明显压力。二是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2020年4月,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首次跌至负值。2022年2月,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遭西方制裁,国际天然气供应减少,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剧烈波动。同时,“欧佩克+”频频实施减产措施及延长减产时限,给国际油价走势增添未知变数。国际能源价格的不确定性,对我国进口能源成本造成冲击。2022年1—2月,我国原油和天然气进口均出现量减价增的局面,其中共进口原油8513.8万吨、金额506.734亿美元,进口量减少4.9%,但进口金额大幅增加43.0%;天然气共进口1985.8万吨、金额131.987亿美元,进口量减少3.8%,但进口价格上涨81.6%。三是新能源矿产需求快速增加。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蓬勃发展。国际能源署《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指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接近1400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18%,其中中国汽车制造商生产的电动汽车占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国际能源署《2023年可再生能源》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50%、太阳能光伏占四分之三,中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相当于2022年全球的装机容量,风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66%。可以看到,未来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镍、锰、锂、钴等矿产,以及电力装备所需的铜、铝等矿产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然而,因资源禀赋等原因,我国镍、钴、铬、铪等矿产对外依存度超过90%,锰、铍、锆对外依存度超过80%。随着关键矿产成为国家间博弈的“武器”,能源问题政治化日益凸显,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压力增大。


  另一方面,在非传统能源安全领域,网络攻击、极端天气、新能源快速发展等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带来的挑战增加。近年来,针对能源系统的网络攻击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通过植入芯片、网络远程操控电子设备等袭击行为成为能源安全保障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作为影响能源安全的新风险逐渐凸显,当前全球变暖的整体形势愈发严峻,2023年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导致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受到挑战。2024年7月,美国休斯敦遭遇飓风“贝丽尔”袭击,超百万用户陷入停电困境。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安全压力明显增大。分布式光伏和风电机组分布日益广泛,电动汽车充电等脉冲型负荷增长不断增加,需要电网更加频繁满足瞬时高负荷需求,配电网区域内的源荷实时匹配的难度加大,给电力调度和电网稳定运行带来新挑战。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安全需遵循新要求。接下来,深化能源市场体制改革,既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部署,又要突出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一是处理好碳减排与安全的关系。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55.3%。在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改变、煤电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还将发挥“兜底”作用的前提下,要坚持先立后破,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把能源安全新战略与“双碳”目标协同推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二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电力安全运行。伴随着光伏、风电装机的大幅增加和电动汽车的大量生产使用,太阳能、风力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导致大面积电力可靠运行的风险上升。同时,电力系统运行机理发生深刻变化,由“源随荷动”转变为“源网荷储”。电力电量平衡的技术基础也发生重大变化,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凸显了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对此,必须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三是推进国家能源安全体系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